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半,天还蒙蒙亮,卫子月就像只欢快的小麻雀,在床边蹦蹦跳跳:“妈妈快起床!今天要去天安门看升旗!”
沈云秋迷迷糊糊睁开眼,就看见卫明修已经在给女儿扎小辫子,动作虽然笨拙,倒也认真。
“别闹,再让妈妈眯五分钟。”沈云秋嘟囔着翻了个身,却被卫子月冰凉的小手给拽了起来。
六点十分,他们全家坐上了开往天安门广场的公交车。
车上人不多,卫子月趴在窗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外面。
“爸爸,看完天安门我们呢还要去划船吗?”她歪着脑袋问。
“你想去划船我们改天再去公园。”卫明修笑着说,伸手把女儿的碎发别到耳后,“今天是游玩计划是妈妈安排好的,我们今天听话好好跟着计划玩。”
沈云秋昨晚累着了,今天还起这么早,一上车就靠到卫明修身上睡觉,公交车的颠簸和吵闹一点儿都吵不到她。
沈父常娟和沈爷爷坐在前排,常娟紧紧攥着布包,里面装着她提前准备好的茶叶蛋和烙饼。
“你们都饿不饿?现在要不要吃点东西呀?”她转头对卫明修说,眼神里满是关切。
“妈,我们到地方再吃东西,在车上容易洒。”卫明修笑着说道。
“那好,月月要不要来姥姥怀里?我抱着你?”常娟歪头问道。
卫子月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姥姥,我想和爸爸妈妈坐一起,你抱哥哥吧。”
六点五十分,他们终于到了天安门广场。
广场上已经聚满了人,卫子月和卫子星兴奋地又蹦又跳,卫明修和沈父紧紧牵着他们的手,生怕他们走丢。
虽然卫明齐和沈云冬已经带着两个孩子来过一次,但当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金水桥走来时,整个广场都安静了。
卫子星小脸上满是向往,白绿蓝三个颜色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卫子月仰着小脸,目不转睛地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嘴里还跟着哼唱国歌。
看完升旗,他们沿着长安街慢慢走。沈父望着庄严的天安门城楼,眼眶有些湿润:“我年轻的时候,做梦都想来京城看看,没想到现在真的来了。”
沈爷爷也是一脸回味,不停的张望护卫队消失的地方。
“爸,以后你们想什么时候来都行!”卫明修揽住父亲的肩膀,“家里就在这里附近,你们不想坐公交走着就能过来。”
“对,这么近,一天来三趟都行。”沈云秋招呼家里人去吃饭,“走吧,这边有一个好吃的早餐店,小冬说咱们肯定喜欢吃。”
“我带了吃点,还有鸡蛋呢!”常娟打开兜里的东西让他们看。
沈云秋揽住常娟的肩膀,“没说不吃你的煎饼鸡蛋,咱们一起吃。你们也正好再尝尝这儿的饭。”
吃过饭他们来到了故宫。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卫子月看得眼花缭乱。“妈妈,这里是不是住着好多公主?”她指着宫殿问。
“妹妹这里都没有被子,肯定没有人住。”卫子星说着还点点头,为自己的分析点赞。
“这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沈云秋蹲下来给她解释,“皇帝就是以前国家最大的官。”
卫明修在一旁当起了临时导游:“故宫有九千多间屋子,你们看这屋顶上的小兽,每只都有不同的寓意。”
一家人都听得入迷,还时不时伸手去摸摸宫墙上斑驳的痕迹。
常娟一边走一边让人拍照,用的还是沈云秋买的那个相机。现在看来她只想感叹相机买的好。
“多拍点,回去给亲戚们看看。”她笑着说,“让他们也眼馋眼馋。”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每过一道门都要停下来歇口气。
太和殿前的汉白玉台阶雕着龙,卫子月数了半天也没数清到底有多少级。
卫明修蹲下来给她解释:“这些台阶只有皇帝能走中间,其他人都得从两边绕。”卫子月眨巴着眼睛:“那皇帝每天上下楼多累呀!”逗得沈云秋直抹眼角的笑泪。
珍宝馆里的金银首饰晃得人眼花。
常娟贴着玻璃看得入神,嘴里不停念叨:“这镯子得多少金子啊!”沈父在旁边小声嘀咕:“也就皇帝家能这么糟蹋东西。”
倒是卫子月被一串会转的珐琅葡萄吸引,趴在展柜前不肯走,“妈妈,这个好看的,咱们买回家里吧!”
“买不起,妈妈现在还没有你能力买这些东西。不过我可以带着你去挑选别的。”沈云秋想到卫明修之前带她去的那个四合院,里面很多这种精美的玩意儿。
她也是意外卫子月竟然会喜欢这种首饰,上一世也没有表现出来呀!
走到后宫时,卫子月摸着坤宁宫斑驳的窗棂问:“皇后娘娘就住这儿啊?看着还没咱家客厅大。”
沈云秋笑着解释:“这是举行仪式的地方,平时不住人。”
沈爷爷在旁边补充:“再大的房子,没人气也是空的,哪有咱们挤在一块儿热闹。人啊!还是要住在有人气的地方。”
最有意思的是御花园。假山堆得奇形怪状,卫子星非要钻进去探险,结果卡在两块石头中间出不来,急得直喊“救命”。
把沈父和常娟吓得不轻,最后卫明修费了好大劲才把她拽出来,头发上还沾着片枯叶。
沈云秋掏出海鸥相机,“咔嚓”一声拍下卫子星这个窘迫的样子。打算以后不开心就看看他撅着屁股脸色通红的尴尬场景。
出神武门时,卫子月累得走不动路,趴在卫明修肩头直打哈欠。
沈父突然说:“以前觉得皇帝住的地方高不可攀,现在咱们也能大摇大摆地逛,真好。”
一上午转悠大家累的不轻,吃饭也没有舍近求远,他们在故宫附近的小饭馆吃炸酱面。星星月月吃得满脸都是酱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面条真筋道!”沈父大口吃着,赞不绝口,“酱汁调的也好。”
常娟左右看了看没人注意她,小声的凑到沈父面前,“我吃着还没有你擀的面条好吃呢!”
“呵呵呵呵,哪里哪里。”沈父笑道。
沈爷爷一口面条一口蒜压根不抬头看他俩,一起生活几十年,早已经知道他们是什么脾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