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婺州讲武堂外校场。夜色如墨,风中夹杂着一丝潮湿的秋意。赵信立于高台之上,身后是整装待发的白马义从精锐部队。他目光冷峻,扫视台下五地代表:
“有人收了朝廷的金子。”
“有人接了童贯的密诏。”
全场一片死寂。赵信缓缓举起手中一封黄绢:
“这封密诏,原本不该出现在我手里。”
“但它现在——就在我的掌心。”
【诱敌之计:放线钓鱼,静候鱼上钩】
早在数日前,赵信便察觉到异常:
驿馆中有不明身份之人频繁出入;
军营中有将领夜间私会陌生人;
某些旧部开始暗中调动兵力;
林豹建议立即动手清查,但赵信却按兵不动。他对林豹说道:
“我们现在抓人,只会打草惊蛇。”
“不如……让他们自己跳出来。”
于是,赵信故意放出消息:
“圣公已决定向朝廷请降,换取共治地位。”
此言一出,果然引发连锁反应:
明州陈仲达连夜写信送入汴梁;
处州李彦宗派人秘密联络童贯使者;
温州张世昌则开始调动粮草,准备自保;
而最致命的——
监察司截获了一封由驿馆送出的密信,署名竟是林文远。
【真相揭露:忠奸难辨,人心动荡】
赵信并未当场揭穿,而是召集五地代表召开紧急议事会议。他在会上当众展开那封密信:
“林文远,你可敢解释?”
众人震惊,林文远脸色骤变,急忙跪地:
“圣公明鉴!”
“属下从未写过此信!”
“这是栽赃陷害!”
赵信静静看着他,忽然笑了:
“你说得对。”
“这不是你写的。”
他转向众人:
“真正的人,已经坐在这里了。”
全场哗然。赵信缓缓站起,指向一人:
“是你。”
“处州李彦宗。”
李彦宗脸色骤变,猛地起身欲逃。但早已埋伏的白马义从瞬间包围全场。
【雷霆镇压:斩首示众,震慑群雄】
赵信下令:
“押下去。”
“明日午时,当众斩首。”
此举震动全盟。赵信站在台上,语气冰冷:
“我不怕你们背叛。”
“但我最恨——”
“被人当傻子。”
他继续说道:
“从今往后,凡私通朝廷者——”“杀无赦。”
此令一出,五地代表皆噤若寒蝉。温州张世昌低头不语,明州陈仲达面色苍白。赵信看向他们,微微一笑:
“我知道你们做了什么。”
“但我不想动你们。”
他顿了顿:
“只要你们记住今天这一幕。”
“就足够了。”
【刺杀惊魂:刺客现身,生死一线】
就在李彦宗被押赴刑场之时,婺州城内另一场危机悄然降临。一名伪装成讲武堂侍卫的刺客,趁着混乱混入讲武堂后院。他手持短刃,直扑赵信寝房。然而,刚踏入门槛,一道黑影猛然扑出。是周远山!两人激烈搏斗,刀光交错。最终,周远山重伤刺客,将其擒获。审讯之下,刺客供出:
他是童贯派来的死士,任务是刺杀赵信。
赵信看着奄奄一息的刺客,冷冷道:
“回去告诉童贯。”
“我不是他的猎物。”
“我是他的噩梦。”
【尾声:风雨欲来,战鼓渐响】
九月三十日,婺州城头。赵信站在城墙之上,望着远方。他知道:
童贯不会善罢甘休;
辽国仍在观望;
联盟虽稳,但裂痕未愈;
战争的脚步,正一步步逼近;
他低声说道:
“他们以为我会退。”
“但他们错了。”
白马义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宣和三年十月初三日,辽国上京临潢府,大帐深处。金戈铁马之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耶律图鲁浑跪于殿前,双手呈上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
“陛下,此乃赵信亲笔所书。”
“请御览。”
辽帝耶律延禧接过信纸,缓缓展开。殿中寂静无声,众臣屏息以待。
【辽国朝议:观望还是出兵?】
信中内容如下:
“宋廷不仁,民心思变。”
“吾非叛臣,实为民请命。”
“今辽宋虽有旧怨,然江南之地,或可为两国新局。”
“愿以茶马互市,互通有无。”
“若辽国愿守中立,江南可保边疆安宁。”
“若辽国欲图南进,江南亦可为前驱。”
读罢,耶律延禧沉吟良久。他环顾左右,问:
“诸卿以为如何?”
左丞相萧得里底率先发言:
“赵信不过草莽,岂能敌天子之威?”
“我军当静观其变,不必轻举妄动。”
枢密使耶律斡列却道:
“此人深谋远虑,已非乌合之众。”
“若朝廷剿之不利,反成助力。”
耶律延禧终于开口:
“传我命令。”
“暂不干涉江南战事。”
“但也不许宋军借道辽境。”
众人皆惊。这是辽国首次对江南政权做出明确表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保持战略模糊。
【朝廷动兵:童贯出征,五路南下】
与此同时,汴梁皇宫。童贯手持兵部奏报,面带冷笑:
“赵信拒不归顺,且勾连辽人。”
“此贼不除,江南必乱。”
皇帝赵佶神色凝重:
“朕不愿两线作战。”
“但……若任其坐大……”
童贯立即接话:
“陛下放心。”
“此次五路合围,定叫他插翅难飞。”
朝廷随即颁布:
《讨逆诏》全文节选:
“赵信,原婺州小吏,妄自称尊,僭号‘圣公’。”
“聚众作乱,抗拒王师,勾连外夷,罪不容诛。”
“今遣枢密院副使童贯为南征总帅,调集禁军、厢军、乡兵共三万五千人。”
“分五路进军江南,务求一战而定!”
五路大军部署如下:
路别主将兵力目标中路童贯(亲率)一万婺州城左翼高俅六千衢州右翼李纲五千处州北路张叔夜七千明州南路刘韐七千温州
【江南备战:赵信布防,整军迎敌】
消息传至婺州,讲武堂内气氛骤然紧张。赵信召集五地将领,发布紧急军令:
一、【兵力调度】
婺州为核心,由赵信亲自坐镇;
衢州由林文远统兵五千驻守;
处州由沈仲元率三千白马义从协防;
明州陈仲达被责令加强水军巡逻;
温州张世昌被要求“按兵不动”;
二、【粮草储备】
所有仓库实行“军用优先”;
各地设立“转运司”,保障前线补给;
三、【情报体系】
密探遍布五地,严查敌军动向;
派遣快骑前往梁山泊方向,联络可能盟友;
赵信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
“他们想打一场仗。”
“那我们就给他们一场。”
【尾声:风云汇聚,战火将燃】
十月初七日,婺州城头。赵信披甲立于城墙之上,望着远方的山路。他知道:
辽国已表态中立;
朝廷大军压境;
联盟内部仍有暗流;
自己必须赢这一战;
他低声说道: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
“这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战斗。”
白马义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赵信握紧剑柄,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