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三月二十日,遂昌城内,白马义从临时指挥部。春意渐浓,桃花初绽。赵信站在地图前,手中握着一封密报,嘴角微微上扬。
“童贯帐下副将张叔夜,因私通王庆,已被秘密调查。”
这是军情司最新送来的消息——一则尚未被广泛传播的“半真半假”的流言。而它,将成为赵信下一阶段战略的核心武器:
不是用刀剑杀人,而是用言语乱心。
【战略背景:正面交锋之外的心理博弈】
白马义从刚刚攻下遂昌,士气高涨,军械齐备,战术成熟。但赵信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强敌还在前方——
童贯统领的中央禁军主力即将南下;
张叔夜擅长山地作战,是朝廷的重要将领;
汴京方面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动向;
面对这样的对手,仅靠兵力与器械的优势远远不够。于是他提出一个全新的作战理念:
“三军未动,舆论先行。”
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我们要让敌人自己怀疑自己,让他们的将军不敢相信自己的部下。”这,就是心理战的本质。
【心理战策略:四步扰乱敌军军心】
为了达成扰乱敌军的目的,赵信制定了“四步心理战计划”,由军情司主导执行。
一、【制造流言】
利用现有情报,编造“童贯偏袒亲信、打压异己”的传言;
散布“张叔夜私通王庆”、“副将李纲暗中投诚白马义从”等信息;
在敌军营地附近张贴匿名告示,引发猜忌;
二、【传播渠道】
通过潜伏在敌军中的密探、商贩、流民进行口耳相传;
联络地方豪强,在市井中散播消息;
利用俘虏释放时“无意间”透露“内部消息”;
三、【强化可信度】
故意泄露部分真实情报(如敌军调动路线),让敌人误以为其他消息也属实;
安排“逃兵”混入敌营,讲述“白马义从内部已收买高层将领”的故事;
四、【持续施压】
每隔数日发布新的“内幕消息”,保持敌军神经高度紧张;
制造“白马义从即将突袭汴京”的假象,迫使朝廷调兵回防;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敌军内部果然开始出现裂痕。
【实战成效:敌军自乱阵脚】
短短十日内,多处传来敌军反应的消息:
1.
张叔夜被召回质询
童贯对其产生疑虑,命其回营解释“私通嫌疑”;
实际并无此事,却因此错失前线指挥机会;
2.
李纲被限制权力
军中流传他是“白马义从安插的卧底”,虽无证据,但仍被剥夺调度权;
3.
士卒士气低落
士兵们议论纷纷,担心主将不和、后路断绝;
部分士兵甚至私下准备逃跑;
4.
后勤补给延迟
各地粮草运输队伍因害怕“被刺杀”而行动迟缓;
造成前线部队粮草短缺;
赵信得知这些反馈后,轻叹一句:
“最好的战争,是让敌人还未上战场,就先败于内乱。”
【配合行动:虚实结合,扩大战果】
与此同时,赵信并未停止军事部署,而是以心理战为掩护,展开一系列配合性军事行动:
1.
小规模袭扰
白马义从派出骑兵小队,不断骚扰敌军补给线;
制造“随时可能突袭”的紧张氛围;
2.
夜间点火佯攻
在敌军营地外围点燃篝火,制造大军压境假象;
多次惊扰敌军夜营,导致疲惫不堪;
3.
释放“劝降书”
将写有“归顺可保性命、封官授田”的传单射入敌营;
鼓励底层士兵动摇忠诚,降低战斗意志;
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战局的天平。
【百姓反应:民心再稳,声望倍增】
随着白马义从的胜利与心理战的成功,百姓对这支军队的信任进一步加深。
许多原本观望的村庄主动提供粮食与人力支持;
商人愿意前往遂昌设立商铺,恢复市场流通;
地方士绅开始协助管理政务,形成初步自治结构;
一位老者在街头感叹:
“昔日打仗,百姓皆避之不及。今见圣公治军,竟有如此妙法,不动干戈便胜十万雄兵。”
【尾声:智谋如刃,无形胜有形】
夜色深沉,赵信独自坐在遂昌城头,望着远方灯火稀疏的敌军营地。他知道,真正的战争,从来不只是刀光剑影。
心理战,是最无声的进攻,也是最致命的瓦解。
他轻轻一笑,低声说道:
“我们不仅要用刀剑赢,更要用脑子赢。”
而这支“白马义从”,也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再只是冲锋陷阵的猛虎,更是运筹帷幄的龙蛇。
宣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遂昌城,白马义从临时政事厅。春光正好,柳絮纷飞。赵信坐在案前,面前是一张描绘着汴京城防与朝中势力分布的地图。他轻轻拂过地图上的“蔡京府”、“童贯军营”、“枢密院”等标记,沉思片刻。
“打仗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知道敌人怎么想,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
派出密使前往汴京,接触朝中权臣,探听虚实。
这不仅是一次情报行动,更是一场“政治博弈”的开端。
【背景驱动:战争之外的谈判可能】
随着白马义从攻占遂昌、军威大振,各地流民纷纷来投,百姓归心。但赵信也清楚地意识到:
童贯南下只是时间问题;
朝廷不会坐视地方割据长期存在;
若无应对之策,迟早要面对中央军主力;
此时若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喘息之机,甚至分化敌对势力,便可在乱世中占据更大主动权。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
“我们不能只想着打胜仗,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谈、跟谁谈、怎么谈。”
【密使人选:智勇兼备,忠心不二】
为了完成这项危险而关键的任务,赵信亲自挑选并任命此次出使的代表:
1.
主使:沈知微
原讲武堂一期学员,擅长谋略与言辞;
曾参与制定心理战计划,精通情报工作;
精通官场礼仪,善于察言观色;
2.
副使:李七郎
白马义从密探首领,熟悉潜伏与伪装;
多次执行敌后任务,经验丰富;
擅长打入高层社交圈;
3.
随行人员:数名伪装成商贾的密探
负责联络、传递信息、保护安全;
他们将以“南方茶叶商人”身份进入汴京,秘密接触朝中官员,并设法接近权力核心。
【出使目标:五项核心任务】
赵信为此次出使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一、【探明童贯动向】
获取其南下部署时间表;
掌握其兵力调动与后勤补给情况;
二、【试探蔡京态度】
是否愿意接受局部妥协或招安提议;
有无可能通过利益交换换取短期和平;
三、【观察皇帝动向】
徽宗是否仍信任童贯、蔡京;
对地方起义军的态度是否有缓和迹象;
四、【接触潜在盟友】
是否有不满现状的文臣或将领可拉拢;
可否借助朝廷内部派系斗争分化敌人;
五、【建立汴京情报网】
安插眼线,为后续行动提供支持;
制定紧急撤离路线,确保密使安全返回;
“你们不是去投降。”赵信临别时叮嘱,“而是去了解敌人,看看他们怕什么、想要什么。”
【汴京行动:暗流汹涌,步步惊心】
四月初五,密使团顺利抵达汴京,化名为“吴记茶商”,入住城东客栈。他们的第一站,是拜访一位曾与白马义从有过生意往来的中间人——户部小吏王允之。通过王允之,他们得以接触一名与蔡京关系密切的幕僚,并借机送出一份“求和文书”。
“白马义从无意反叛朝廷,愿归顺为国效力,唯望保境安民,得一方自治。”
这份文书措辞谦恭,却暗藏玄机:
表示愿意合作,但要求保留地方治理权;
强调“非为私利,而是为民请命”;
同时暗示:“若逼迫太甚,恐生更大动荡。”
这一策略果然引起朝中注意。几天后,密使收到一封匿名回信,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天子尚在画院,蔡相未决,童帅急进。慎行。”
意思是:
皇帝沉迷艺术,不理政务;
蔡京尚未下定决心;
童贯主张强硬镇压;
此刻不宜轻举妄动。
沈知微阅后,心中已有判断:
“朝廷内部意见不一,正是我方可用之时。”
【成果与风险:收获与代价并存】
十日后,密使团成功获取以下关键情报:
童贯已上奏请求调拨两万禁军南下;
蔡京倾向于先派人“招抚”,再图剿灭;
枢密院有人建议暂缓用兵,以防北方辽国趁虚而入;
同时,他们还设法安插了一名眼线于户部,为未来情报传递埋下伏笔。然而,风险也随之而来:
有传言称“南方贼首遣使入京”,引发部分鹰派官员关注;
李七郎被一名旧识认出,险些暴露身份;
最终,在夜色掩护下,密使团悄然离开汴京,绕道北上,经由黄河水路返回遂昌。
【归报赵信:局势复杂,决策需慎】
四月二十日,沈知微等人回到遂昌,向赵信详细汇报此行经过。听完之后,赵信沉默良久,随后缓缓开口:
“看来,我们还有时间……但不多。”
他随即召开军议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并做出三项重要决定:
1.
加快备战
扩大军械生产,储备粮草;
加强骑兵训练,准备迎战童贯主力;
2.
继续心理战
利用新得情报,散布“童贯急于立功,欲借剿匪谋私”的谣言;
激化朝中保守派与主战派矛盾;
3.
筹备更大规模战役
下一步目标直指婺州,打通通往杭州的关键门户;
计划在童贯南下前,稳固根据地防线;
他对众将说道:
“我们不仅要打得赢,还要让敌人不敢轻易来打。”
【尾声:棋局初开,胜负未定】
夜色渐浓,赵信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星空。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战场之外,还有更大的棋盘等待落子。
而这支“白马义从”,也将在这条路上,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不只是战士,更是时代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