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启明低头看着左手腕内侧那圈淡金色的环状印记,触感微烫,如同一个无声的烙印,时刻提醒着他刚刚经历的一切并非梦境。

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身体有些脱力,顺势靠着墙壁滑坐在冰凉的地板上。

后脑勺隐隐作痛,大概是之前摔倒时磕的,但此刻这点疼痛完全被脑海中的惊涛骇浪所淹没。

理发店里熟悉的廉价气味让他确定自己身处现代,但意识却仿佛还残留着另一个时空的尘埃。

那些属于天启皇帝的记忆洪流终于退去,不再是狂暴的冲击,而是化作无数清晰却零散的碎片,沉淀在意识深处。

他晃了晃依旧有些昏沉的脑袋,强迫自己接受现实。

他穿越到了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离他老家不远的南雄府保昌县城外。

而他身体里,确实融合了一小部分属于那个早逝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残魂。

鬼上身了!

脑海里那个属于朱由校的执念却隐隐作祟,那份对弟弟的担忧,对大明江山的眷恋,虽然模糊,却真实存在。

他盘腿坐在地上,下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的印记,那里现在蛰伏着那个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可以随时被他召唤出来。

这么牛逼的金手指,怎么利用才能利益最大化呢?

做个倒爷?

利用两个时代的商品差价,来回倒腾?

这个似乎可行性最高。

用现代的玻璃、白糖、药品去换明朝的黄金、白银、古董?听起来不错,风险相对较低,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或者……自己一个人过去,凭借脑子里的历史知识和木匠皇帝的记忆碎片,找到那个便宜“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帮他一把?

要么学小说临高启明的肖主任,忽悠个几百人组团穿越?

朱启明使劲抓了抓头发,只觉得头更痛了。

选择困难症犯了。

他现在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岔路口,每一条路都通往截然不同的命运,也布满了未知的荆棘。

“妈的,想这么多干嘛,先搞清楚能带什么过去值钱,那边什么东西带回来能发财再说!”朱启明狠狠拍了下大腿,做出了眼下最实际的决定。

他掏出那个差点吓死陈国柱的智能手机,幸好屏幕没摔坏,电量也还有大半。

打开豆包,连接上店里那慢悠悠的wIFI,他开始提问。

“现代什么东西在明朝值钱”

“明朝末年紧缺物资”

“玻璃镜子明朝价格”

“白糖肥皂古代价值”

“青霉素古代”

……

豆包给的结果五花八门,但核心信息很明确:镜子、玻璃制品(尤其是透明无瑕的)、精盐、白糖、高度烈酒、香皂、香水、金属工具(钢制小刀、锯子、锉刀)、打火机、火柴,甚至包括一些色彩鲜艳的布料和廉价的饰品,都可能在明朝卖出高价。

而药品,特别是抗生素和特效药,更是无价之宝,但如何解释来源和使用是个大问题。

接着,他又开始提问豆包:

“明朝崇祯年间古董价值”

“明代瓷器拍卖价格”

“崇祯通宝值多少钱”

“明代字画鉴定”

……

这边的信息就更诱人了。

一件品相完好的明代青花瓷,动辄几十上百万;一幅名家字画,更是天价。

就算是最普通的崇祯通宝铜钱,如果量大或者有特殊版别,也能换不少钱。

朱启明看得眼睛发亮,心脏怦怦直跳。

坐倒爷闷声发大财这条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诱人。

先通过倒卖现代小商品,在明末积累原始资本和人脉,再想办法弄到有价值的古董带回来变现。

有了钱,无论是改善现代生活,还是支持在明朝的活动,都更有底气。

至于扶保大明什么的,等他先站稳脚跟再说吧!

目标明确,行动开始!

朱启明看了看手机银行App里那可怜的五位数存款——那是他打工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家当。

他咬咬牙,决定豁出去了。

他先去银行把大部分钱取了出来,留下一点生活费。

然后,按照刚才查到的信息和自己的判断,开始了疯狂的采购

第一站,小商品批发市场。

他站在市场门口,深吸一口气,一股混杂着塑料、劣质香精和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是望不到头的摊位,堆满了各种花花绿绿、亮闪闪的小玩意儿。这里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垃圾场,也是他通往明末的“金矿”。

他硬着头皮挤进人群,找到一个专卖镜子和小饰品的摊位。老板是个中年妇女,正低头玩手机。“老板,你这镜子怎么卖?量大有优惠吗?”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个正经生意人。

“哟,小伙子要多少?”老板抬头打量了他一眼,见他穿着普通,眼神却挺亮。“看你要多少了,几十面几百面价钱不一样。”

“先来一百面吧,大小都要点,这种手掌大的、再大一点能照全身的,都要。”

朱启明指了指摊位上不同尺寸的镜子。现代社会几十块钱一面,甚至十几块钱的小镜子,在明朝可是稀罕物,尤其是玻璃镜,那得多金贵?

他想象着那些士绅官僚看到清晰玻璃镜时的惊叹,心里就一阵火热。

他又指了指旁边堆成小山的玻璃珠子和廉价合金首饰。

“这些珠子怎么卖?颜色越鲜艳越好。还有这些假宝石戒指、项链,都给我来点。”

他挑了些看起来最闪、最浮夸的款式,这些在现代地摊上都没人多看一眼的东西,或许能让明朝的贵妇小姐们眼前一亮。

老板看他胃口不小,来了精神:“珠子按斤算,合金饰品按个,量大都能给你最低价。”

朱启明盘算着自己那点可怜的存款,又看了看这些仿佛能变出金子的廉价品,一咬牙:“行,都给我包起来!珠子先来十斤,饰品每样都挑点,凑够两三百个吧。还有打火机、火柴,你这有没有?”

“有有有!”老板一听是大单,立刻热情起来,又把他带到另一个角落。“打火机一块钱一个,火柴五毛钱一盒,你要多少?”

“打火机来一百个!火柴……来十盒大盒的吧。”打火机这玩意儿简直是神器,瞬间取火,明朝人肯定没见过。

火柴虽然不如打火机稀奇,但方便耐用,也是好东西。

最后,他还买了几十块钱的廉价香皂,香味浓烈到有些刺鼻,但洗起来泡沫丰富,总比明朝常用的皂角方便多了。

拎着大包小包从批发市场出来,朱启明感觉自己像个刚进货的小贩,胳膊酸痛,但心里却前所未有的充实。

这些堆在现代仓库里无人问津的工业垃圾,是他改变命运的钥匙。

接着,他又去了超市买了十几公斤精盐和白砂糖,这两种基本生活物资,在明朝也是硬通货。

又去五金店买了些实用的钢制工具和防身用品,药店里采购了大量常用非处方药,户外用品店添置了登山包和野外生存装备,布匹市场买了些土气的棉麻布料。

每一样东西,他都仔细盘算着它在明朝的价值和用途。

买这些玩意花掉了他近一半的存款。这让他有点心虚,万一搞砸了,自己不就成大冤种了!

等他把所有东西都搬回那狭小的理发店时,已经是深夜了。

各种物资堆满了小半个店铺,空气中弥漫着香皂、塑料和新布料混合的奇怪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