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动了起来,怕自己在这帮倒忙,沈言昭没有选择留下来。
她几乎将身上所有的银两都留了下来。
等回了江府,吴管家迎了上来。
江峰去巡视的时候本想带着的是他,但他说明自己有了喜欢的人,不日就要上门提亲,江峰便将他留了下来。
沈言昭本想让他去盯着江峰的,结果因为这事便作罢,这才让石三化作小厮跟着去。
“夫人,后日我便去向小蝶提亲去了。”
吴管家脸上的笑容遮也遮不住。
“你这几日便不必当值了,回去准备着吧。”
沈言昭收起在镖局时脸上的焦急与不安,露出一个真心祝福的笑容。
“谢夫人。”
吴管家高高兴兴地离开。
见吴管家视线里消失,夏锦立马上前与沈言昭说:
“小姐,钱妈妈在您出去的时候过来,说皇帝召见了老夫人,老夫人已经进宫去了。”
“什么?”
沈言昭回府后还没来得及坐下来暖暖,便被这个消息惊得去了将军府。
此时,沈母已经到了宫门口。
天气已经冷了下来,她披着一件藏青色的大氅从马车上下来。
“沈夫人,皇上已经在养心殿等着您了。”
印公公拿着拂尘正站着门口等着她。
“劳烦印公公亲自来接老身了。”
“哎呦,沈夫人那里的话。”
简单寒暄两句,印公公便带着沈母向养心殿走去。
宫墙很高,宫道很长,一眼望不到头。
左拐右拐,直走的沈母脚底发酸。
看着印公公依旧稳健的步伐,沈母不由感慨自己老了。
来到养心殿门口,印公公进去通报,独留沈母站在外面。
“哎呦,不好意思啊沈夫人,展大人正在里面进言呢。”
印公公刚进去便出来了。
“没事,国家大事要紧,老身等一会也不碍事的。”
沈母站在门外等了起来,里面的谈话接近半个时辰才结束。
由于站的是避风口,展奇书出来时并没有看见等候的沈母。
印公公见展奇书出来后,立马进屋通报。
“臣妇参加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沈母跪下行礼。
可上首的皇帝迟迟没让她起来,她这一把老骨头在外面站了那么久又进来跪了那么久早就承受不住了。
“起来吧。”
终于听到了令人解脱的声音。
“谢皇上。”
沈母缓缓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并且抬眼看到了皇帝那张并不高兴的脸。
“皇上召见臣妇进宫是有什么事吗?”
“看看!”
皇帝将一份折子丢到了她面前。
沈母翻开折子便看到了沈相臣需要粮草的事情。
“朕从秋日起便不断让人送去边疆的粮草,最近的粮草五天前才送过去,这才过了多久粮草就没了!”
皇帝愤怒之极。
“陛下息怒,许是粮草真的不够。”
沈母立马求情辩解,但话语尤显苍白,一时间她也想不出什么求情的理由。
“朕看他是另有谋求!”
皇帝狠狠地拍了下桌子。
“报!边疆急报!”
养心地的大门突然被打开了,一封沈相臣的信件被递了进来。
信使展开手中的信件高声朗读着:
“启禀皇上,边疆急报,看守仓库的张奇是匈奴人的内鬼,他不断转移粮草,甚至纵火焚烧,粮仓起火之日以身伏法!”
信使读完的瞬间,沈母看向了皇帝。
原先愤怒的面色悄悄熄了火,人也不知何时端正地坐在椅子上。
“皇上,臣妇的话可是不假。”
殿里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信使感到奇怪,悄悄打量着二人。
处理政事的时候,皇帝习惯于让养心殿的所有人都在外面等候,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叫他们,如今可好,连给他递台阶的人都没有。
沈母根本不想让皇帝从这种尴尬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向这样高高把他架着刚好。
信使将读完的信件递了上去给皇帝过目,皇帝看了看笔迹和下方的印章,确实是沈相臣亲笔。
“是朕错怪沈将军了。”
最终,皇帝还是承认了他的浅薄。
“谢皇上还我儿清白。”
沈母向他磕了个头。
“下去吧。”
“是。”
皇帝不愿再多看沈母一眼,挥手让她退下,可又想起了今日让她跪那么久,怕沈母心有怨恨,于是又赏了些金银珠宝让她带回去。
沈言昭在府中急得团团转,她心里知道皇帝不是什么好人,因此对沈母进宫格外担心。
直到沈母拿着皇帝赏的东西安全地回了府在,她的心才算彻底放下来。
“娘,皇上有没有你为难你?”
她上前扶住沈母的胳膊,焦急地问道。
沈母将她到了养心殿之后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娘,你进宫之前我便收到了哥的信,与写给皇上的这封确实差不多,我已经让镖局的人将萧山粮仓里的粮草都带过去。”
沈母点头。
“早在你与娘说过这事的时候,娘便采买了不少,本想着有备无患,没想到如今是真的派上用场了,钱妈妈,你去让他们动身吧。”
有了沈母的这句话,沈言昭这才安心。
回到江府,苍山已将沈言昭和将军府名下的各处庄子宅子检查了个遍。
“小姐,属下已经检查过了,没有莫名出现的粮草和其他东西。”
沈言昭点点头。
“你去查查丞相府近三个月来有没有死去或者送走发卖的姬妾。”
“是。”
沈言昭对苍山是人尽其用,导致他不是在出任务就是在出任务的路上。
她这次是因为听见沈母说看见展奇书从养心殿出来,因此想起了当初他和萧雨溪说的要处理掉丞相府那个小妾的事情。
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风浪中保住将军府满门,她需要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与皇帝有关系的动向,哪怕是最最细枝末节的那种。
此时的坤宁宫,皇后被季丞相传进来的信件气得砸了好几个花瓶。
“娘娘,那你可要注意着腹中的皇子啊!”
晴儿在一旁劝道。
季安澜根本就听不进去,她满脑子都是季父准备与皇帝站一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