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35章 张静江的建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我接受。”

水利部长。

本来张静江应该担任实业部长或者是财政厅长,甚至是建设委员会的负责人。但是西南,特别是两湖地区水资源太过丰富。

张学文现阶段只能是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然后好好治理一下两湖地区的大江。

这样不仅可以供电,还能够出来很多耕地。因此如何治理两湖地区的水域,是张学文未来几年的重要事情。因此才会任命张静江担任水利部长。

“子清,我想问一下。”

“讲。”

“张绍曾此人你是如何看的?”

“虽然有点优柔寡断,但有能力。而且他和吴禄贞、蓝天蔚在东北宣布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于我们的革命贡献很大。怎么?”

张绍曾能力不差。

他本身是直隶人,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然后公派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是日本士官第一期炮兵科的毕业生。回国之后就担任北洋军第三镇炮兵标统,然后担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那几年他还到欧洲考察军队。后来陈宧免职,去德国之后,接任二十镇统制。

这段时间当中,很多人对于张绍曾的评价都非常好。认为他才华出众,带兵能力很出色。

不过张绍曾也有问题。

那就是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境当中,没有受到过多少挫折。因此性格有些软。

二十镇在正定起义的时候损失六千多人。

就是因为张绍曾此人在二十镇当统制的时候,给了革命党太多的方便。让革命党在二十镇活动非常频繁。有些军官虽然不是革命党,但也是同情革命党。

张绍曾这种态度,短时间之内影响了二十镇大部分的军官。虽然二十镇的北洋军势力很强大,但依旧是损失了六千多人。袁世凯可是恨死了张绍曾。

“他目前就在上海。”

“他不是被任命为长江宣抚大臣吗?”

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称为“士官三杰”,当中吴禄贞野心最大,气魄也最大。蓝天蔚比较坚定,是坚定的革命党。而张绍曾就有些软弱。

他即是同情革命党,而且也认为中国应该改变。但是让他豁出命,他又没有那样的气魄。袁世凯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吴禄贞被暗杀之后,蓝天蔚逃跑,张绍曾仅仅是被剥夺军权,然后被任命为长江宣抚大臣。

要不是如此,张绍曾早就被袁世凯杀了。

毕竟相比起吴禄贞、蓝天蔚来说,张绍曾的实力更强。他在二十镇虽然仅仅一年时间,但在二十镇威望很高。而吴禄贞在第六镇却一直受到排挤。

如果张绍曾是坚定的革命党,敢于豁出命,那么他应该可以带走二十镇大半人马。可正是因为张绍曾性格偏软,所以袁世凯只是让人吓唬张绍曾一下。

张绍曾立马就自己辞职。

“他本人跟袁世凯表示想要到天津看病,然后潜到了上海。这段时间一直在上海。”

“哦?”

这件事情张学文还真不知道。

“他也有意想要加入人民党,不知如何?”

“当然是好事情。”

张学文肯定欢迎。

宋教仁成立国民党,同盟会有不少人没有参与,甚至有很多人反对。正好张学文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让很多原来同盟会的人,开始考虑加入人民党的问题。因为很多人认为张学文的人民党反而是继承同盟会的纲领。

当然张绍曾并不仅仅是如此。

张绍曾本人虽然不是那种豁出命革命的坚定革命党,但也绝对是支持革命的人。因此离开二十镇之后,用一个借口瞒过袁世凯,然后迅速南下来到上海。

可是还没等到他怎么样,袁世凯和南京就已经是达成了协议。袁世凯已经成为了临时大总统。这让张绍曾非常后悔。没想到那个时候气势汹汹的革命党,就这样把大权让给了袁世凯。

自己还得罪了袁世凯。

因此环顾四周之后,张绍曾就把目光投向西南。

只不过他和张学文没什么交情,和张学文手底下的重臣也没什么交往。和陈宧他们不同,陈宧毕竟是湖北人。因此他才希望张静江试探一下张学文。

“只要认同我们人民党纲领,遵守我们人民党的纪律,我们是欢迎任何人的。”

“子清,人民党难道不准备在江浙地区建立分部吗?”

“静江兄,你不清楚。我们已经决定在全国设立五大局,东北局、西北局、华北局、西南局和中南局。只不过我现在都在全力巩固西南和西北,其他的地方只能是慢慢的发展。”

“恩。”

张静江点点头。

然后小声道:“其实你应该速度快一点。江浙地区有很大一部分人现在非常混乱。人民党是可以吸收他们的。”

“谁?”

张静江沉默片刻。

最后才道:“光复会。”

“恩。”

几个人瞬间都是没有说话,表情有些耐人寻味。

几个人都是聪明人,当然明白张静江的意思。可以说自从起义开始之后,应该说是江浙光复之后,一个实力强大到拥有好几万军队的革命党光复会横空崛起。但是这才几个月的时间,这么强大的光复会已经是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就是同盟会。

里面的过程甚至有些难以启齿。

因为起义成功之后,死在同盟会手上的光复会要员不是一个两个,甚至不是四五个人,而是一大堆人。各地的同盟会在掌握权力之后,迅速的清洗光复会。

从陈其美在江浙地区暗杀陶成章,枪杀陶骏保开始,广东地区的陈炯明更是直接派人镇压了光复会的武装,明目张胆的枪杀了许雪秋。

说起许雪秋,此人当年还是同盟会干将,是孙中山最倚重的南洋干将之一。

他是南洋富商之子,帮助孙中山筹款,帮助孙中山运送武器等等。可谓是得到孙中山最高的赏识。只不过汕尾发动起义的时候,他接送军械出现失误,最后导致起义失败。

孙中山对此非常不满,最后总结这次起义弄出了一个结论。“东事之失败,其责任全在许雪秋一人”,并责备许雪秋“遇事仓皇,侦候不明,预备不周,报告不实”。

意思就是这次失败就是因为许雪秋的问题。

对于孙中山的批评,许雪秋根本不接受,非常不满意。

正好当时陶成章来到南洋活动,许雪秋就加入了光复会。许雪秋本来就是南洋富商之子,在这里人脉很广。加入光复会之后,他在南洋地区弄出了几十个光复会机构,一时之间光复会在南洋声势大涨。陶成章本人在南洋筹款,大部分都是许雪秋给他筹集的。

在广东起义的时候,许雪秋也是指挥一路兵马光复广东十几个县城。但是担任广东临时都督的陈炯明在整编广东革命军部队的时候,重要位置都是同盟会的会员,根本就没有光复会的位置,把许雪秋的部队赶了出去。而且之后陈炯明的部队突然袭击了许雪秋的部队,包括许雪秋在内的光复会会员系数被陈炯明枪毙。

江浙是光复会的大本营,陶成章、陶骏保都被陈其美枪杀。甚至陶成章被暗杀之前,江浙地区已经风传陈其美要动手。吓得陶成章对于自己的住所一直隐瞒,几乎是几天换一次住所。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陶成章住在哪里。能够把光复会魁首陶成章都吓得到处躲避,可以想到当时的情况。

陶成章被暗杀之后,他的妻儿都吓得躲了起来。到现在都没有找到陶成章的妻子和儿子到底在哪里。在光复会的老巢江浙沪,同盟会都如此明目张胆。其他省份光复会的实力就差了很多。

因此那些省份的光复会会员则是被同盟会一阵排挤。同盟会驱逐他们,都算是相当客气的。不少地方的同盟会大佬,直接给人罗织罪名,然后枪杀。

就如陈炯明给许雪秋的罪名是纵兵抢掠。

光复会的大佬给胡汉民和陈炯明发电,希望彻查许雪秋的事情。但是胡汉民和陈炯明根本就没有搭理他们。最后全国各地的光复会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连江浙沪的光复会也被同盟会挤压的喘不过气,其他省份的情况就更差。当时担任光复会负责人的章太炎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所以给孙中山写了一份求情信。

跟孙中山表示,同盟会和光复会的高层虽然有分歧、有矛盾,但大家毕竟都是革命党。不能因为高层有些分歧,就要打生打死。

孙中山之后给同盟会各支部下发了通知,承认光复会在辛亥年的功劳,希望同盟会各支部行事不要太出格。这才禁止了全国各地的同盟会排斥光复会的行动。

因此光复会对于同盟会可以说是咬牙切齿。

而且随着陶成章被暗杀,光复会没有一个能够领导群雄的人物,自然而然的开始解体。光复会在半年前实力达到了最巅峰,拥有好几万军队,江浙沪三地光复会势力强大。几乎是不可逆的气势。

可惜被同盟会连消带打,再加上一些非常规手段,几下之间就让强大的光复会落到现在的地步。

他们大部分人是不会进入新成立的国民党,而且投靠袁世凯他们又有一些犹豫。当然只要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很多人也只会投入袁世凯的怀抱。

张静江说的意思是,让张学文派人去收拢这些人。

只不过张静江身为同盟会大佬之一,明白里面的一些事情。所以有一些不好意思。就是张学文也是如此。毕竟张学文在退出同盟会之前也是属于同盟会高层。

同盟会做的这些事情,大家作为同盟会高层都是心知肚明。

“静江兄,光复会的纲领一直和我同盟会不一样。他们会认同我人民党的纲领吗?”

“会的。”

张静江给了张学文一个肯定的答复。然后道:“光复会本来的高层大多反对的是平均地权。不过浮浮沉沉,又有几个人说自己完全懂得党纲。现在他们要么投奔袁世凯,要么就退出政界。”

张学文点点头。

的确是如此。这个时代的革命者,开始都只是为了推翻满清。至于什么纲领之类的,又有几个人会关心。真正关注这些的,无一不是革命党的高层人物。

“好。这件事情我来安排。多谢静江兄提醒。”

“蹬蹬蹬——”

“怎么了?”

张学文看到了朱少屏急匆匆的进来。朱少屏看到张静江等人只是点了点头。朱少屏是江浙地区很有名的记者,当年在报纸上非常活跃。

而且在南京、上海和张静江他们几个人认识。

不过朱少屏却没有跟他们打招呼,而是来到张学文这里道:“巡阅使,出事了。田局长在贵州抓住了几个毒贩子,其中有几个人是法国传教士。汉口的法国总领事馆那边已经来了抗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