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靖康霸业 > 第五十五章 李纲荐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宋时期,对于火器的研发和使用,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的。

后来又因为有了火药作的加成,使得在北宋时期,火药的配方和制作,彻底的从分散的个体生产阶段,发展为大型的集约化流水线作业。

而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火药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批量化生产,这可以说是我国火药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然而,在冷兵器时代拥有着绝对话语权的火药,却终究也没能保住大宋朝的半壁江山。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徽、钦二宗,是多么的愚蠢和无能。

赵钦既然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自然不会浪费这个绝对的大杀器。

军器监在交到李纲的手上之后,李纲再没了后顾之忧,开始大刀阔斧的对汴京城城墙进行加固,同时按照赵钦的安排,着军器监的火药作全力生产一种名为蒺藜火球的爆炸性火器。

蒺藜火球制作过程虽然说起来复杂,但其实并不难。

首先将三枚具有六个刺头的铁刃,用蒺藜火球火药裹住,其中贯穿一条长约12尺的麻绳。

其次在外面用纸和杂药傅上,再用铁蒺藜8枚(各有逆须放于球上。)。

在使用时,先烧红铁制烙锥,再用烙锥将火球的球壳烙透,尔后用抛石机将其抛射至敌方。

此时火球内部的火药开始燃烧,产生火焰,将火球烧裂,使铁蒺藜四散飞撒。

不仅可以对人、马匹造成直接性的伤亡,即便是散落在地上,也可以极大地阻碍人和马匹的行动。

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集束炸弹”。

此外,还有便于携带的“引火球”和“火药箭”等火器。

当然,神臂弓与床子弩的制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在王时雍死后七日,李纲再次来到文德殿内拜见了赵钦。

“官家,眼下各种兵器甲胄都在按照您的要求制作之中。”

“嗯,你办事,我放心。军器监的事,你全权处理即可。”

李纲略微犹豫了一下,又说道。

“官家,臣日夜在都城城墙内外忙碌,对于军器监,有一事有些担心。”

赵钦轻声道。

“李卿有何担心之事,尽管给我说来。”

“臣担心对军器监那边的监管有所疏忽,会使得军器监内再发生之前王时雍那时的事。”

赵钦呵呵一笑。

“那王时雍何德何能,能于李卿你比较。李卿切莫妄自菲薄,不会再有那样的事发生。”

李纲躬身道。

“虽是如此,但臣经常不在军器监内,亦多有不妥。”

赵钦此时听出来了,李纲是要举荐人才了。

他深知李纲一般不会轻易的推荐他人,而且也绝不会因为自己的私心去推荐某个人,所以如今既然他主动提出来了,那想必此人定是有过人的本事。

于是赵钦正色说道。

“李卿所说也有些道理,军器监那边还是需要有个人在那看着才好。不知李卿可有合适的推荐人选?”

李纲沉声道。

“臣有一人选,在臣看来,不论是在军事理论还是军器制作方面,他都远胜过于臣。”

赵钦一听立刻来了兴致。

“哦?此人是谁?”

“安陆县令陈规。”

“嗯?”

赵钦先是略有些疑惑的嗯了一下,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忽然,赵钦猛地站起身来,把在殿中站立着的李纲吓了一跳。

“李卿,你刚才说是谁?”

李纲略有些犹豫的再次开口说道。

“安陆县令陈规。”

赵钦三步并做两步,从御案上走下来,一把抓住李纲的手腕。

“卿说的可是密州安丘的那个陈规?”

李纲显然没明白官家这是怎么了,木讷回道。

“回官家,正是密州安丘的那个陈规,字元则。”

许是看到官家的反应不太正常,李纲有些担心这陈规别是什么时候不小心惹到过官家,于是又小心翼翼的补充了一句。

“此人,与臣相识多年,赤胆忠心,对火器也颇有研究,臣以为,可堪大用。”

赵钦看到李纲的表情,方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

赶忙松开李纲的手腕,但是心中的兴奋之情,却依然难掩。

“李卿,你果然是我的肱股之臣,我竟然把他给忘了。陈规对于我来说,真可谓是及时雨啊。”

李纲一听,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

“为官家荐贤臣,是臣的本分。”

“陈规现在何处?”

“回官家,陈规上月给臣书信一封,言道新研制了一种名为‘火管’的火器,臣想着让他带来给官家看看,于是便回信让他来汴京城,应该不日就能到了。”

“好。”

赵钦大喜。

“李卿做的极好,待陈规到了汴京城,立即带他来见我。”

李纲心情也是大好,一方面是为陈规终于可以有用武之地感到高兴,另外一方面也是为官家求贤若渴的态度所感动。

随即躬身回道。

“是,官家,等元则到了,臣必定第一时间就带他来面圣。”

如此过了三日。

这日,赵钦正在睿思殿内一边用着午膳,一边看民间小报。

赵钦越来越觉得,这民间小报着实有意思,各种宫廷秘史和名人八卦啥都有,且尺度颇大。

就比如这期报道的是,大才子周邦彦和京城名妓李师师的爱恨情仇,自从徽宗皇帝下台之后,李师师的感情故事,也逐渐的被曝光在了百姓的视野之中。

文章之大胆,让后世而来的赵钦,都觉得有些咋舌,不得不感叹,北宋果然是个开放的时代,怪不得衍生了一个潘金莲出来。

总之这篇文章确实是下饭的很,赵钦甚至觉得连着午膳都跟着比往日更香了起来。

就在赵钦看到精彩之处,说是周邦彦私会李师师时,忽然太上皇也来了,于是周邦彦便只好躲在床底,不得不强迫自己听着床榻上不时传来的“咿呀”之声。

朱拱之却在此时不适时宜的轻手轻脚走了过来,轻声说道。

“官家,李尚书求见。”

赵钦眼中有些不耐烦。

“李纲?”

“是的,官家。”

听到朱拱之的肯定回答,赵钦眼中的不耐之色才消散。

“行,宣他进来。”

说话的同时,双眼还依然紧紧盯着手中的小报,仔细的研究着之后的一些细节描写。

不多时,李纲便带着一人共同走了进来。

“臣李纲,参见官家。”

“臣陈规,参见官家。”

赵钦一怔,一把将手中小报甩开,双眼带着兴奋之色盯着御案之下。

“你就是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