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34章 南齐代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春正月十一,坤德六合殿建成。

三月初一为朔日,日食。天象有异,“日者,人君之象”。在古时候,人们将君王比作太阳。

当太阳的光辉照耀着大地的时候,就说明是明君当道,朗朗乾坤万物和谐繁茂地生长;当太阳被遮挡形成日食的时候,就说明君王昏庸无道。

在他统治期间犯了大错,所以上天才会降下日食警告,这个时候大多数的皇帝都要颁布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错。

“日者,德也。故日蚀则修德”,古人还认为太阳是德行的象征,如果太阳被遮挡住出现日食,那么,就寓意着世道昏暗,小人恶人的数量大大增多,这是乱世的代表。

所以,每当日食这种天象发生的时候,往往就会有匪祸兵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大乱。

故而,中国的古人认为日食是一种严肃且重大的天文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寓意往往是很消极的,说明在不久后就会有灾劫降临,君王会因为他的昏庸而失去自己的国家。

如果不能尽早地进行化解,那么必定会天下大乱,有旱灾、洪涝等等天灾人祸情况发生。

当然,现在已经知道这就是正常的天体运行规律,是太阳被月球遮挡,形成日食。所谓“君王无道、世道昏暗、民间有冤情、灾祸降临”等当时流行的灾难说法,并不可靠。

但在太和三年(公元479年)的北魏,魏宫一样的重视。三月初一,出现日食,初二就在京城特赦。而到了这时,南郡王李惠于年前被赐死的消息才在宗亲里流传开来,为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所知。

南郡王李惠,于北魏的王爵里并不起眼,既无功劳也不显赫,但他是魏天子拓跋宏的外祖父。

因罪被征到京城。有人告李惠贪贿,说他要投靠南朝。

这在这时的北魏,是死罪。

一开始,李惠并不肯认罪,但证据确凿。李惠及妻子,弟弟,儿子,皆被赐死。

只有一个儿子以出家为僧,得以保全。这时,太师府四小姐冯清才想起去年冬十月,魏宫下诏派员外散骑常侍郑羲出使南朝宋帝刘准处。

十一月下诏说:“朝廷设立官爵,因而有功之人一定能得到奖赏,颁发刑律于天下,因而有罪之人必然会因罪而受到应有惩治,这是古今的规律,治国安邦之道的紧要之理。各州刺史,管理民众的官吏,近来就各有怠慢,纵奸纳贿,背公徇私,致使盗贼横兴,侵扰劫掠十分严重;反映奸佞犯法问题的奏书时常到达我这里,我继续太平之运数,属意于千年之期待,希望光大祖宗之业,创造新的业债,也希望朝廷地方各级官员广泛施德,辅助我,共成美举。期待你们克己复礼,思错改过,使我的愚昧不致愧对祖先,百姓能见到德政于当世之时。有关官员要明令条文禁止恶行,以符合我的意愿啊。”

魏宫原是在说南郡王李惠等的过错。李惠,中山郡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州市)人。

北魏外戚大臣,献文思皇后的父亲,孝文帝元宏的外祖父,左仆射李盖的儿子。

门荫入仕,袭封南郡公,迎娶襄城王韩颓的女儿,生下二女。长女为献文帝拓跋弘夫人,生下太子拓跋宏。

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秦益雍青四州刺史。明察秋毫,善于断案,政绩突出,进封南郡王。

孝文帝即位后,李惠于太和二年(公元478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图谋叛国罪,坐罪赐死。

宣武帝即位,平反昭雪,追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都督、中山郡公,谥号为壮。

据说,是北魏太皇太后冯氏猜忌青州刺史、南郡王李惠,于是使人诬陷李惠将投刘宋。

李惠历任官职,都有成绩,当地百姓为他呼冤痛惜。而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齐建元元年),注定是南北朝对抗加剧的一年。

南朝建元元年春三月,初一日食,天象有异。南朝刘宋的百姓也都看到了。京城建康如是。

“日者,人君之象”。日食,在这时的人的认知里,就是君王的德行有亏,上天警示。

当然,通常的做法其实是,天子大赦天下。太和三年(公元479年),齐高帝萧道成篡宋称帝,建立南齐。

话说,宋顺帝刘准任命太傅萧道成为相国,统领百官,封给他十个郡,号齐公,赐九锡。

南齐建元元年(公元 479年)四月初一,刘准晋封齐公萧道成的爵位为王,加封十个郡。

二十日,刘准下诏,将帝位禅让给齐王。

当天,百官陪坐,参加典礼。侍中谢朏值班,应该由他解下天子刘准身上的玺绶,然而他却假装不知,说:“有什么公事吗?”

有人传诏说:“解下印绶,交给齐王。”

谢朏说:“齐王应该有自己的侍中。”然后,拉过枕头睡觉。

传诏的官员不知所措,且害怕,就让谢朏自称病了,准备另找一个临时担任的人。

谢朏说:“我没有生病,为什么要这么说?”于是,穿上官服,走出东掖门,上车回家。

最后,宋宫让王俭担任侍中,解下皇帝玺绶。

典礼结束后,刘准坐着画轮车,从东掖门出去,前往太子的府第。

刘准起身问:“为什么今天离开,没有演奏音乐?”左右没有人回答。

右光禄大夫王琨,在晋朝时已担任郎中。此时,他抓着车上挂着的獭尾失声恸哭,说:“人都为长寿而欣喜,老臣却为长寿悲哀。就是不能早死,才一再看见这样的事情!”哽咽不能自已。

右光禄大夫王琨,八十多岁,他曾目睹,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皇位给宋王刘裕。

百官都泪如雨下。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人捧上玺绶,率领百官前往齐王宫殿,请萧道成即位,萧道成谦让推辞。

二十三日,萧道成在建康南郊即帝位。萧道成回宫以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元。

尊奉刘准为汝阴王。优待他的礼仪,都仿照刘宋初年对待晋恭帝那样。

史称南齐。

据说,萧道成即位之后,封刘准为汝阴王,不行君臣之礼,上书不称为上表,答表不称为下诏。迁居丹阳(一说丹阳宫),并派兵监管。

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五月六日,监视刘准的兵士听得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便杀害刘准。

刘准时年十三岁,谥为顺皇帝。同年六月八日,葬刘准于遂宁陵(今南京江宁)。

而刘准的族人,刘宋宗亲,据说都被南齐帝萧道成幽拘,也就是要软禁到死。

南齐代宋。

是参照刘宋代晋。

而晋呢。据来了邺城的北逃官员风闻后,感叹,“是学了曹魏代汉。”

而三国曹魏也是禅让天下给了司马晋。似乎也找不到源头了。只知道,禅让,很古老。

禅让(拼音:shàn ràng),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据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

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而中国历史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替首领位置的方式,仍然采用“禅让”。

魏天子拓跋宏也是得了其父太上皇拓跋弘禅让,他们说,这是内禅。

禅让制分为内禅和外禅。北逃的官员说,南朝是有专人负责的。

内禅指的是君王在活着的时候将皇位让给自己家族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儿子、弟弟、孙子等。

因为是在自己的家族内部传递皇位的,所以得名为内禅。外禅可以理解为将皇位禅让于外姓之人。

而“幽”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指物体的色度,又表黑色。由此引申出昏暗等义,又引申出隐蔽的意义,后由隐蔽义引申出囚禁等义。在南北朝时期,便是“幽”字引申出囚禁的隐蔽意思的历史时期。

禅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有了“幽”前朝宗亲的囚禁的隐蔽意思。在南朝南齐代宋的时候,这种做法,被北逃官员道破。

幽,也就是如北魏南郡王李惠家剩下的儿子,出家为僧道,于俗世再无争。

或者说,赐死,是像天家的人站着死去,还是,躬身称臣呢。两难的选择,因此死的人,还是多了。

就有了“幽”。出家为僧道,不在俗世中了。

毕竟,历史发展到了这里。说周朝的故事,只要说,“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

就会有人鼓掌叫好。

这时候的人,则会追问:“周厉王跑哪里去了?”

于是,就有了一座庙。被赶跑的周厉王,说是,跑到了庙里。

和他的族人一起。但当时,流传到北朝民间,却是说齐帝萧道成下令屠杀前朝刘宋宗亲,如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灭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