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 > 第95章 黑衣姚广孝出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酒楼员工数量已经到达十人,酒楼员工召唤年限,已从50年内扩展至500年内,请宿主注意查收】

系统的提示声音突然响起,听得陈长生微微一愣。

“系统不说这事,我都快忘记了,五百年,那岂不是直接到大宋朝了?”陈长生自言自语道。

“陈老板,你刚才说什么?啥500年,大宋不是灭了吗,”朱元璋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陈长生的身边。

“没什么,你听错了,咱们还是去前面看看你的儿媳妇吧。”

陈长生笑了笑,随便搪塞了几句之后,抬起腿朝着酒楼大厅那边走了过去。

见到陈长生过来,朱标满怀期望的开口说道:“陈老板,我能不能把我媳妇带走?虽然这件事情很不礼貌,但常姐姐毕竟是一介女流,在这酒楼里,是不是有些不大合适?”

“标儿,赶紧闭嘴,咱这儿媳能够回来,一定是破天之幸了。”

“你怎么还能提其他的要求呢?”

“再者说了,你的老泰山,还有你爷爷,你太爷,都在酒楼里呢,你还怕有人欺负咱这儿媳不成?”

朱元璋立即开口训斥了几句,他现在恨不得把陈长生供起来,自然要避免一切惹陈长生生气的点。

不过就算朱标不说,陈长生也在考虑着常氏这件事情了。

“虽然不能解除你媳妇和我们同福酒楼的契约,但是照顾女性还是可以的,这里离皇宫近的很,白天来我们酒楼帮工,晚上可以回你们东宫去住,”陈长生提出来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陈老板,你真是太好了!若有需要孤做的事情,孤一定义不容辞!”

朱标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只能和朱元璋上回一样,空口欠了个人情。

听到这话,陈长生不由得摆了摆手,撇着嘴说道:“跟你爹一样,我记住了,要是什么时候真需要你帮忙,我是一定不会客气的。”

“嘿嘿,”朱标笑着挠了挠头。

常氏也是感激涕零,连忙向陈长生行礼道:“我在这里谢过东家了,以后在酒楼之中我一定尽心尽力。”

“没事,就先准你一天的假吧,好好陪陪你这这几个孩子。”

陈长生笑了笑,随后便去安排刘福通了。

刘福通可是纯种的猛男。

陈长生自然不会让这种人平日里闲着,安排的工作也是比较重的那种。

对此,刘福通倒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毕竟陈长生对他而言有再生之恩,哪怕是当牛做马,他也不会有任何一句怨言。

“东家,虽然太子妃不在咱们这住,可是咱们酒楼的房间有限,刘福通已经没地方住了,东家你看看怎么安排,”刘伯温苦笑着提醒道。

“啥?咱们这么大一个酒楼,连个住的地方都没了吗?”

陈长生被吓了一跳。

对于酒楼之中的这些情况,他倒是不怎么关心的,毕竟有账房先生刘伯温在,直接能够统筹全局。

除了一些必要的事情,陈长生普遍是一个甩手掌柜的状态。

听到这话,刘福通倒是不以为意,直来直去的说道:“东家,咱住哪里都行,实在不行,厨房也能打个地铺,咱不挑地方。”

“那可不行,让我想想,对了,铁锅他住的柴房是吧?”

“柴房还是比较大的,多放一张床,没什么问题,刘福通,到时候你就和铁锅当室友就好了。”

“至于房子的事,我到时候问问老朱,看看酒楼还能不能扩建一下。”

陈长生对于自己的这些员工还是很好的。

在刘福通来之前。

常遇春,刘伯温等人都是住的单间,而非像其他店面的伙计一样睡大通铺,说陈长生这里的待遇是整个大明最好的都不为过。

听到要和元顺帝当室友,刘福通不仅没有丝毫的抗拒,甚至还眼前一亮,拍手称快道:“这个主意好,咱就和他住一起了,我会一直监视着他的。”

“不用啊,我不想和他住一起,实在不行我住厕所……”

浑身伤痕的元顺帝扶着墙走了过来。

听到刘福通要和他住在一起,顿时打了个哆嗦,要和这家伙同吃同睡,还不得把自己给撅了。

“好,既然你没意见,那你就住厕所吧,”陈长生见到元顺帝如此通情达理,主动让出自己的柴房,自然也就遂了他的愿,让他在厕所放一张床。

“不是,我就说个气话,我没真想住厕所啊。”

“其实住后厨也行。”

元顺帝这个时候都快哭出来了。

听到他要住厨房,还没等陈长生回话,陈友谅等人就先严词拒绝了,常遇春更是骂道:“滚犊子,厨房重地也是你能住的,身上天天带着屎尿味,到时候搞得厨房也乌烟瘴气的。”

“要是真让你住厨房,用不了两天,咱们同福酒楼就该歇业了。”

“要么你就和刘福通住一起,要么你厕所就是你的家。”

“实在不行,每天睡觉之前,咱把你打晕,然后丢到院子里睡一觉,第二天起来照常。”

“我还是住厕所吧,”元顺帝擦了一把眼泪,只得接受了住在厕所的事实。

“既然都没有异议,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陈长生点了点头,算是敲定了此事。

………

应天府之中,原先从封地赶过来的藩王们,这个时间依旧在应天府逗留着,并没有回封地的意思。

而朱元璋,也没有下令驱逐他们回去。

除了朱樉被流放出去之外,其他的儿子们几乎都汇聚到了应天府之中,一大家子人没事就聚一下。

在应天的城门处,突然来了一批僧人。

其中一位穿着黑衣的僧人最为引人注目,看上去颇有一种得道高僧的风范。

“道衍,以后咱们就在应天府中传播教义了,你之前来过应天,对此地较为熟悉。”

“这些钱你拿着,给寺庙采买一些物品。”

一名看上去佛法颇深的老僧,从怀中掏出来了几张大明宝钞,伸手递给了被称为道衍的僧人。

接过宝钞,道衍道了一声佛号,点头应道:“谨遵,还请大师带着诸位师兄弟先行一步,道衍去去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