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59章 工业发展的模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真的这么快?”

“只要有钱,什么都不是问题。”

1913年1月6日,张学文是再一次来到了株洲。

因为一件让张学文都吃惊不已的事情在株洲发生。自从五月份在这里成立西南发电机公司之后,到现在也不过是过了七个来月,但第一台发电机竟然是研制成功。

这让张学文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发电机?

这可是发电机。

在张学文想来,这里的技术人员怎么也应该努力几年时间才能够造发电机。没想到才刚刚过了半年时间,发电机就造出来了。

“巡阅使,其实发电机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懂得里面的原理,做一个简单的发电机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家里弄一个小型的发电机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们还邀请了不少外国技术人员。”

邓泽如给张学文解释。

邓泽如是广东人,十八岁的时候来到马来西亚打工。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贵人,那就是陆佑。后来他开始担任陆佑的代理人,开始凭借着陆佑发家致富。

1907年的时候认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在南洋很出色的帮手。开始担任同盟会马来西亚分会的会长,给孙中山多次筹款。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邀请他担任广东都督府实业司司长、官钱局总办,但他都是拒绝。然后继续在马来西亚做生意。

邓泽如认为自己不是做官的材料,反而更喜欢做生意。

这一次陆佑和南洋富商投资两百万在发电机公司,邓泽如也投入二十万。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陆佑和很多南洋富商对于这家公司寄予厚望。

他们都认为中国未来对于电力的需求很大,因此相信对于发电机的需要也很大。

目前因为都是从国外引进发电机,特别是从西门子公司引进。

所以发电机很贵。

一个小小的二百千瓦的发电机,卖给中国人都是十几万银元。如果是一些大型的发电机,那就更贵。中国人买这些发电机价格就贵了好几倍。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谁不眼馋。只不过之前他们都不愿意投资这样的公司,因为这样会得罪洋人。而且中国国内更信任外国人。

他们就算是早了发电机厂,也不知道应该卖给谁。

现在有张学文撑腰,他们当然是愿意插足这个生意。

张学文一边听着邓泽如的介绍,一边来到发电机旁边,仔细看了看。相比起石龙坝水力发电厂引进的西门子发电机来说,西南发电机公司打造的发电机看起来很是笨重,而且外观也不好看。

但对于张学文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情。

“装机容量是多少?”

“七十千瓦。”

张学文点点头。

七十千瓦应该是容量非常小的小型发电机。不过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样的发电机也是自己无法造出来的。现在这个发电机,估计算是中国第一台自己建造的发电机。

“这样的话,我们发电机公司就能够生产发电机了?”

张学文真的是非常高兴。

虽然装机容量很小,但也是自己公司生产的发电机。如果未来我们自己能够生产发电机,那么就算是质量有些不如西门子这些欧洲公司,但张学文也一定会大力采购自己企业的发电机。

好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张学文未来计划是五年之内,在西南五省那些大城市最起码都要有发电厂。就算无法供应全城的电,但最起码应该要有电厂。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张学文需要的发电机是不少的。

最起码装机容量超过一万。

如果买西门子的发电机,也需要买好几十个。几十个几百千瓦的发电机,这个时候价格可是相当昂贵。要是全买的话,光是买发电机就需要上千万的资金。

因此张学文是迫切希望中国能够有自己的发电机。

“巡阅使,不是这样的。”

邓泽如并没有因为张学文问的有些业余,就小看张学文。反而是非常耐心的给张学文解释道:“能够造出来和能够生产是两种概念。我们虽然制造了第一台的发电机,但这完全是大家手工制造的。而且现在制造的发电机也是一个装机容量才七十千瓦的小发电机。我们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和技术。”

“也就是说,我们还不能批量生产?”

“是。”

张学文忍不住叹口气。

听说制造了第一台的发电机公司,张学文还以为我们终于拥有了可以制造发电机的能力。但是按照邓泽如的意思,现在仅仅是有了制作第一台发电机的经历,还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无法批量生产的意思就是无法卖出去。

不过张学文很快就恢复信心。能够造出第一个,就能够造出第二个。因此笑着道:“远秋兄,不怕。既然有了第一次,那么我相信离批量生产不远。你跟我说说,有什么需要政府帮助的没有?”

“人,我需要人。”

“人?”

“是。我需要掌握一些工业知识的人。至于要批量生产需要的一些及其设备,我们会从欧洲引进。”

听着张学文是再次苦笑。

虽然打造出了第一台发电机,但是造发电机的机器却要从国外引进。

机床。

号称是工业母机的机床,这才是工业的基础。看起来自己在工业的想法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而自己下面的这些人,也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工业化,懂得工业。

大家本来都是想要打造一些厂子,打造一些工厂。或者是弄几个矿场,那就是工业化。但是张学文突然感受到了,大家都太过小看工业。

和之前的那些洋务派是一样的问题。

工业要发展,看起来要从最基础开始。难怪新中国的重工业会是那么艰难的起步,艰难的发展。因为工业不是几个工业厂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的体系。

这么一想,张学文开始有些豁然开朗。

是啊。

不能太着急。

工业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走。馒头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想着一下吃成胖子。还是要沉住气,中国落后实在是太多。

就说说机床。

中国还没有可以制造机床的。目前的汉阳兵工厂用的机床也都是国外引进的。而机床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机床的历史很久,但以前都只是一些设想或者是简易的。

而第一次出现精密机床还是一百四十年前的英国。随着蒸汽工业的发展,开始出现精密的机床。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英国、美国他们的机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特别是1900年进入精密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单一的车床已逐渐演化出了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等,这些主要机床已经基本定型

而中国很多人连机床的概念都没有。

包括张学文开始也是没有想到关于机床的问题。

这就是差距,这就是落后。

不过虽然感到感慨,但张学文并没有失去信心。我们落后是明白的事情,只要我们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我们是可以追赶他们的。

短时间之内张学文想的很多。

“远秋兄,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也是到处都缺人。这样我去大学那里给你找几个人。”

“好。”

邓泽如是需要产业工人,需要技术员。

可是这些东西在中国是稀罕物。产业工人,没有工业的中国去哪里找产业工人。中国见到过机床的人,加起来能有几万人、几十万人?

技术员就更不用说。

“远秋兄,我希望你们的发电机能够快点批量生产。到时候我们需要的发电机不是一台两台,而是十台、二十台,甚至是上百台、上千台。当然这个仅仅是西南五省,如果放在全国那需要的就是几千几万台。因为到时候需要的装机容量会是几万、几十万、甚至随着发展会是几百万千万。”

“所以远秋兄,发电机的市场非常广大。只要你们有本事,那么未来是光明的。”

张学文可不是扯淡的。

2013年的时候,中国的总装机容量是十二亿五千万千瓦。不说这个时候,就说说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到1978年的时候,装机容量已经是超过了五千万千瓦。

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只要拿下其中的五六分之一,那么销售额就是惊人的。

“巡阅使,你放心。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估计也就是一两年之内我们就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发电机。当然技术上可能不如西门子这些公司,但应该是能用的。”

“好。”

张学文视察完发电机厂,回来的时候还是比较高兴。这个时代还没有技术封锁,虽然重要的东西他们还是保密,但比不上后来。

因此这个时代只要你敢于学习,还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派遣留学生就是如此。

如果是后来新中国的时候,你就算是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大国,他们也不会把真正的高端技术交给你。但是现在只要你有实力,是有可能学会的。

什么高端机床,只要你给钱,他们就都会卖给你。

“少屏,你认为如何?”

“虽然落后,但我们正在追赶。”

“哈哈。”

朱少屏此人是文人,很多这个时代的文人,更喜欢在办报纸、办学校等等。如果不是职业革命家,是很少参加政治。但是朱少屏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文人,却加入到新政府当中。

目前担任张学文的秘书,张学文几乎所有的文稿都是他帮着润色的。

“少屏,回去跟陈嘉庚陈先生联系。告诉他,我需要目前世界前言科学、目前世界技术发展方向的所有资料和发表的文章。当然还有西方理工科大学使用的各种教材,有多少要多少。只要他给我运送过来,我就会高价收购这些书。”

科学技术。

光是留学,人数还是太少。国内的教育要发展。

大规模的引进外国的书籍,让国内的科学家、技术人员有参考资料,这是必须的。就如发电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后世只要是毕业中学,都知道大概的原理。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发电机?

这是什么东西。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听都没听过什么是发电机。

“好。”

“你再派人到两广地区和江浙沪那边,只要是会洋人话的,不管是英语、法语、德语还是其他语言都可以。我要组织人翻译这些书籍。”

“是。”

大规模翻译,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很多翻译会出现问题。但张学文没有办法,只能是选择这样的本办法。如果当中出现什么问题,需要以后慢慢的改正。

但现在只能如此。

大规模普及现代教育,可是国内都没有什么成熟的书本。还是从外国人那里取经最为迅速。

“回去吧。看起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工业,工业。

看起来自己要耐下心,从最基础开始慢慢的做起。不要老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