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 第14章 终结百年乱世,建立“靖汉帝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章 终结百年乱世,建立“靖汉帝国”!

【山河重归,龙腾北地】

自“长安回归”之后,赵信所率靖汉军已横扫天下,控制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与关中要地,兵力扩充至二十万精锐,士气空前高涨。此时,元廷仅剩最后据点——大都(今北京),由忽必烈亲自坐镇,尚有残兵十万,但仍负隅顽抗,拒不投降。赵信心知:

“忽必烈虽败,然其心未死,若不彻底铲除,恐遗后患。”

“百年胡虏之祸,须今日一战而决。”

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在长安召开“御前军事会议”,正式宣布北伐大都的战略目标:

“先取燕云十六州,再围大都,务求毕其功于一役!”

群臣振奋,将士激昂,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终极之战,悄然拉开帷幕……

【首战燕云,势如破竹】

赵信亲率二十万大军,分四路出征:

东路:由李延庆统率岳家枪营,主攻居庸关;

西路:由周烈统领水军与骑兵,配合白耳斥候夺取雁门关;

中路主力:由赵信亲率白耳亲卫队与白耳重甲兵,直指幽州;

策应部队:由各地义军组成,负责骚扰敌军后方、切断粮道。

首战在居庸关打响,元军守将张弘范之弟张弘道拼死抵抗,然面对白耳重弩兵远程压制、岳家枪阵正面突破,最终溃不成军。赵信下令:

“凡愿弃暗投明者,皆可留用;拒降顽抗者,唯有一死!”

此言震慑四方,燕云诸关望风而降。短短月余,靖汉军连克居庸、雁门、紫荆等关隘,彻底打通北上通道。

【围困大都,断其生机】

大都城墙高耸,防御森严,为蒙古政权政治中心。忽必烈亲自登城巡视,誓言:

“我乃成吉思汗之后,岂能屈膝于布衣之子?”

赵信并未强攻,而是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

白耳斥候潜入城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岳家枪营封锁外围,切断粮草;

白耳骑兵游走城外,袭击敌军巡逻队;

水军沿运河封锁漕运,断绝补给。

同时,赵信发布告示:

“忽必烈非中华正统,其政苛酷,百姓受苦。”

“凡愿弃暗投明者,皆可来投,共襄盛举!”

短短数月,城内粮尽,士卒哗变,部分将领开城投降。忽必烈见大势已去,怒斥众将无能,欲突围南逃,却被白耳骑兵截击于城外,最终被俘。

【生擒忽必烈,终结百年乱世】

赵信亲自押解忽必烈回营,命其跪拜于帐前。忽必烈昂首不屈,怒目而视:

“你不过一介寒门少年,怎敢如此对我?”

“我蒙古铁骑纵横天下百年,岂是你能轻易抹去的历史?”

赵信冷笑一声,缓缓说道:

“你错了。你不是历史的缔造者,而是毁灭者。”

“你毁了中原,屠戮汉人,奴役百姓,焚我典籍,灭我宗庙。”

“今日,我只是替天行道,还我山河。”

他下令将忽必烈押送长安,交由百官审讯,最终废为庶人,囚禁于太庙旁侧,以示惩戒。

“忽必烈伏诛,百年乱世终结!”

消息传遍天下,百姓欢呼,百官朝贺,史称:

“大都光复”

【建立“靖汉帝国”,昭告天下】

随着大都收复,赵信正式完成统一,结束长达百年的异族统治。他在长安皇宫举行隆重登基大典,正式称帝,改国号为:

“靖汉帝国”

并发布诏令:

“自即日起,天下归一,山河重归,胡虏尽灭,汉室复兴。”

“凡忠于国家者,皆可入仕;凡愿弃暗投明者,皆可留用。”

他设立三省六部,恢复科举制度,重建礼制,修缮宗庙,整顿律法,恢复民生。同时,他在长安立下一座巨大石碑,题写碑文:

“昔日胡虏乱华,山河破碎,百姓流离。”

“今有白帝赵信,召白耳兵,兴义师,扶社稷,复故土。”

“自此而后,中华正朔再归汉统,天下共尊一主。”

此碑名曰:

“中华定鼎碑”

光照千秋,铭刻史册。

【尾声:山河永固,万世太平】

站在长安城头,赵信遥望北方,心中豪情万丈。

“昔日我不过一介寒门少年,今已横扫江南、饮马黄河、收复汴京、占领长安、攻陷大都。”

“忽必烈虽亡,然我知,真正的治国之道,才刚刚开始。”

“愿我靖汉帝国,千秋万代,山河永固,百姓安康!”

风起云涌之间,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