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77章 泰戈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泰戈尔?抱歉,我们北大不会邀请他的。”

马君武直接拒绝。

蔡元培对于马君武的拒绝非常不满意,因此道:“厚山,你要知道。泰戈尔是我们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文学家。他访问中国,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当然应该是要邀请他。”

“没这个必要。”

面对蔡元培这位学界前辈,马君武我行我素。

其实蔡元培和马君武的私交不差,当年还一起鼓吹过革命。可是两个人的治学理念越来越不同,导致两个人的观点也越来越不同。

“鹤卿兄,他泰戈尔到处演讲所谓的东方精神文化,优于西方物质文明。这种观点我们是万万不会接受的。早在两千年前,管子就说过‘仓禀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化,他是万万要不得的。泰戈尔一个亡国奴,因为献媚西方而拿到一个诺贝尔奖,他的祖国百姓就真的幸福?不去拯救自己亡国的国民,却到处大谈什么精神,反对暴力。我们北京大学是立足于科学,是培养有科学精神的学生,不会去邀请这样一个所谓的诗人,所谓的文学大师来毒害我们北大的学生。”

马君武说话相当刻薄。

当然这就是马君武的风格。

其实泰戈尔没有马君武说的那么差,也没有马君武说的那样献媚西方。只不过泰戈尔访问中国的时机非常不对,甚至应该说是撞在了枪口上。

泰戈尔是世界着名诗人。

在全世界都名气很大。早在十年前就拿到了诺贝尔奖。

可是马君武却不欢迎。

因为邀请泰戈尔的是梁启超、蔡元培、徐志摩这些人。他们都是认为中国应该改变目前推崇西方科技的行为,改变目前教育界重理轻文的现象。

而泰戈尔正适合。

别看反对声音很大,但泰戈尔毕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中国青年心目中还是地位非常高的。梁启超、蔡元培他们邀请泰戈尔访华的目的就不单纯。

泰戈尔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梁启超他们正是希望用泰戈尔表示,亚洲传统文化是优秀的。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很优秀的,反对现在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认为是盲目的崇洋媚外。

而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各种教育改革的中国教育界来说,当然是不欢迎泰戈尔。同样马君武也不喜欢泰戈尔过来。

“厚山,你这是走极端。”

蔡元培看到马君武这个态度皱了皱眉。

如果泰戈尔来到中国,连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都没有演讲,那么真的非常不完美。所以蔡元培今天才来找马君武,希望北大发出邀请。

“泰戈尔先生以亚洲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表示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高度。我们的学生有权利,也应该听听这样世界大师的演讲。应该和他有面对面的交流,这对于我们的学生很有好处的。你虽然是北大校长,但没有权力阻止他们见面。”

马君武听到蔡元培的话,竟然是笑了出来。

“鹤卿兄,你们口口声声的要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骨子里却对于西方文化献媚,对于西方权威献媚。他诺贝尔文学奖算个什么东西。中国的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红楼梦这些书籍翻译过去,那群洋鬼子听得懂里面说的是什么。都翻译不过去,他们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化有多好。他们都看不明白我们写的是什么,他们还一副上帝的样子来决定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一个文学奖,有什么值得你们这么盲目崇拜的。”

“你……”

蔡元培没有想到马君武很不客气的批评。

甚至带有人身攻击。蔡元培是搞教育的,搞文化的,因此就算生气也说不出什么骂人的话。可是马君武却一点不客气,继续道:“说来说去,你们这群人不还是搞崇洋媚外。嘴里说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最终还是需要西方肯定,最好是西方那些人说好。西方有什么文化。不就是因为这几百年西方国家强大,他们的枪炮锐利,灭掉了无数拥有辉煌历史文化的国家,所以他们的文化才会流行。”

“你们总是批评我们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抛弃传统文化。但我们的读书人,我们的年轻人为什么去学习西方。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落后了,我们挨打了,屈辱了半个世纪。所以我们的读书人只能是去西方看看他们为什么发达,去学习他们的长处。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中国文化就不是保守的,他是包容各种文化的长处发展的。”

“至于传统文化,也真不用你们担心。等到我们国家有了足够的发展,我们能够和欧美强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过他们的时候,不用我们自己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会有一大堆的西方读书人,他们就会过来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然后从中找到一大堆的东西来证明,为什么中国会这么强大。这就是所有的文化影响力。”

“鹤卿兄,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马君武冷笑。

看蔡元培在那里不说话,因此道:“其实很简单。文化是伴随着国家的实力发展的。国家实力强大,文化也会强大。国家实力弱小,那么文化就没有影响力。甭管历史上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和文化,当他们的国家、民族被人奴役,成为亡国奴的时候,所有的历史、文化都会被人批得一文不值。他们会从传统文化当中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证明,这个国家为什么被灭,这个民族为什么沉沦。”

“但当一个国家强大的时候,全世界的读书人都会学习。我们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你们这种高谈阔论的书生,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提高国家实力的人才。也不要谈什么精神世界,印度正是因为有泰戈尔这样的读书人,才会被英国殖民这么多年,也没有任何的反抗。看不出有任何的未来。”

“这是吴稚晖写的文章,你看看。”

蔡元培接过一份报纸,看日期就是今天的。蔡元培为了过来见马君武,并没有留意今天的报纸。

看了一点之后,蔡元培就立马皱眉。

吴稚晖是比马君武更加激进,或者说根本就不在意外界的人。嬉笑怒骂,里面掺杂各种谩骂。吴稚晖直接挖苦泰戈尔,写上:“太先生(指泰戈尔)心知帝国主义的暴秦的可恨,却不给国人一些能力,只想叫老石器人民(指印度人),抱无抵抗主义,候使用铁器的客帝(指英人)自己恶贯满盈,那就正如我们乡里有句俗话:‘把自己作烂菜叶,卧在地上,希望叫强盗滑倒’,同一滑稽呀!”

真正的嬉笑怒骂。

接下来就开始真正挖苦泰戈尔。

“太先生既然吟风弄月,尽有喜马拉亚山前的节音可谱,何苦说写得流利的仇国语文,去博斯坎狄内维亚(今译斯堪的那维亚)富人的奖金,荣比博学鸿词科呢?难道不像满清的所谓诸词臣,忘了亡国恨,故意吊诡的自晦起来,并不是真正的苛全性命于乱世么?”

这是直接讽刺泰戈尔用英语写《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奖。

甚至下面直接表示,泰戈尔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不去注意同胞的悲惨命运,而去宣扬远离现实的老古董,博取白种有钱人的奖金,这无异是在亡国奴的鼻涕眼泪中“求来生福,作涸辙中互相嘘濡的安慰物”。

吴稚晖的文章有些地方是偏颇的,不过谁让泰戈尔来到中国撞枪口上。

泰戈尔在上海演讲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余这次来中国,大旨在提倡东洋思想……亚洲之一部分青年有抹煞亚洲古来之文明、专追随于泰西文化之思想,努力吸收之者,是实大误。……泰西之文化单趋于物质,而于心灵一方缺陷殊多,此观于西洋文化因欧战而破产一事,已甚显明。……因是西洋人士已承认东洋文化之真价值,而着手研究。”

对于这句话吴稚晖也是进行了讽刺。

“太先生把已经药死了印度的方子,还来作验方新编,连同他的诗集分送给中国的年轻人。太先生融合了大小乘佛教的诗篇,贴在城墙上抵御机关枪。多么美好的想法。”

“太先生不去唤醒已经沦为亡国奴的自己同袍,去抵御可恶的侵略者,反而以所谓东方文明的陈词滥调,口口声声反对物质文明。如果这样的话,印度人只能是继续做他的亡国奴。印度想要独立,就如同耐心地等候月亮里产生空气一样遥远漫长。”

看完之后蔡元培也是有一些悲哀。

当年蔡元培和熊希龄、李石曾、吴玉章,还有眼前的马君武,还有报纸上的吴稚晖关系都是相当好的。一起合作成立留法俭学会,还有其他方面。

可是现在大家都是越走越远。

吴玉章已经是投入到外交当中,李石曾一直负责留学生,熊希龄在政府是越来越如意。马君武当北大校长,目前在学界呼风唤雨。

而吴稚晖则是自由自在,高兴了就骂人,不高兴也骂人,反正是无拘无束。

“鹤卿兄,别跟着任公还有徐志摩他们胡闹了。任公是因为他必须要如此,这是他的政治观点。徐志摩他们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蒙骗一些小姑娘的浪荡子而已,你怎么就跟他们混在一起,自贬身份。子清是一个强势的人,人民党也是强势的党派。当他们决定教育改革之后,不是你们几个人呼吁几下就能够改变中国教育的走向的。重理轻文的情况,在未来二三十年是不会有任何的改变。泰戈尔,就是泰戈尔他爷爷来也没用啊。”

马君武说的斩钉截铁。

蔡元培脸色难看。

如果中国的学界都用这种态度对待泰戈尔,那自己和梁启超这些邀请泰戈尔中国行的这些人,就太丢面子。

“厚山,你们这样是不对的。”

蔡元培说完离开。

…………

“这些人,真是……”

张学文这些天最关注的还是东北的问题。

1923年。

随着政府机构的完善,各管一摊。张学文作为大总统,现在又没有出国访问的任务,因此并不像几年前那样忙碌。相反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主要的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最主要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明年收回关东州和海参崴、库页岛的事情。

如果明年失败了,那么中国就有可能停止目前上升的势头,还要沉沦一段时间。但一旦明年获得胜利,那么中国的发展就会是一马平川。从此远东地区,就要进入中国的时代。

因此目前张学文所有的精力都在东北。

今天突然看了报纸,张学文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些人怎么也应该发泄一下。”

禹之谟看了之后也是笑了笑。

“可惜了,泰戈尔成了大家的炮灰。”

张学文点点头。

泰戈尔一代大师来中国,被中国学界的不少大佬猛烈抨击,讽刺。幸亏泰戈尔不懂中文,给他当翻译的那些人估计也不会随意的给他翻译这些东西。

“也不怪他成为炮灰。泰戈尔说什么西方物质文明已经破产,还讲什么东方精神。又是被梁启超他们借助,想要和现在的教育发展抗衡。这当然是会受到双方的争议。”

“是啊。”

对于泰戈尔,张学文没有什么想法。

而且张学文本身对于泰戈尔的东西也没有看过。倒是目前中国的年青诗人,都喜欢泰戈尔的诗。也就是一个诗人、文学家要到中国讲课而已,却被中国读书人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东西。

讽刺挖苦泰戈尔的印度,其实也是有些过分。

人家印度的情况,岂是泰戈尔一个读书人能够改变的。

“算了,让他们胡闹去吧。”

张学文摇摇头。

一些激进的年轻学者竟然给政府上书,认为应该禁止泰戈尔讲课,简直是乱弹琴。政府哪里有空管这些事情,而且也不应该如此。

哪一个大学愿意邀请他是大学的权力。

“不过你应该知道梁启超、蔡元培他们的目的。”

“一群书生而已。”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对于梁启超、蔡元培他们,在学界影响力不小。如果是七八年前,张学文还会在意他们的影响力。到了现在人民党政权稳固,教育改革也是稳步进行,因此并不在意梁启超、蔡元培他们。

“明年的高考一旦完成,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也完成。”

两个人看报纸心情也不错。

特别是这些书生互相骂人,除了吴稚晖之外,其他人都是骂人不带脏字的。看文人骂,才最好笑,最显功夫。虽然围绕着泰戈尔争议很大,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改革,政府是不应该出面的。

“好。”

“稽亭兄,提拔李燮和担任常务副总理之后,建设发展委员会应该让谁负责?”

“最合适的有两个人。”

“谁?”

“熊希龄,或者谭延闿。”

禹之谟说出了两个名字。

但听到名字之后,张学文立马是摇摇头。直接道:“不行。熊希龄和谭延闿两个人都是湖南人,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说我们政府是湖南人的政府。如果让他们负责建设发展委员会,那闲话就更多。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要避嫌。”

湖南人。

因为同盟会西南支部主力干将都是湖南人,后来人民党更是以同盟会西南支部为主,因此高层湖南人太多。现在的政府当中,张学文、禹之谟、李燮和,以及仇亮、宁调元、熊希龄、谭延闿都是湖南人。

李燮和之后,张学文希望下一个接任总理位置的是非湖南人。

这是为了稳定。

“可是,他们是最适合的。”

“我知道。”

论资历、论能力、论现在的地位,他们的确是最适合。但他们湖南人的身份,让张学文只能是否定他们。因为现在年轻干部当中,也有刘复基、蒋翊武他们也在成长。

湖南人太强势,对于政治的稳定也有很多不好的因素。毕竟大家都会考虑,是不是因为张学文和禹之谟是湖南人,所以大力提拔湖南官员。

“在找一个。一定不能是湖南人。如果实在不行,就让李燮和兼任建设发展委员会的主任,找一个副主任。可以是一个年轻人。”

禹之谟想了想。

年轻干部不少,如果排除湖南人,那么选择余地就少了很多。

“颜惠庆,或者是蔡济民。”

张学文点点头。

颜惠庆四十五岁,蔡济民就更年轻,才三十六岁。

“蔡济民太年轻。颜惠庆很适合。”

虽然这需要在会议上讨论,但是张学文需要和禹之谟通气。只要两个人通气,那么这些人事问题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蔡济民虽然很出色,但张学文认为他太年轻。

需要更多的锻炼。

两年之后的政府选举,颜惠庆正好四十七岁。正好可以顺势成为建设发展委员会的主任。颜惠庆此人能力不错,而且在外交上也颇有建树。

让他先干干副主任,如果不合适还可以调整。

“好。我同意。”

禹之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