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日章台宫内,

因礼法,浮苏被李奇驳得哑口无言。

今日朝堂之上,

再次无言以对。

李奇每一句话都如利刃,直刺心底。”李奇!”

“够了!”

“纵然长公子有过错,但他终究是大秦长公子。”

“你不过是一介外臣。”

见状,淳于越忍不住站出,怒喝。”你算什么东西?”

“何德何能,竟敢对我无礼?”

李奇冷眼一扫,厉声道。”你……你这莽夫,竟敢不懂礼数!”

“你胆大包天。”

“不守规矩。”

看着李奇冰冷的眼神,淳于越内心惊恐,声音发颤。”你所谓的规矩能抵挡敌人?”

“能为秦国开拓疆域?”

“能为秦国带来长久安宁?”

“可惜。”

“我的剑能做到。”

“我不过是一介武夫,却立下赫赫战功,你有何功劳?”

“竟敢在我面前放肆?”

李奇冷笑着说道。

今日,

李奇决心强硬,要教训这些崇尚礼法的大臣。

归根结底,

李奇如此反驳群臣,一是看不惯他们的态度,随口一说便群起而攻之,李奇自然不会纵容。

二是因为秦始皇必定推行郡县制,而非分封制。

即便大臣们争论得再激烈也无济于事。

当下,

李奇并不想因此触怒秦始皇,因为他未来还需戍守边疆。

三是李奇的私心。

若全部分封完毕,

秦始皇的儿子们都获得封地,将来秦始皇去世,秦国岂不是容易陷入混乱?

总之,

今日驳斥群臣,

符合秦始皇的心意。

正如李奇从军时所言:

无论公私,“你……你……”

面对李奇的强势,淳于越想反驳却无话可说。”辛胜!”

李奇厉声喝道。”末将在!”

大殿外的辛胜迅速回应。”给我将这个满口胡言、以下犯上的家伙拖出去。”

李奇指向淳于越,语气毫不客气。”是。”

辛胜毫不犹豫,一挥手下令。

立刻有几个精锐士兵上前,将淳于越架起。

在辛胜看来,他效忠王室。

深知当今天子的意图,也清楚李奇的身份。

怎会拒绝命令?

并且,

李奇的一番据理力争,也让辛胜感到痛快。

长久以来的压抑,李奇的一番直言不仅让辛胜感到痛快,也让高台上巍然不动的嬴正内心畅快至极。”真是个好孩子。”

“确实是难得的好孩子。”

“不愧是我的儿子,果真出色。”

“寥寥数语便让那些只顾自身私利的家伙闭上了嘴。”

“还有浮苏。”

“或许我对他太过于纵容了,奇儿深知秦国根本,明白国家大义,可他却毫不在意。

相较之下,浮苏确实逊色太多。”

“好在现在我可以名正言顺地认他为子了。”

“不过,认祖归宗时,必须让他恢复嬴姓。”

“今日刚归,明日就在宗庙完成此事。”

嬴正心中暗自思忖,对李奇除了欣慰还是欣慰。

李奇对朝臣的怒斥仿佛替他排解了几个月来的郁结。

身为帝王,嬴正不能如李奇这般随意,但他听着李奇掷地有声的言辞,只觉身心舒坦。”你们在做什么?”

“大胆!”

“大王!”

“李奇实在放肆!”

“禁卫军隶属王权,岂能任由外臣调遣,此举违背秦律,也触犯礼法。”

淳于越愤怒地高声喊叫,然而几名锐士丝毫不惧,直接将他架起,推出大殿,重重摔到殿外。

此情此景,满朝文武除了对李奇充满忌惮,无人敢再开口。”大王,这是臣的观点。”

“臣认为,分封制乃上古遗留,为保大秦万世基业,决不可重用。”

李奇转身面向嬴正行礼。”臣附议。”

身后五大上将齐声响应。

紧接着,蒙逸、韩非、冯去疾等大臣也相继表态。

那些先前反对分封制、主张推行郡县制的官员们此刻找到支持,纷纷随声附和。”果然是武安君,果然是大秦第一功臣。”

“诸位上将军亦然,确为大秦之栋梁。”

“寡人得诸卿相助,实乃万幸。”

“若朝野上下皆能如诸位这般顾全大局、心系家国,天下定能安定繁荣。”

嬴正目光炯炯,注视着李奇与众上将,欣慰地朗声说道。

语调间满是对主张分封制官员的不满,众人皆能领会。

王绾等人此刻脸色颇为难看。

他们万没想到李奇会如此强硬地反对分封制,否则绝不会一再误解嬴正的真实意图。”武安君所言甚是,分封制当废。”

“寡人亦认同。”

“诸卿可还有异议?”

嬴正环顾殿内,威严质询。

此话出口后,因李奇严词驳斥群臣,无人敢再开口,分封制提议就此搁置。

此时大力鼓吹分封制者更是惶恐不安,恐怕已在嬴正心中留下不良印象。”看来无人反对。”

“寡人今日决意,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集天下权力于朝廷,由寡人独揽大权。”

见满朝文武默不作声,嬴正暗自得意,随即庄重宣布。”大王英明!”

李奇毫不迟疑地高声响应。

他身后五大上将亦纷纷附和。

由此可知,李奇在几位上将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其权势之重,连坐镇一方的将领都对其极为信赖,根本无力抗衡。”李奇啊。”

“翅膀倒是长硬了。”

“竟敢公然对抗朝议,更当众呵斥长公子,实在无礼至极。”

“若李奇继续留在朝中,受王宠信,将来我们这些人恐怕无处容身。”

“日后务必寻个时机压制李奇。”

“如今天下已定,军队的重要性逐渐降低,未来的江山属于文臣,怎能容许李奇这样的武人胡作非为……”

众人注视着李奇离去的身影,眼中尽是忌惮与怨恨。

不出所料,今日李奇提议废除分封制,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核心。

他们怎能不恨?

这或许是李奇今日当众呵斥百官、指责浮苏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此得罪权贵,想必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即便父王派遣我戍边,他们也会推波助澜,将我调往偏远苦寒之地。

对他们来说,这有何不可?

“大王英明。”

“臣等赞同。”

此刻,满朝文武齐声附和,废除分封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浮苏端坐殿上,神情黯然,眉宇间透着失落。

被李奇不留情面地痛斥,再次让他对自己的礼仪学问产生怀疑——学习这些东西究竟有何意义?

李奇斥责他是不肖子孙,不顾秦国根基,似乎确实如此。”或许正如李奇所说,除了父王之子的身份,我一事无成,于秦、于父王皆无所贡献。”

浮苏苦笑自语。”幸有奇儿归来。”

“若非他,想揭穿这些奸佞并非易事。”

“然而。”

“看他今日遭到众人如此敌视,若我公开身份,他们必不会袖手旁观。”

“明日,将是大秦动荡之日。”

嬴正心中思忖,目光扫过满朝文武,寒意逼人。

或许。

明日过后,这朝堂之中将损失大半势力。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已成为定局。”为了大秦万世基业,今日既然武安君与诸位上将军都在场,或许可以确定太子人选。”

“当年大王曾说,武安君归来之日,就是太子确定之时。”

王绾再次出列,高声奏报。

他对废除分封制感到非常不甘,对于浮苏继任太子一事,他必须全力以赴。

他年事已高,可能在朝堂的日子所剩无几,因此他想促成浮苏登基为王,他相信王氏家族必将兴盛。”相邦所言有理。”

“臣等赞同。”

“天下安定,正是确立太子之时。”

“请大王立储,定王后,以稳固国本。”

朝堂中文武官员大多附和。

听到众人议论,蒙武、王简、桓漪都将目光投向李奇,知情者心中充满期待。”天下统一之日,也是大王与武安君相认之时。”

“现在,这个时刻终于到来了。”

“不过,武安君尚未认祖归宗,而且如果大王直接宣布,显得过于仓促,或许大王会先与武安君商谈,再完成认祖归宗,最后确定太子。”

几人心中默默思虑。”不甘心分封制被废除?又想争夺太子之位了。”

“王绾,看来寡人确实低估了你这老臣。”

嬴正目光冷峻,盯着王绾。

但王绾低着头,不敢直视嬴正。”明日,百官前往宗庙,寡人将公布太子人选,并册立王后。”

嬴正冷冷扫视众人,厉声说道。”此外,让武安君到章台宫一趟,其余人退朝。”

这句话不容置疑。

说完,嬴正转身离去。

嬴正转身离殿而去。”皇帝今日召见所为何事?述职抑或他故?”

李奇心中思索着。

待嬴正离去后,蒙逸、韩非、冯去疾等人随即走近李奇。”武安君。”

众人纷纷拱手行礼。”何必拘礼。”

李奇含笑说道。”哈哈……”

“武安君此番为大秦立下大功。”

冯去疾笑道。

他虽位列九卿,却因外派已久,难得回朝。

若非皇帝召唤,他似也不该久留。

因此,其弟冯劫已赴齐楚任职。”冯公过誉了。”

李奇温和回应,“身为秦臣,理应尽职。”

寒暄之后,众人未再打扰李奇面圣,尤其是蒙武、王简等人,更不敢耽搁父子相认的时机。”自今日起,”

李奇喃喃低语,“大秦即将迎来巨变。”

蒙武、蒙逸、王简等人凝视李奇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复杂难言,既有忐忑,亦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章台宫中依旧如往常般凌乱,孩童玩物散落四处。

可想而知,这定是李奇两子所为。

章台宫,历代秦王寝居之所,向来庄严神圣。

谁料眼前景象竟这般随意,令人难以置信。”这两个小家伙,真是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

“皇帝待我家还算仁厚,只是我也该有所回报。”

“罢了,一切随缘吧。”

望着宫内杂乱场景,李奇不禁想象出两子嬉戏的模样。

抵达章台宫。

嬴正负手而立,目光落在那庞大的沙盘地图上。”臣叩见大王。”

李奇步入大殿,深深一揖。”呵呵。”

嬴正注视着眼前的李奇,心中感慨。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有近两年未见。

李奇愈发成熟稳重,浑身散发出不容小觑的威严。”过来吧。”

嬴正语气柔和。

对这个儿子,他始终怀有歉意。

因此,给予他的关怀远超其他皇子,既有温润的教养,也有殷切的期待。

这并非毫无缘由。

李奇不仅才智过人,更以卓越战功助秦国完成统一,这份功绩堪称空前绝后。

李奇毫不拘束,径直上前。

望着沙盘上勾勒出的中原地形,昔日各色旗帜已尽数撤去,如今这片广袤土地上仅存大秦的军旗。”李奇。”

“看见这张图了吗?”

“天下已定。”

“千年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王朝兴替频繁。

商代之时,四方诸侯林立,虽名为一统,实则动荡不已,最终因分封制度走向衰亡。”

“继而周代崛起。”

“周虽取代商,却也是从属之国反叛而成。

即便推翻商朝,但天下的根基并未改变,诸侯依旧割据四方,表面尊崇周室,实则各行其是。”

“直到今日。”

“大秦以无可匹敌的实力一统江山,彻底终结了列国割据的局面。

这与以往朝代依靠诸侯支持便能更替的做法截然不同,我们从根本上消除了诸侯的存在。”

“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天下安定。”

“若仍沿用分封制,正如你所担忧的那样,数十年甚至百年之后,混乱必将重现。”

“战乱将永无止境。”

“李奇。”

“在这片天地间,你是最为出色、目光最为长远的人。”

“当然。”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察觉到了,但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为了权势地位,选择了视而不见,根本不顾及大秦的千秋万代与炎黄子孙的安危。”

“李奇将军的大义,寡人深表敬意。”

嬴正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李奇,神情庄重,眼中透着几分欣赏。

此时此刻,嬴正已不再是普通的父亲,而是统御天下的帝王。

他正向这位奠定六国基业、奠定天下安定的武安君表达由衷的感谢。

李奇竟逸然拒绝了封王的提议。

这份果敢与决绝令人震撼。

对此,嬴正唯有更加敬重。

即便身为父亲,此刻他也对儿子充满钦佩。

因为李奇与他一样,不只贪恋权力,更胸怀天下百姓。”臣实在惶恐,不敢当此殊荣。”

见嬴正这般动容,李奇忙谦逊回应。

或许称得上有几分大义,但实际上,李奇心中也有自己的考量。

若是推行分封制,日后秦末天下是否还能如此顺利统一?又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同族间的伤亡?

况且,李奇来自后世重生,深知历史走向。

他明白秦始皇绝不会采纳分封制,又何必因此开罪于他?

“不,你为的是大秦的长远之计,是真正的公义。”

“这样的功绩,值得天下千万百姓敬仰。”

嬴正微微一笑,语气依然坚定。”不知大王今日召见所为何事?”

李奇转移话题,直截了当地询问。”有些话,我想亲自告诉你。”

嬴正凝视着李奇,欲言又止,内心忐忑而纠结。

拖延至今,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他本想直接告知李奇:“我是你的生父。”

但又担心这句话会让李奇难以接受,从此破坏两人之间无话不谈的情谊。

这结果,嬴正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

然而,现在天下已定,再无推脱的理由。

过去对奇儿母子有所亏欠,嬴正深知自己必须弥补。”大王。”

李奇微笑开口,“我也有事想向您禀报,希望得到您的准许。”

“讲。”

嬴正疑惑地看着他。”如今天下安定,诸侯已灭,中原再无战乱。

臣本就是个武将,闲不下来。

因此恳请大王恩准,允许臣前往北方边境戍守,守护一方安宁。”

“让臣去抵御外族。”

李奇直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