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觉醒农女造反路 > 第110章 大战曾国藩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接了曾国藩的战书之后,义军迅速行动了起来,第四师各部陆续通过湘江大桥抵达东岸,火炮部队和辎重营也相继过河,为即将展开的大战做准备。

同时,李大勇委托随行的治安团等二线武装分散于湘江沿线各村寨,并且让他们发动百姓监视湘江防线,避免曾国藩突然率兵渡河。

与此同时,收到第四师的电报之后,镇守桂林的杨萍立即抽调第十师四个营的5000兵力,朝着湘桂战场赶来,为第四师托底。

白天,战场上出奇的平静,义军和清军遥遥相望,各自井然有序的进入到约定好的战场的东西两侧扎寨,互相远远地看见了也都熟视无睹,并没有什么冲突发生。

不过,两者之间的一些差距也在这个过程里暴露无疑,首先是装备方面,义军各种豪华的火器和清军主装的大刀长矛形成对比。

除此之外,义军军容整肃,一万多人的大规模移营过程中没有什么专门维持秩序的官员,但是士兵们却尽然有序,不仅行动迅速配合默契,还分工明确,时时刻刻可以防备敌情。

反观曾国藩的清军,士兵们只训练了几个月,人人足够勇猛但配合不足,军容风纪不太好,勉强达到精良的绿营兵的水平。

曾国藩和手下众将站在一个小山丘上看着他引以为豪的清军和他一直视为草寇的义军的对比,心中十分沉重。

“诸位,您们看明天的决战我们能赢吗?”

话音落下,久久得不到回应,曾国藩回头一看,发现前两天从湖南誓师南征时还意气风发的众将如今一个个面色沉重,每个人的眉头都布满愁绪。

其中有两个将领更是直言不讳的朝着曾国藩劝谏道。

“曾公,如今看来,贼军势强,恐怕不能力敌,不如连夜把寨撤兵,好让我湖湘子弟可以留存实力,以图再战。”

曾国藩闻言,还没有多说什么,其弟弟曾国荃就愤然怒怼道:“此言差矣!我们辛辛苦苦练出这几万精兵来,若是不战而逃,那么还有何面目再见家乡父老,恐怕我们回去之后要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我们是软蛋!朝廷也会对我们失望,到了那个时候内外交困,恐怕才是我们湘军的死期!咳咳咳!”

情绪激动时,曾国荃牵动了内伤,剧烈的咳嗽了起来,曾国藩众人连忙劝慰他,至于那几个想要逃跑的将领也不敢再提。

眼见战则生死渺茫,退则自掘坟墓,众将又一起劝说曾国藩背弃他所订立的战书,于夜间展开突袭。

对此,曾国藩有些犹豫不决,毕竟他刚下了战书,转头背弃了自己定下的战约,实在是有出尔反尔之嫌,容易影响他的名声。

众所周知,曾国藩就是依靠在湖湘士子里的贤名才得以发家的,因此对此还是十分重视的。

“大哥,我们是官,他们是贼,我们是为民除害,只要能为国家除了大害,损失一些名声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只要打赢了,以你如今的地位,谁又能说咱们的不是。”

众将也跟着劝说,曾国藩在犹豫片刻之后,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

天黑之后,清军大营的大门被悄然打开,两队清兵悄悄地从营门而出,一队朝着北方奔去,在奔袭十多里之后转道向西,渡过了湘江。

另一队则朝南走去,很快隐蔽到大山之中,不过看动静是藏到了第二天的战场附近去了。

清军异动没过多久,义军主将李大勇和第四师几个团长营长就收到了消息。

“这个曾国藩,犹犹豫豫的,既然想要提前动手,那就果断一些直接劫营啊,这样也能依托夜色和更多的兵力占据一些优势,如今这却是打算明天决战的时候搞偷袭,可惜到了那时候失去夜色掩护,他能有什么胜算?”

“不错不错,这就是古人为什么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原因了,他们的才能更对在写诗作画,而不是战场!”李大勇话音落下,帐外忽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女声,众将纷纷看去。

却发现是一身戎装的杨萍带着几个女将走了进来,她们的头发虽然被汗水打湿,但却难掩敏锐之气质。

“老婆,你们那么快就来了?我还以为要到天明呢!”李大勇十分惊讶,毕竟这里距离桂林一二百里,他实在是有些不敢相信杨萍居然一个白天加上半夜就赶来了。

对此,杨萍解释道,自大战开始之后,杨萍就带着一部朝着边界靠近,早上接到第四师的求援信之后,她就立即带着第四师一部匆匆赶来,接管了第四师在湘江西岸的防御。

两夫妻一会面,立即开始了对战局的分析和布置,最终决定第四师计划不变,照常进入战场和曾国藩决战。

然后杨萍带来的第十师四个营留一个营在西岸守株待兔,等待曾国藩的“奇兵”,另外三个营迂回到东岸,并且截断曾国藩部后撤永州之路。

商讨完成之后,杨萍只是跟李大勇深深的对视了一眼之后,立即带着众人朝着帐外走去,鼓舞着疲惫的士兵们继续调动。

而李大勇和第四师众将也没有停歇,不断地推演战局并且做好安排。

李大勇和杨萍作为李希音的父母,在三年之内从目不识丁的猎人夫妻极速蜕变为指挥上万大军作战的大将,实在是进步神速。

第二天上午,曾国藩点齐了足足两万五千精兵列阵于东,而李大勇也率领着第四师和其对峙于西面,但是,双方谁也没有先出手,而是在等着时机。

越等,曾国藩等清军将领越发焦急,他们甚至频频朝着义军后面远处看去,希望可以得到偷袭西岸的部队成功了的消息。

突然,湘江西岸突然升起几股黑烟,不一会儿之后义军阵营发生了一些骚乱,几个义军将领还破口大骂。

曾国藩等人一看这情况,瞬间大喜,以为自己派去偷袭的部队已经取得了成功,义军军心已失,于是连忙击鼓进兵。

随着清军的逼近,义军阵容也如其所料的那样出现了不小的骚动,清军众人看了越发大喜,嗷嗷叫着朝着义军冲去,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