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魏宫莲 > 第2章 芙蓉水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水阁》

【唐】朱景玄

【楼居半池上,澄影共相空。

谢守题诗处,莲开净碧中。】

冯家二女妤又梦到那个黄昏了。

(妤,优雅、聪慧、美丽的美好意思,女官名,婕妤。)

她梦到小时候和四妹冯娇在芙蓉花园的九曲回廊玩耍,园中秋池开着莲花,白色的莲花初出碧水,香气袭人。她们换了新裁的衣裳,梳着一式的髻。

听梳妆的丫鬟说,这是南朝汉人发饰,高髻花钿的妆容正好配她们衣袂飘飘的汉人衣裳。

小袖短襦,已经有了后世唐朝仕女齐胸襦裙的曼妙瑰丽,长长的发在头顶盘了高高的双飞燕之后,披下直到腰间。

镜中瞧着,确实像了振翅的双燕,她俩很是欢喜。再央着二哥冯宝业(冯修,字宝业)在风筝上也画的燕子。

冯娇一只,她一只,放到天上去,也是双飞燕。

不知怎么的,两根线缠到了一起,突然断了。风筝越飞越高,冯娇追了过去,还有她。

梦里的她非常清晰地知道,四妹冯娇冲撞了圣驾,而她被拦了下来。

一左一右的,回避在水阁的台阶下。

风筝就落在了水阁上。冯妤有些不敢置信,偷偷在看。

屋子后头的水阁,垂着竹帘,冯家长子思政(冯诞,字思政)在帘后排开棋局与人对弈。

她见那人右手捻着枚白石棋子,左手轻托住流云广袖,谈笑间,那棋子已落在四角雕花檀木棋桌上。

落子时,他抬眼,余光似乎注意到帘外的她在偷看,微微一笑。

“起身吧。”

水阁临秋池,池边杨柳拂水,风和日丽。燕子掠过叶细细的柳条,燕尾也似晚春里裁出花红柳绿的神奇剪刀。

梦中的她自然知道来人是魏天子,却仍然只能和那时一样站着,和她起身的四妹冯娇一左一右地在水阁外站着。

直到魏天子起身离开。

风从水面来,她的头发太过于浓密漫长。在水阁外的回廊上,魏天子与她擦肩而过的一刻,像蔷薇的藤蔓一样勾住了他腰间垂下的玉佩。

魏天子因此而驻足。

她一时无措,避开他的眼光,小丫鬟丹蔻得她示意上前解开。

却被人拦了下来。

她的大哥冯思政随侍在侧。而彼时的她并不知道来人的身份,虽然梦中的她一早知道,也只能如彼时般窘迫地喊了声:“大哥。”

来人看了她一会儿,换了身边宦官解下玉佩,递到小丫鬟丹蔻的手中。

“拿着吧,回去之后,慢慢再解不迟。”

那是一块上好的美玉,温润如羊脂。

玉佩上以错金工艺雕刻龙纹。细致的雕工,须发如丝,盘绕繁复,口衔爪勾,仍然和她的一绺青丝缠绕难分。

冯妤一时出了神。

辽西冯氏,自北燕而来,北魏异姓王族。她自家就能使唤宦官,也有龙佩龙杯等王族专属物件,乃至祭祖的礼器。

往来的人家里便也多是王公大臣,也有拓跋氏的王族,又见她大哥在一侧作陪。

而她大哥是昌黎郡王的世子,已经请封,赐爵南平郡王。她一时也猜不出来人身份。

小丫鬟丹蔻不敢做主,暗暗回头看自家小姐。

她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我的画像小绣已经进了宫。此去本是应陛下之召,等候朝廷选拔才人善赞等宫中女官之机,如何能收男人佩饰?丹蔻,就扯断那几根头发吧……”

话音未落,却瞧见来人身侧的大哥冯思政略微颔首,有嘉许之意。

神情却像是授意她收下玉佩似的。

她微怔着,略微分了神,听来人问:“你是冯熙的女儿吗?”

她低头,说是。

“怎么不抬起头来?”

这一下,她连“是”也不敢回了,只是盯着石栏杆外的水面莲花。

“难道日后成了贵人,也要这样害羞吗?”

她惊讶地略微抬头,接下来的话,魏天子却是和她大哥冯思政在说,“送进宫里的画像,太皇太后也瞧见了。冯家双飞燕,太皇太后和我瞧着都是好的……叫什么名儿来着。”

太皇太后是她的姑母,名讳里便有个“燕”字,说是极好的,给了她三妹冯媛。

也是因为辽西冯氏是自“北燕”而来吧。

三妹冯媛虽非她父亲正室博陵长公主所出,确是和大姐、族中行二的她一般无二,自小养在嫡母膝下。

和这里南去的门阀士族仿佛,讲究门第清贵,源远流长,她家现在被称作辽西冯氏。

冯氏显贵,从西汉文帝时期的冯唐开始,那句俗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流传到后世。辽西冯氏就是冯唐的一支,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名人。

尤其是经历了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冯跋、冯弘兄弟代慕容氏承北燕国祚,使冯家一跃成为北朝里屈指可数的汉人政权,因“北朝南冯”而闻达于诸侯。

这是冯氏家谱。

接下来的,则是冯妤这些年听叔伯族人祭祖宴后往自家脸上“贴金”的大话。

当不得真,权当一乐。

辽西冯氏因贵为先文成皇帝的皇后冯氏而居庙堂之高,一朝封后,便有不少族人随她父亲冯熙来了京都平城,在这里安了家。

且不说兄妹相见,涕泪沾巾。

据说,先文成皇帝还见了皇后的哥哥冯熙,说是相谈甚欢,设家宴为其接风洗尘。

……

鲜卑拓跋氏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不比汉人先进的农耕文化乃至文明,“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中原汉人诗书传家且不说,何况他们无故兴兵,以至中原战火连绵,非义战,遂将这些乱中原的蛮族一律叱之为“胡人”。

野蛮如同没有开化的兽,不能承神州正统。鲜卑拓跋氏也是胡人的野蛮一支,划归东胡。

继鲜卑慕容氏之后,乱中原的胡人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礼,如无形中的一道道栅栏隔阂。他们进来了,便也不想再退居蛮荒,进而学习汉民族先进的文化,移风易俗。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而被鲜卑拓跋氏定为国号,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这里的君主、百姓都称呼他们的国家为大魏,但这并不是三国的曹魏政权。

后来的历史,会将其称为北魏。

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现在的京都。

平城人已不再执着于被晋人所指摘的野蛮祖制,不合“礼法”的逐步纠正过来,诗书也兴,更是将礼佛与他们原始的图腾崇拜融合于塔寺壁画。

他们汉化得彻底。

或者说,他们的部落里原就是以汉人为主,和柔然的诸多部落杂居,游牧在汉土北方的边地。

等着一个名正言顺进来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