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上学工作和恋爱 > 第37章 挑战病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时在全国各地,除了广州以外,北京的疫情也颇为严重。

从3月下旬开始,四川、河南、浙江、山西、内蒙古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省都相继爆出了第一例非典病症,一时之间,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门”的口号传遍了大街小巷。学生们上学都要先行测量体温,填写体温表之后方能入校。大人们出行也都要带着口罩,随身携带一瓶洗手液。所有的公共场合都不得开启中央空调。

疫情初期官方信息发布滞后,公众对病毒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缺乏了解,加剧恐慌。

例如“封城”“物资短缺”等不实消息通过口口相传或早期互联网(如论坛、短信)扩散。

看到他人抢购后,更多人跟风行动,形成连锁反应。

多方面原因导致

防护用品:口罩(尤其是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液(如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需求暴增,短期内供不应求。

生活必需品受“封城”不实信息影响,部分地区出现囤积粮食、食盐、食用油、方便食品等现象,担心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

中药材:特别是受民间传统偏方影响,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被抢购一空,价格飞涨(尽管其实际疗效未经科学验证)。

崔父也加入抢购各种物资的大潮当中,他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穿梭在各个超市和药店之间。有一次,为了买到一包口罩,他排了两个小时的队,脚都站麻了。回到家时,他像个凯旋的将军,把抢到的物资一一展示给崔母看,一脸的骄傲。

不过,崔父的疯狂抢购也引发了家庭矛盾。崔母觉得他太过盲目,家里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物资,还浪费钱。两人为此吵了好几回。但崔父依旧我行我素,他觉得多囤点物资心里才踏实。

随着抢购的人越来越多,市面上的物资更加紧张了。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哄抬物价,原本几块钱一包的口罩,居然涨到了几十块。崔父虽然心疼钱,但为了能多囤点,还是咬着牙买了。就在他准备再次出门抢购时,官方发布了权威信息,辟谣了“封城”等不实消息,同时加大了物资的供应。慢慢地,抢购的热潮才逐渐平息下来。

崔父看着家里堆积如山的物资,心里也有些发慌。那些高价买来的口罩和消毒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完。而崔母则在一旁不停地唠叨,埋怨他乱花钱。

就在这时,崔父接到了崔琰电话,说是学校要封校,严格出入管理,上课不会停止。

崔琰听说家里囤了很多物资,如果超出家里使用量,可以捐一些给需要的人,并嘱咐父亲、母亲和奶奶减少外出频率。

崔父犹豫了一下,想到那些因为买不到物资而发愁的人,他咬了咬牙,决定把家里多余的口罩、消毒液等物资都捐出去。

崔母非常支持崔父的决定。他们把物资整理好,送到了乡镇指定的捐赠点。

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崔父心里感到一阵温暖。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抢购虽然有些盲目,但现在能把这些物资用到该用的地方,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2003年4月20日:国务院宣布取消五一长假,各地加强防控,教育系统全面进入应急状态。

4月21日,县一中响应防控要求:非典(SARS)疫情期间,学校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

1. 校园出入管理

封闭式管理:严格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师生进出需测量体温并登记。

体温监测:在校门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发现发热者立即隔离并上报。

2. 日常卫生与消毒

加强消毒:每日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公共区域进行高频次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

通风要求:教室和宿舍保持全天通风,减少密闭环境传播风险。

个人卫生:督促学生勤洗手,配备肥皂、洗手液或消毒用品。

3. 健康监测与报告

晨检\/午检制度:每日测量学生体温,记录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如发热、咳嗽)立即隔离并联系医疗机构。

缺勤追踪:对请假学生核实原因,疑似病例需及时上报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

4. 教学调整

分班\/错峰上课:减少班级人员密度,或采取分时段上下课。

住校生:住校生非必要原因,不得离开学校。

走读生:发放通行证,通行证每日签到,仅限上学、放学使用。上学、放学都要进行体温测量,中午不得离校。

5. 应急预案

隔离区域:校内设置临时隔离室,用于安置疑似症状人员,等待专业医疗处置。

联防联控:与当地医院、疾控中心建立联系,确保快速转运和救治。

6. 宣传教育

防疫知识普及:通过广播、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宣传非典防护知识(如戴口罩、避免聚集)。

心理疏导:缓解学生因疫情产生的焦虑情绪。

经过最初几天的不适应后,整个秩序运转的非常顺畅。每天早上,同学们都自觉排队测量体温,然后有序进入教室。教室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每天早中晚都会进行消杀病毒,但大家的学习热情丝毫未减。

然而,随着封校时间的延长,一些同学开始出现了焦虑情绪。有的担心家人的健康,有的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感到迷茫。学校察觉到了同学们的情绪变化,加强了心理疏导工作。

老师们利用班会时间,给大家讲笑话、分享抗疫故事,缓解大家的压力。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崔琰也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让自己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坚强。课余时间,他还主动帮助老师分发防疫物资,为同学们讲解防护知识。班级晚自习主动跟大家分享阅读心得,对优质的书籍,每天晚自习上讲台,朗读10-15分钟,这个习惯从非典开始,高三下学期高考原因才停止。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校的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特殊的学习生活。大家坚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