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 第25章 心理之战,谣言破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章 心理之战,谣言破敌

宣和三年三月二十日,遂昌城内,白马义从临时指挥部。春意渐浓,桃花初绽。赵信站在地图前,手中握着一封密报,嘴角微微上扬。

“童贯帐下副将张叔夜,因私通王庆,已被秘密调查。”

这是军情司最新送来的消息——一则尚未被广泛传播的“半真半假”的流言。而它,将成为赵信下一阶段战略的核心武器:

不是用刀剑杀人,而是用言语乱心。

【战略背景:正面交锋之外的心理博弈】

白马义从刚刚攻下遂昌,士气高涨,军械齐备,战术成熟。但赵信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强敌还在前方——

童贯统领的中央禁军主力即将南下;

张叔夜擅长山地作战,是朝廷的重要将领;

汴京方面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动向;

面对这样的对手,仅靠兵力与器械的优势远远不够。于是他提出一个全新的作战理念:

“三军未动,舆论先行。”

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我们要让敌人自己怀疑自己,让他们的将军不敢相信自己的部下。”这,就是心理战的本质。

【心理战策略:四步扰乱敌军军心】

为了达成扰乱敌军的目的,赵信制定了“四步心理战计划”,由军情司主导执行。

一、【制造流言】

利用现有情报,编造“童贯偏袒亲信、打压异己”的传言;

散布“张叔夜私通王庆”、“副将李纲暗中投诚白马义从”等信息;

在敌军营地附近张贴匿名告示,引发猜忌;

二、【传播渠道】

通过潜伏在敌军中的密探、商贩、流民进行口耳相传;

联络地方豪强,在市井中散播消息;

利用俘虏释放时“无意间”透露“内部消息”;

三、【强化可信度】

故意泄露部分真实情报(如敌军调动路线),让敌人误以为其他消息也属实;

安排“逃兵”混入敌营,讲述“白马义从内部已收买高层将领”的故事;

四、【持续施压】

每隔数日发布新的“内幕消息”,保持敌军神经高度紧张;

制造“白马义从即将突袭汴京”的假象,迫使朝廷调兵回防;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敌军内部果然开始出现裂痕。

【实战成效:敌军自乱阵脚】

短短十日内,多处传来敌军反应的消息:

1.

张叔夜被召回质询

童贯对其产生疑虑,命其回营解释“私通嫌疑”;

实际并无此事,却因此错失前线指挥机会;

2.

李纲被限制权力

军中流传他是“白马义从安插的卧底”,虽无证据,但仍被剥夺调度权;

3.

士卒士气低落

士兵们议论纷纷,担心主将不和、后路断绝;

部分士兵甚至私下准备逃跑;

4.

后勤补给延迟

各地粮草运输队伍因害怕“被刺杀”而行动迟缓;

造成前线部队粮草短缺;

赵信得知这些反馈后,轻叹一句:

“最好的战争,是让敌人还未上战场,就先败于内乱。”

【配合行动:虚实结合,扩大战果】

与此同时,赵信并未停止军事部署,而是以心理战为掩护,展开一系列配合性军事行动:

1.

小规模袭扰

白马义从派出骑兵小队,不断骚扰敌军补给线;

制造“随时可能突袭”的紧张氛围;

2.

夜间点火佯攻

在敌军营地外围点燃篝火,制造大军压境假象;

多次惊扰敌军夜营,导致疲惫不堪;

3.

释放“劝降书”

将写有“归顺可保性命、封官授田”的传单射入敌营;

鼓励底层士兵动摇忠诚,降低战斗意志;

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战局的天平。

【百姓反应:民心再稳,声望倍增】

随着白马义从的胜利与心理战的成功,百姓对这支军队的信任进一步加深。

许多原本观望的村庄主动提供粮食与人力支持;

商人愿意前往遂昌设立商铺,恢复市场流通;

地方士绅开始协助管理政务,形成初步自治结构;

一位老者在街头感叹:

“昔日打仗,百姓皆避之不及。今见圣公治军,竟有如此妙法,不动干戈便胜十万雄兵。”

【尾声:智谋如刃,无形胜有形】

夜色深沉,赵信独自坐在遂昌城头,望着远方灯火稀疏的敌军营地。他知道,真正的战争,从来不只是刀光剑影。

心理战,是最无声的进攻,也是最致命的瓦解。

他轻轻一笑,低声说道:

“我们不仅要用刀剑赢,更要用脑子赢。”

而这支“白马义从”,也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再只是冲锋陷阵的猛虎,更是运筹帷幄的龙蛇。

宣和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遂昌城,白马义从临时政事厅。春光正好,柳絮纷飞。赵信坐在案前,面前是一张描绘着汴京城防与朝中势力分布的地图。他轻轻拂过地图上的“蔡京府”、“童贯军营”、“枢密院”等标记,沉思片刻。

“打仗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知道敌人怎么想,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

派出密使前往汴京,接触朝中权臣,探听虚实。

这不仅是一次情报行动,更是一场“政治博弈”的开端。

【背景驱动:战争之外的谈判可能】

随着白马义从攻占遂昌、军威大振,各地流民纷纷来投,百姓归心。但赵信也清楚地意识到:

童贯南下只是时间问题;

朝廷不会坐视地方割据长期存在;

若无应对之策,迟早要面对中央军主力;

此时若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喘息之机,甚至分化敌对势力,便可在乱世中占据更大主动权。他在一次军议会上说道:

“我们不能只想着打胜仗,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谈、跟谁谈、怎么谈。”

【密使人选:智勇兼备,忠心不二】

为了完成这项危险而关键的任务,赵信亲自挑选并任命此次出使的代表:

1.

主使:沈知微

原讲武堂一期学员,擅长谋略与言辞;

曾参与制定心理战计划,精通情报工作;

精通官场礼仪,善于察言观色;

2.

副使:李七郎

白马义从密探首领,熟悉潜伏与伪装;

多次执行敌后任务,经验丰富;

擅长打入高层社交圈;

3.

随行人员:数名伪装成商贾的密探

负责联络、传递信息、保护安全;

他们将以“南方茶叶商人”身份进入汴京,秘密接触朝中官员,并设法接近权力核心。

【出使目标:五项核心任务】

赵信为此次出使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

一、【探明童贯动向】

获取其南下部署时间表;

掌握其兵力调动与后勤补给情况;

二、【试探蔡京态度】

是否愿意接受局部妥协或招安提议;

有无可能通过利益交换换取短期和平;

三、【观察皇帝动向】

徽宗是否仍信任童贯、蔡京;

对地方起义军的态度是否有缓和迹象;

四、【接触潜在盟友】

是否有不满现状的文臣或将领可拉拢;

可否借助朝廷内部派系斗争分化敌人;

五、【建立汴京情报网】

安插眼线,为后续行动提供支持;

制定紧急撤离路线,确保密使安全返回;

“你们不是去投降。”赵信临别时叮嘱,“而是去了解敌人,看看他们怕什么、想要什么。”

【汴京行动:暗流汹涌,步步惊心】

四月初五,密使团顺利抵达汴京,化名为“吴记茶商”,入住城东客栈。他们的第一站,是拜访一位曾与白马义从有过生意往来的中间人——户部小吏王允之。通过王允之,他们得以接触一名与蔡京关系密切的幕僚,并借机送出一份“求和文书”。

“白马义从无意反叛朝廷,愿归顺为国效力,唯望保境安民,得一方自治。”

这份文书措辞谦恭,却暗藏玄机:

表示愿意合作,但要求保留地方治理权;

强调“非为私利,而是为民请命”;

同时暗示:“若逼迫太甚,恐生更大动荡。”

这一策略果然引起朝中注意。几天后,密使收到一封匿名回信,内容简短但意味深长:

“天子尚在画院,蔡相未决,童帅急进。慎行。”

意思是:

皇帝沉迷艺术,不理政务;

蔡京尚未下定决心;

童贯主张强硬镇压;

此刻不宜轻举妄动。

沈知微阅后,心中已有判断:

“朝廷内部意见不一,正是我方可用之时。”

【成果与风险:收获与代价并存】

十日后,密使团成功获取以下关键情报:

童贯已上奏请求调拨两万禁军南下;

蔡京倾向于先派人“招抚”,再图剿灭;

枢密院有人建议暂缓用兵,以防北方辽国趁虚而入;

同时,他们还设法安插了一名眼线于户部,为未来情报传递埋下伏笔。然而,风险也随之而来:

有传言称“南方贼首遣使入京”,引发部分鹰派官员关注;

李七郎被一名旧识认出,险些暴露身份;

最终,在夜色掩护下,密使团悄然离开汴京,绕道北上,经由黄河水路返回遂昌。

【归报赵信:局势复杂,决策需慎】

四月二十日,沈知微等人回到遂昌,向赵信详细汇报此行经过。听完之后,赵信沉默良久,随后缓缓开口:

“看来,我们还有时间……但不多。”

他随即召开军议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并做出三项重要决定:

1.

加快备战

扩大军械生产,储备粮草;

加强骑兵训练,准备迎战童贯主力;

2.

继续心理战

利用新得情报,散布“童贯急于立功,欲借剿匪谋私”的谣言;

激化朝中保守派与主战派矛盾;

3.

筹备更大规模战役

下一步目标直指婺州,打通通往杭州的关键门户;

计划在童贯南下前,稳固根据地防线;

他对众将说道:

“我们不仅要打得赢,还要让敌人不敢轻易来打。”

【尾声:棋局初开,胜负未定】

夜色渐浓,赵信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星空。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战场之外,还有更大的棋盘等待落子。

而这支“白马义从”,也将在这条路上,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不只是战士,更是时代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