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19章 北魏第一女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冯太师要头疼的家事了,惯子如溺子。我也劝过他的。”太皇太后看向一旁磨得光亮的魏尚方御镜,似乎在看镜子和镜子里倒映出的竹帘,目露一点狡黠的光亮。

她接着说,“如果他改了主意,想续娶一位出身高贵的妻子,我倒是可以替他想一想。”

贵族男人也笑了,笑得和这里的贵族如出一辙,忍俊不禁。

太师冯熙形貌昳丽,风采神态清秀明达,是北魏出了名的伟岸丈夫,有君子如玉端方的谦逊风度。

冯太师的孩子们在仪容风度上都像了他。而那一刻的丹蔻,几乎要被太皇太后给迷住了。

所以,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镜子反射阳光而来的幻象,她看到中年贵族男人眼底一丝几乎不可察的渴慕。

他喜欢太皇太后。其实在魏宫宫廷,关于太皇太后冯氏的传闻从未间断。

就像她当年在魏宫宫廷,养在深宫人未识,也能让先文成皇帝一见就留意。

后来,便去了文成皇帝身边。

现在也可以说他们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自小就养在魏宫的辽西冯氏贵女,一开始就是皇后的可能人选。

但毋庸置疑,太皇太后冯氏曾是魏宫十年里最出名的美人,十六岁就被文成皇帝册封为中宫皇后。

名正言顺。

而现在,则是丹蔻身前太师府的二小姐,昭仪冯氏。

因为这样近乎传奇的一见倾帝心:

他们纷传,三年前大选之前,魏天子就见过冯家的二小姐,说是“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实则是夸“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而这一次,京都北郊的大阅,魏天子再一次见到了冯家的二小姐……接下来的说法,便不乏民间戏说调侃。

或者一开始就是。

冯家的二小姐要去朝廷做官了,北魏第一女官,说是过五关斩六将……压得兵部的将门虎子都没话说了。他们说,“‘曹冲称象’的典故听说过吗,洛阳城外夜里行船吃的水位她都知道。魏天子大概也听说了。”

三国时期的曹冲,留在史书上最深的印记,莫过于五六岁的孩童,知识和判断能力如同一个成年人。

以早慧闻名。话说,有一次,三国东吴的孙权命人送来一头巨象。

曹魏众臣围着时年尚属稀罕物的大象看,啧啧称奇。

曹操想知道这头象的重量,询问大臣,但他们一时都想不到称象的法子。

当时的度量衡,还不能称量大象的重量。

曹操回到家中,提及此事,他的儿子曹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物品,称量一下这些物品的重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茅塞顿开,马上命人照着这个法子去做,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他很高兴,对自己儿子的聪慧也有所惊叹。这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也反映了这里的人,务实致用,他们欣赏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而非制造问题。

“曹冲称象”,这个用船舶的浮力称重的可行的简易法子,运粮船上是经常需要用到的。

古代官家的运粮船,都有吃水线,多是大型船舶。他们是用小船将岸边的粮草送抵大船。

所以,走水路运送粮草,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航线水深不够,运粮船搁浅,以至误了运送粮草的期限。

或者说,因此而来始建于春秋战国时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南北朝隋唐兴起的漕运。

漕运,指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这种被运输的粮食称漕粮。漕运并不是只走水路这一种,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漕运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大运河2500多年的历史中,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漕运史,便绘画了一副“楼船密布齐向京,京杭一脉通古今”的盛况。

言归正传。他们相信,冯家的二小姐和称象的曹冲一样聪明过人,和兵部其他将门虎子以沙堆推演运粮的槽河水道。

兵部出题的考官们看了所有人的答案。而这个验证的思路又是如此简单,运粮的漕河水道是实际存在的,粮草和运粮船,他们也有。

就像曹操命人照着曹冲的法子称量大象一样,他们也命人在那个河段,照着这些法子去做。

然后,曹操得到了大象的重量,他们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可行的,留中。

这是一轮没有争议的筛选。然后,再从留中的答案里,挑选现实可行且反馈良好的。因为冯家的二小姐甚至留意到了夜里行船的吃水线,所以,她的答案事后被评价为优等。

所以,是她拔了头筹,做了朝廷第一个五品女官。

是兵部,也是北魏朝廷。

说是加试了,不然传出来怎么说她是“过五关斩六将”。所以他们相信,魏天子也是知道的。

他们说,“大阅,知道是什么吗?那一天,魏天子去西郊求了雨,又去了北郊检阅三军,大阅兵啊。先文献皇帝做了太上皇帝,还带着魏天子去过的。”

又说,“这种大阅,实则是朝贺天子。”

相传夏商就是“诸侯岁朝”,各地诸侯每年到京城朝见一次。到了周朝,周礼出了名呵,说是分封在各地的诸侯要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定期去朝见周天子。

秦汉以后,就有了朝堂,直接要上朝了。

历代天子都是黎明接见朝廷大臣,朝臣鸡鸣前就要动身,整饬朝服,在四更前要骑马到宫城侯朝。

因为当时天还黑着,所以马前都用长柄揭起一截纸糊的灯笼,灯笼上面写着官位,使巡夜禁军知道自己的身份。

到四鼓时,宫城开启禁门,百官相绕,聚首宫城,称为“火城”。

宰相最后到达,“火城”就灭烛,这时大概已经鸡鸣,曙色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