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5章 名正,而言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了太师府里,博陵公主突然停轿,只命乳母好生照看着四小姐,便扶了三子冯宝业的手,径直走了。

冯清从车里探出头去看,估摸着方向,像是去见冯太师。

她猜对了一半。

不过,去见冯太师之前,博陵公主先去了一趟家庙。

将从寺庙里拿回来的,供在冯家祖宗神灵跟前。

送走博陵公主,妙莲真人也进了佛堂清修。

这一日,并非丫鬟冬至值守,博陵公主的到来也就没有人通知她。

当然,这是一个机会。

不过,在北面屋子里抄书的丫鬟冬至,两耳不闻窗外事。直到博陵公主离开,也是一无所知。

只是伏案。

和这里南去的门阀士族仿佛,讲究门第清贵,源远流长。平城太师冯熙这一支现在被记作辽西冯氏昌黎堂。

辽西,郡望名,即地望、郡姓。昌黎堂,堂号。

和郡望仿佛,也是地名,下辖的分枝名号。

冯氏显贵,从西汉文帝时期的冯唐开始,那句俗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流传到后世。

辽西冯氏就是冯唐的一支,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名人。

尤其是经历了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冯跋、冯弘兄弟代慕容氏承北燕国祚,使冯家一跃成为北朝里屈指可数的汉人政权,因“北朝南冯”而闻达于诸侯。

这是冯氏家谱。

接下来的,则是妙莲真人这些年听族人亲眷祭祖宴后往自家脸上“贴金”的大话。

当不得真,权当一乐。

辽西冯氏昌黎堂因贵为先文成皇帝的皇后冯氏而居庙堂之高,一朝封后,便召来了其兄冯熙。

且不说兄妹相见,涕泪沾巾。

据说,先文成皇帝还见了皇后的哥哥冯熙,说是相谈甚欢,设家宴为其接风洗尘。

……

鲜卑拓跋氏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不比中原汉人先进的农耕文化乃至文明,“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中原汉人诗书传家且不说,何况他们无故兴兵,以至中原战火连绵,非义战,遂将这些乱中原的蛮族一律叱之为“胡人”。

野蛮如同没有开化的兽,不能承神州正统。鲜卑拓跋氏也是胡人的野蛮一支,划归东胡。

继鲜卑慕容氏之后,乱中原的胡人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礼,如无形中的一道道栅栏隔阂。他们进来了,便也不想再退居蛮荒,进而学习汉民族先进的农耕文化,移风易俗。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而被鲜卑拓跋氏定为国号,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

这里的君主、百姓都称呼他们的国家为大魏,但这并不是三国的曹魏政权。后来的历史,会将其称为北魏。

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现在的京都。平城人已不再执着于被晋人所指摘的野蛮祖制,不合“礼法”的逐步纠正过来,诗书也兴,更是将礼佛与他们原始的图腾崇拜融合于塔寺壁画。

他们汉化得彻底。

或者说,他们的部族里原就是以汉人为主,和柔然的诸多部族杂居,游牧在汉土北方的边地。

等着一个名正言顺进来的契机。

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事情,皆有其自身运行的轨迹,如同周天星辰。

或者说,日月交替,天地昭昭。

这件事,会绵延无尽地持续下去。太阳落下去,月亮升起来,一切都自然而然。

因为它原本就是这样。

就像生命和爱的本身一样。花开,花会落,但来年花还会开。其核心都逃不过八个字:

——你情我愿,名正言顺。

西晋末年,鲜卑拓跋氏在永嘉之乱中依附西晋,抗击匈奴,羯赵。

因有功于朝廷,在公元310年被西晋怀帝册封为代公。公元314年,进封为代王,拓跋部居住的定襄郡则被称为代国。

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也承认,他们是自己进来的,是自愿依附朝廷。

而过了一百多年,和西汉时依附朝廷的鲜卑慕容氏仿佛,他们已经是汉人。

部落里原就是以汉人居多,世居中原腹地,和汉人通婚日久。除了天子拓跋家,朝堂之上说鲜卑话的鲜卑贵族都不多了。

鲜卑慕容氏和鲜卑拓跋氏原来是一个部落的。

建立了慕容五燕的慕容氏,曾是北魏在意的一个政权,毕竟“本是同根生”。

而慕容五燕,依次是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严格意义上讲,北燕与鲜卑慕容氏已经没有关系了。

冯清的先人冯跋、冯弘两兄弟取代后燕,建立北燕。

后燕永康二年(公元397年),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兴兵讨伐后燕,攻占其首都中山,自此后燕疆域被一分为二:

中山以南的后燕疆域自立为南燕,中山以北的后燕疆域仍为后燕。

后燕政局混乱,内乱不断,再加上北魏与高句丽的蚕食鲸吞,其疆域不断缩小,最后只剩下辽西走廊一带。

后燕末帝慕容熙无道,引起了慕容云与冯跋、冯弘兄弟的强烈不满,以政变废慕容熙,慕容云建立北燕。

慕容云,慕容熙之兄慕容宝的养子,即位后,改名高云,数年后于宫中饮宴遇刺身亡。

冯跋随后被推举为国主。

冯跋称天王于昌黎,改元太平,国号仍旧为燕,继续延续北燕政权。

冯跋一代雄主,政治清明,但不幸遇上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气吞山河如虎,势要一统北方。

走马上任,北地就只剩了寥寥几国。

后来,冯跋重病,命太子冯翼摄政。然宠妃宋夫人想立自己的儿子,不离重病的冯跋左右,以王命传令谕,与摄政太子冯翼生隙。

宦官见疑,告知冯弘,冯弘遂趁隙带兵进宫……北燕因此生内乱。

或者说,叔叔冯弘接替其兄冯跋,成了冯家新的家主。谥冯跋为文成皇帝,庙号太祖,安葬于长谷陵,太子冯翼祔葬。

北燕太兴元年(公元431年),冯弘称天王,废掉原配妻子王氏与长子冯崇,立后燕皇族之女慕容氏为后。

北燕太兴二年(公元432年),冯弘又立自己与慕容氏的儿子冯王仁为太子。广平公冯朗、乐陵公冯邈惧怕被继母迫害,祸及自身。

于是兄弟二人相携前往,一起劝说改封长乐公的大哥冯崇(公元431年其母为冯弘结发妻子,却未被立后,而他则是发妻的长子)。

冯崇、冯朗、冯邈三兄弟投降北魏,受到厚待。辽西走廊一带遂成北魏冯氏封地。

这也是辽西冯氏的由来。

冯崇被封为辽西王,车骑大将军、都督幽平东夷诸军事,幽、平二州牧,全食辽西十郡,比之王国。

辽西冯氏,作为辽西王的家族,也是辽西郡数得着的名门望族。

冯朗内迁至长安,历任秦州和雍州刺史,散骑常侍,驸马都尉,使持节,征西大将军,封辽西郡公,后坐罪伏诛。

冯朗的女儿冯氏出生后不久,其长兄冯某就因叔叔冯邈战败,投降柔然,而一起没入柔然。

消息传回,北魏哗然。后来,冯朗因罪坐诛,他的女儿冯氏两姐妹年纪并不大,因此没入魏宫宫廷。

养在她的姑母冯氏身边。姑母冯氏,即太武皇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冯氏。北燕国主冯弘曾以公主和亲北魏。

养在深宫人未识的冯氏,和太武皇帝拓跋焘的皇孙拓跋濬年纪相仿,自小就相识。

现在说他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可以。

北魏正平二年(公元452年),冯氏女选为文成皇帝的贵人。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冯氏册封为皇后。

北魏和平六年(公元465年),献文帝即位,尊嫡母冯氏为皇太后。

或者说,冯清姑母十二岁就是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濬的贵人,十六岁就被文成皇帝册封为皇后。

二十五岁,文成皇帝拓跋濬崩,献文皇帝拓跋弘继位,尊先帝皇后冯氏为皇太后。

名正,而言顺。

冯太后追赠冯朗为假黄钺,太宰,追封燕宣王。冯太后为自己的父亲冯朗,立庙长安。

初成后,郑羲到长安拜庙,破石造碑立于庙门。

且不说,太师府家庙里抄史书成狂的丫鬟冬至,只说远去的博陵公主一行人。

一早有人前去通传太师冯熙。

太师冯熙此刻却是在院子里,和门人清客说着明日的法会。

年年如此,都有成例。不同的是,魏宫近来广召名医。

是某一回出征,太上皇受的箭伤。冯太师这才想到法会祈福。

暗箭难防。年轻的拓跋弘非常善战,他亲自率兵指挥的战蠕蠕,也是非常出色的一次战役。他亲自统率队伍,率兵追击,一直追到“石碛”(沙漠)。

和其父文成帝其祖太武帝仿佛,这时北魏皇帝,也是要亲自带兵打仗。拓跋弘即位不过13岁,年纪虽轻,也同样喜欢练兵。

北魏天安二年(公元467年)二月,“田于西山,亲射虎豹”;五月,“田于崞山,遂幸繁峙”。

退位做太上皇以后在北苑的大阅兵,惊动朝野。

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二月,面对柔然来犯,太上皇御驾亲征,大败柔然,一直追至大漠。

回了魏宫,才有消息传出,****负伤。

伤口久不愈合。也是,因此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