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整军之始

辽西夜袭战后,赵信在蓟城的地位迅速上升。尽管朝中仍有诸多质疑之声,但燕王喜已决定给予他更多资源以继续整训军队。他被正式任命为“镇北将军”,统辖辽西、上谷、渔阳三地边防事务,并获准设立独立军营——燕虎军营。赵信深知,要对抗秦国,光靠三百精锐远远不够。他开始着手建立完整的军事体系:

编制改革:将五百“燕虎”划分为五队,每队百人,设队长一人;

后勤系统:设立粮储营与军械司,由鞠延亲自掌管;

训练制度:每日晨起操练,夜间学习战术理论;

情报网络:派遣斥候深入秦境,收集敌情动向。

这一切,皆仿效现代军队管理方式,在战国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却也逐渐显现出成效。

二、实战训练

为了提升士兵战斗能力,赵信采用“模拟实战”的方式,组织每日小规模对抗演习。他在军营西侧开辟出一片“演武场”,设置拒马、箭塔、障碍壕沟等设施,让士兵在逼真环境中进行攻防演练。一次对抗演习中,他亲自披甲上阵,指挥一方,另一方则由老兵李广率队迎战。双方激战半日,最终赵信以巧妙的“迂回包抄”战术取胜。演习结束时,赵信脱下头盔,对众将士说道:

“战争不是比谁力气大。”

“而是谁能更快判断形势,做出正确决策。”

此言令许多旧将若有所思。

三、屯田养兵

随着兵力扩充至千人,后勤问题愈发突出。鞠延提出建议:“若欲持久作战,必须解决粮草供应问题。”于是他联合当地乡绅与退役军官,开始推行“屯田制”。他们在辽水沿岸开垦荒地,安置流民耕种,同时派兵轮值守卫田地,确保收成稳定。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军粮压力,还增强了百姓对军队的信任。赵信巡视田间时,听到一名老农低声感叹:

“多少年没见这样的兵了。”

“他们打仗,也种地。”

“是真正的护国之人。”

四、外交试探

与此同时,咸阳方面派出使者前往蓟城,名义上是“修好”,实则探查赵信的真实意图。来使名为杜赫,乃张仪门下旧徒,言语机锋凌厉,试图从赵信口中套取军情。赵信沉着应对,既不轻慢对方,也不轻易表态。他在宴席上谈及燕国边防时,只说一句:

“燕虽小国,亦有守土之责。”

“若秦愿和平共处,我自当以礼相待。”

“若秦有意吞并,那便请用兵。”

杜赫无功而返,临行前意味深长地看了赵信一眼:

“将军气度非常,不知是福是祸。”

赵信淡然一笑:

“乱世之中,唯有实力可定生死。”

五、暗中结盟

就在赵信稳固内部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军营。信来自赵国旧臣廉颇之子廉昭,信中写道:

“先父遗志未竟,今秦势如潮,赵亡之后恐及燕。”

“若有志抗秦,可遣心腹赴代郡,共议大事。”

赵信阅后,立即召见鞠延:

“看来,我们不是唯一想反抗秦国的人。”

鞠延点头道:

“若能联络韩赵遗民,或可形成合纵之势。”

赵信当即下令,派遣亲信斥候秘密前往代郡,尝试与廉昭取得联系。一场更大规模的战略布局,正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