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嬴正点头表示赞同:“确实需要好好考量一番。”

随后,蒙逸上前禀报:“臣以为,李人较韩人更为刚强难驯,治理李地难度更高。

李奇将军熟悉治理事务,若让他负责李地军正,定能胜任。”

他又补充道:“把李奇的大营设在李地,一则可以安定地方,二则可用作我秦国进攻其他邻国的前沿基地,将来攻齐、燕、魏、楚皆方便许多。”

嬴正听后表示认可:“好,朕准许。

传朕旨意,令李奇于寒郸组建大营,驻兵三十万,专司守护李地。”

同时,他对韩境事务做出指示:“韩境已稳定,由冯去疾推荐一名官员接替其职务前往李地任职。

韩非作为冯去疾的副手,调回咸阳,待另行安排。”

当听到韩非即将入咸阳的消息时,李斯脸色微变。

他深知韩非一旦进入权力中心,凭借他的才能必定会被重用。

尽管如此,李斯不敢反对,因为没有任何借口可以阻止这一决定。”陛下英明!”

蒙逸带头高呼,满朝官员随之附和。

最后,嬴正宣布:“李奇在寒郸完成部署后,可带领部下返回咸阳接受奖赏。

李牧和韩非亦随同前来。

至于王简与桓漪,则在李地休整一个月后交接防务给李奇,再返回各自的驻地。”

……

寒郸。

龙台宫。”上将军。”

“咸阳传来王诏了。”

“正在宫外等候。”

屠睢入殿向李奇禀报。”王诏?”

李奇展颜一笑,随即从台阶上起身,心中满是喜悦:“想不到如此迅速,燕儿,我很快就能回到你身边了。”

身为一方统帅,未得王诏便不得擅自离开驻地,否则当年李燕儿生产时,李奇早已赶回。

但这同样会触犯重罪。”上将军。”

“如今李国已灭,疆域尽归我大秦,传信畅通无阻,咸阳派来的使者一路顺利,不出七八日便能抵达寒郸。”

章寒笑道。”走,随我去接旨。”

李奇下令众将随行。

缓步走向龙台宫外。

此时,

几名禁卫锐士守在殿外,看见李奇走近,立刻恭敬低头。”参见上将军。”

几个锐士连忙弯腰行礼。”诸位不必多礼。”

李奇笑着回应。

如今身份尊贵,上将之名震慑四方,军中无人敢对他无礼。”上将军。”

“大王有旨。”

为首的禁卫锐士双手奉上王诏。

李奇自不会失礼。

当即跪拜道:“臣李奇,恭聆王旨。”

“臣等恭聆王旨。”

屠睢、章寒、任嚣以及诸多将领齐齐跪拜。”秦王诏。”

“上将李奇,在灭李之战中为我大秦立下赫赫功勋,天下皆知,寡人深感欣慰。”

“李卿虽已为我大秦上将,却尚未设立主营。”

“今命你于寒郸修建寒郸大营,并将麾下军队扩编至三十万。

为我大秦建功之将士,皆按军功受封,此事可随时奏报于寡人。”

“此外,李地所有军务由李卿全权处置,降卒与官吏,寡人赐你生杀之权。”

嬴正亲笔撰写的王诏由禁卫锐士郑重宣读:

“王简、桓漪整顿完毕后即可班师回营。

李国所有军务防务交由李奇全权负责,望勿负朕望。”

“此外,大营设立扩军驻守李地后,可携李牧、韩非返咸阳。

朕准你休沐返乡,与家人团聚。”

这是一份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王诏。”臣李奇叩谢陛下厚恩。”

“臣领旨。”

李奇神情肃穆,双手接过王诏,向传诏锐士致谢:“诸位远道而来,实在辛苦。”

“上将军客气了,能为将军传递圣意,实乃我等荣幸。”

几名锐士对李奇充满敬意。

值守王宫的禁卫尚且如此仰慕,可见李奇在秦国的地位之高。”任嚣。”

“末将在。”

任嚣立即出列。”几位将士都是你旧部,一路劳顿,你安排他们先去歇息吧。”

“是。”

任嚣点头,即刻命人办理。

待传诏锐士离去后,屠睢、章寒等将领纷纷向李奇道贺。”恭喜上将军。”

“夫人诞下公子已满两载,今日将军终能归家团圆,实在令人欣慰。”

屠睢满心欢喜。”恭喜上将军。”

众将齐声道贺,无不真诚。”哈哈。”

听闻诸位将领的祝贺,李奇展颜一笑:“好,都随我进殿。

接下来,本将需妥善安排,否则怎好回咸阳。”

众人应诺,随后跟随李奇步入大殿。”屠睢,你负责从韩国迁来的降卒安置得如何?”

李奇面色凝重,语气威严地问。”回上将军,降卒已悉数迁至寒郸,在城外监管。

按照您的指示,魏国降卒未带,只将李国降卒全部迁来。”

屠睢立即答道。”章寒,降卒人数统计了吗?”

李奇继续询问。”回上将军,南阳一役得李降卒五万,晋阳一战俘获四万余众,寒郸一役又得降卒十四万,以上均为生者,伤残者已被遣散。

总计二十一万降卒。”

章寒迅速回复。

李奇点头示意。

这些部署正是他自代地返回后安排屠睢等人办理的,如今时间过去将近一月,自然均已落实。”韩国守军调动情况如何?”

李奇转向屠睢。”回将军,共征调六万精锐押送降卒入寒郸。

其余五万留驻韩国各城,目前韩国大局已定,归于我秦国管辖,这五万兵力足够防守。”

屠睢立刻回答。”寒郸现有我十四万大军,加上新调来的六万兵力,共计二十万。

以如此规模收编二十一万李国降卒,绰绰有余。”

李奇暗自思忖。

秦王赐他扩充三十万兵力,但这并不包含驻守李地各城的郡兵。

三十万大军是直接用于作战的力量。

而秦王已下旨,将李地防务交由李奇全权处理,自然也包括驻守李地的郡兵。

更难得的是,秦王赋予李奇极大的权力,让他既能守护李地,又能兼顾韩地事务,实为罕见的恩遇。”明日。”

李奇沉声说道,“本将打算收编李国降卒,诸位有何看法?”

“敢问上将军,是否依旧像从前在韩国境内收纳降卒一般,将他们分散编入军中,同时赐予我等大秦预备军人的身份?”

章寒恭敬地问道。”正是如此。”

“不过,这次与以往略有差异。”

李奇含笑说道,眼神中流露出深邃的思索。

众将的目光齐刷刷聚焦于李奇身上,静候他的命令。”此次扩军,与往常有所不同,那时本将仅有十万兵力,加上韩国驻军也不过二十万,其中骑兵更是勉强拼凑出五万。

如今承蒙大王旨意整编扩充,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本将打算组建一支既能攻又能守的强大军队。”

“骑兵要有,步兵同样需要,弓箭手也不能少。”

“三者需相互配合。”

“骑兵至少十万,步兵二十万,各类兵力协同作战。”

“诸位以为如何?”

李奇看向麾下的三位主将。”上将军英明。”

三人立刻附和。”此次灭李之战,我军中立下功勋的将士众多,皆已在军功簿上登记在案。

扩军后,定当 ** 行赏,绝不能亏待他们。”

李奇再次叮嘱。”末将领命。”

三人立即点头回应。”好了。”

“若无其他事务,诸位可先行退下。”

李奇颔首,此时已无太多事情需要吩咐,关键在于明日,即接收二十万李国降卒。

然而此事并无太大难度,毕竟已有收纳韩降卒的经验。”末将告退。”

众将向李奇鞠躬,随后离开大殿。”终于到了回家的最后一步了。”

“三年多过去,燕儿想必也非常想念我了吧。”

李奇嘴角浮现一抹期待的笑容。

次日。

寒郸城外。

昔日阳城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此刻寒郸城外宛如阳城的重现。

二十一万李国降卒集结于此,同样席地而坐,四周布满了众多大秦精锐士兵,戒备森严。

这些都是为了防止降卒生乱所做的准备。

这些降卒自然与当年的韩降卒一样,满心惶恐,不知大秦将如何对待他们。

昔日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李国降卒,此事虽已过去多年,却依旧深深烙印在天下人心中,尤其是李人,更是难以释怀。

李国民众因家破人亡而对秦国充满怨恨,这种情绪历经岁月仍未消散。

如今,他们心中唯一的慰藉便是当年兵败时李奇作出的承诺——承诺不杀他们。

在极度的恐惧中,他们迎来了李奇的到来。

城关之上,一声高呼:“上将军至!”

顿时让所有降卒紧张万分,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然来临。

若是大秦上将军决定处决他们,那么眼前的寒郸城将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随着李奇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他严肃地宣告:“本将李奇,受大王诏令,全权处置尔等生死。

一念之间,即可决定你们的存亡。”

降卒们闻此言,心神愈发动摇,许多人都有逃跑的冲动,然而四周持弓待发的秦军将士让他们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任何轻举妄动都会引来箭矢齐射,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李奇接下来的话犹如天籁之音:“本将在寒郸城外许诺过,绝不会杀害你们,并会为你们指一条生路。

此承诺未曾更改,你们可以放心。”

李奇以真气传音,其话语清晰地传递到每一位降卒耳中。

这句话无疑给所有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终于确定了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本将明白。”

\"李、秦两国数十载前恩怨颇深,长平之战,我大秦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由此结下深仇。”

\"关于当年大战,本将只有一句话:过往种种,不如面向未来。”

\"昔日长平一役,两国交锋,并非士兵之过,实乃天下局势使然。”

\"本将的话,便说到这里。”

话锋一转。

李奇说道:\"想必降卒营中的各位已知晓,我大秦对降卒的处置方式。

一是沦为奴隶,分派至各地劳作,终身不得释放;二是成为刑徒炮灰军,为国效力,却始终难脱奴籍,直至生命终结。”

这两种处置办法,降卒营里的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

其实李国对待降卒的方式也大致如此。”我大秦的降卒处置只有这两种。

然而,本将接管韩地后,向大王上奏,新增了一种方法。”

\"那就是给你们一次重生的机会……\"

李奇没有赘述,直接告知所有降卒第三种处置方案。

正如当年在阳城时一样,给予二十万李军降卒重生的机会。

他们自然不会错过。

随后,李奇命屠睢等人将这二十一万降卒打散重组,与大秦锐士混合编队,组建属于大秦寒郸大营的精锐部队。

当然,就像当初接收的韩降卒一样,他们也需要时间与大秦锐士磨合,才能真正融入其中。

两个月后,龙台宫内。”禀告上将军。”

\"大军已完全整合完毕。”

\"原来的降卒已被打散并编入我大秦锐士,如今已开始进行战阵训练。”

\"禀告上将军。”

\"各地驻守的郡兵均已调配完成,接替函谷、蓝田大营兄弟的守卫任务。”

诸将向李奇汇报近两月来的军情。

屠睢、章寒、任嚣皆为良将,现效命于李奇麾下。

其领军之能得以施展,李奇所下达之令,非但能遵行,更能出色完成。”事务皆已完成。”

听罢三将之禀报,李奇心内稍安。

这两月以来,李奇未曾停歇,全力整军备武。

如今终见成效,寒郸大营已然成立,兵力亦扩充至所需规模。

除去驻守李地的三十万锐士,另有十万郡兵已悉数调拨完毕。”尚有何遗漏?”

李奇问三人。”回上将军,无遗漏。”

“李境有四十万大军坐镇寒郸,足以安定。”

“上将军可安心返咸阳。”

屠睢笑答。”是啊,上将军,您安心回咸阳吧,家眷都在盼着您呢。”

章寒也笑道。”请上将军放心,李境由末将等守护,绝无忧虑。”

任嚣保证道。

他们深知李奇急于归乡,故这两月来皆勤勉以赴。”李境防务便托付给你们了。”

“待我归家与妻儿团聚后,自会归来。”

李奇对三将言道。”请上将军放心。”

三将齐声应诺。”好了。”

“我去向冯大人辞行。”

“屠睢、章寒,此番我不在期间,你们需谨记武道修行不可懈怠。”

李奇叮嘱二人。”请上将军放心。”

二人逸然回应。

随后,

李奇点头,迈步走出龙台宫。

踏上归乡之路。

这一日,

他期盼已久。”燕儿。”

“奇哥哥要回来了。”

李奇心中满怀激动。

待李奇离去。

任嚣疑惑地看着屠睢和章寒。”老屠,老章。”

“上将军临走前的最后一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任嚣好奇地问。

不知为何,李奇刚才提到了“武道”

二字,这让任嚣百思不得其解。”这个……”

屠睢和章寒对视一眼,面对任嚣的追问显得有些尴尬。”难道这是什么隐秘之事?”

任嚣神情微变。”老任,”

屠睢转向任嚣,“我们在上将军麾下共事已有一年多。

你觉得上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任嚣毫不犹豫地说:“在他心里,上将军就是我大秦的战神,无可替代。”

“如果要你选择效忠于他,你会答应吗?”

章寒接着问,目光坚定地注视着任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