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贾家远亲,我的截胡人生 > 第266章 时间倒退回半个多月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6章 时间倒退回半个多月前

\"水壶...水壶飞过来了,给我...我渴死了!\"

清晨,老猫醒来第一反应是寻找水壶,脱口而出“我好渴”。

这句话勾起了大瘩子和大饼的愧疚感,后悔当初没拿钱离开唐市。

如今的困境让他们懊恼不已。

老猫满心怨气,抱怨若非为了那点水,也不会陷入这般境地。

大瘩子则自责没能及时带着钱逃离。

两人同时有了相同的想法。

贾建设在驾驶时突然听到车厢内传出撕心裂肺的呼救声,不禁摇头苦笑。

此时,欧镇凯也发现了贾建设的到来,感激他的及时相助。

贾建设从车上取出两壶水递给欧镇凯,缓解了这里严重的缺水危机。

正当众人松口气时,一位中年妇女惊呼车厢内有人被捆绑,引得大家立刻关注。

甚至有几名紧张的巡逻战士已将配枪取出。

\"我正要说的就是这件事,刚才那三人企图抢我的补给和水,结果被我制住。”

\"抢补给和水倒没什么,关键是我还发现他们背着这个。” 贾建设急忙向欧镇凯及赶来的一名巡查员说明情况,并拿出大疙瘩他们的旅行包。

当贾建设打开旅行包时,一沓沓的现金赫然呈现。

周围瞬间响起一片惊呼。

这竟是一整包钱!

贾建设当即把这一大包钱和那三位\"笑星\"交给了欧镇凯及巡查队员。

如此大事,两名巡查队员也不敢擅自处理。

欧镇凯也无法定夺,只能带着两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协助运送这些物品。

恰巧,贾建设的车辆即将路过他们部队的驻地,可以顺便搭车。

随后,只需将钱和人转交给相关部门即可。

贾建设并不在意这些,他将人与钱交给欧镇凯便不再过问。

毕竟还有很多伤员需上车,可能还需等待片刻才能出发。

他并未停歇,像往常一样提着两个大水壶为附近的民众与战士供水。

围观的战士与民众虽感惊讶,但很快转移了注意力。

然而,他们都对贾建设的品德深表钦佩。

这可是十万元人民币啊!

看人家把这十万元往那儿一放,就跟丢弃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似的。

就连见多识广的欧镇凯也不得不赞叹贾建设的气度与自制力,对他竖起大拇指。

要知道,他此刻提着这沉甸甸的一大包钱,内心亦十分激动。

从这儿就能推断出,贾建设之前面临的困境有多严重。

当然,这只是他的主观推测。

若欧镇凯知晓贾建设的实际资产,恐怕会当场惊愕不已。

二十分钟后,所有伤员均已上车,欧镇凯等人挤进后座。

这一大包钱,欧镇凯始终紧紧抱着。

这很自然。

贾建设、身旁两位战士的任务是护送这批钱,而车后的那位战士与另一名巡查人员则负责押送大瘩子三人。

任务分配早已明确,一旦出事,责任自负。

贾建设先掏出烟,每人发了一根,又将水壶递给邻座战士,示意大家喝水。”欧连长,别太紧张,喝点水,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他说着发动了汽车。

“呼……贾兄弟,这么多钱啊!”欧镇凯抽了一口烟,缓解紧绷情绪,“我这辈子都没见过,更别说提着了,能不紧张吗?”他感慨道。

周围的战士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欧镇凯改口称贾建设为建设兄弟,不再像最初那样直呼同志。

“有什么好激动的,这又不是我的钱。”贾建设淡然说道。

“建设兄弟,就凭你这句话,我们就是朋友。”欧镇凯竖起大拇指,“你的冷静让我佩服。”

贾建设经过团部时放下两位战士,车上还有伤员,需尽快送往医疗驻地。”我回头再来接你们。”说完便驱车离开。

钢厂居民区尚有许多伤员,至少还要跑两趟。”这个兄弟真是侠义之士。”欧镇凯看着车远去,不禁感叹。

尽管贾建设对此事表现得轻松,但上级对此十分重视,此事也为众人敲响警钟。

唐海钢厂这样的大型企业曾被忽视,大瘩子等人借机敛财的行为更是出乎意料。

近期,随着驻扎唐市的部队不断增多,除了全力抢救人员外,还需要对相关事件及人员进行全面排查。

我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绝非虚言!这一原则得到了充分践行,贾建设也因此受到表彰。

他不仅获得了表扬信和荣誉证书,还获赠了一件特别的纪念品——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致敬……”字样的搪瓷茶缸。

这件普通至极的茶缸,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承载了深远的意义。

贾建设对此充满珍视,因为他明白这份礼物背后蕴含的价值远超其实际意义。

不得不承认,贾建设确实运气颇佳。

当初他不顾一切支持唐海时,曾与李民富及其两名随从发生激烈争执。

如今凭借这份表彰,至少能暂时堵住那些人的悠悠之口。

然而,其他方面仍需谨慎应对。

毕竟李民富等人正处于“回光返照”阶段,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说到李民富,这段时间他的表现尤其值得留意。

他带领的运输队每日承担繁重任务,将大批物资送往前线,尽管辛苦,却始终保持着乐观态度。

事实上,这位老谋深算之人早已开始盘算自己的利益得失。

每晚夜深人静时,李民富总会带着一个大旅行袋前往一个小院落,具体内容无人知晓。

而运输队中的多数成员只是单纯为了生计服从指挥,但也有一些头脑清醒者默默记录着重要信息。

其中,葛洪兵作为李民富的心腹尤为引人注目。

此人多年来暗中与韩庆阳、何雨柱等人交往密切,助益良多。

内心深处,他对贾建设怀有深深敬意,认为正是对方当年的一席话点醒了自己,使他明确了人生方向。

近年来,他冷眼旁观李民富一伙的种种荒唐行为,愈发确信自己的选择正确无误。

去年的时候,他就察觉到像李民富这样的人风光不再只是时间问题。

别想岔了,他并非穿越者,也谈不上特别聪会。

归根结底,不过是“旁观者清”四个字。

置身事外,他的视野自然更加开阔。

他暗自庆幸,幸好及时醒悟,不然等到后来清算时,他这种人怕是难逃背锅的命运。

而李民富之流却能全身而退。

你能不感恩贾建设吗?

眨眼间近一个月过去了。

贾建设等人终于可以痛快地洗个澡了。

洗完后,还让人修剪了一下头发。

帮忙理发的是医疗队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医生。

这位女性不但能熟练使用手术剪刀,也能自如操作剃头工具。

头发理过,胡须刮净,再换上干净舒适的衣服,那种舒畅感难以言表。

至于那些换下来的衣服,老实说,不用撑都能直挺挺地立着,与其浪费时间清洗,不如直接扔掉算了。

今天是救援队在唐市的最后一日,他们洗完澡吃好饭便启程返回燕京城。

唐市的后续工作虽然繁杂,但大家终究得回归正常生活。

单凭贾建设等人在唐海最艰难时伸出援手这一点,已属难能可贵。

由于救援队由两个单位联合组成,感谢信也分为两份。

贾建设已将协和的那份交给阮胜魁。

然而,此刻协和的医生们早已无暇顾及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这些天来,他们目睹了太多人间惨剧,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少纯粹的人性温暖。

这段经历想必会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思想境界。

饭后,贾建设让庞庆丰带着几个司机检查维护三辆运输车。

趁此机会,他也悄悄储备了一些燃油等物资。

并非他贪图这些小物件,而是这类资源有时确实不易获取。

比如这次赴唐海,最初几天的资源供应就很紧张。

他若不是常带那些女子郊游,担心房车途中没油,早就囤积了不少燃油。

不然那段时间,他开的车非趴窝不可。

近期他大概不会出国,

因此贾建设担心再次遇到缺油情况,便偷偷储备了一些油料和工具放在空间以防万一。

与新朋友们道别后,救援队踏上归途。

如今唐海通往四方的道路均已畅通,不像来时那样走不远就得搬石头。

等救援队疲惫不堪地返回燕京城,已是深夜。

因有三辆车,每辆负责一个方向,将队员送回家。

贾建设与何雨柱回到四合院时,天已微亮。

他并未急着去单位,既然已离开多日,也不在乎再多休一天半日。

说完唐海之行,再说说大杂院的情况。

时间倒退回半个多月前。

此时距**已过去数日。

随着工作步入正轨,大杂院居民陆续搬回各自家中。

夜晚蚊虫肆虐,防震棚狭小无法安眠。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食宿都很不便。

其实大家在**棚只住了几天,但已显现出不少矛盾。

即便如今各自归家,大院内的防震棚仍未拆除。

他们担心还有余震,留着棚子至少有个避难所。

年轻人已开始上班。

阎埠贵一边整理物品,一边留意院里的防震棚。

退休后他无事可做,整日无所事事,只能想些小门道。

这段时间阎埠贵非常忙碌。

城中随处可见防震棚。

以前建棚多用大块木材。

许多小块木材因不适合建棚被随意丢弃街头。

有这样的便宜可捡,阎埠贵岂会不动心?

于是他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收集了许多小木料。

他毫不在意面子问题,这些木料在冬天正好能用来烧炕取暖!这些都是钱啊!明白吗?

当时家家户户都往防震棚里搬了不少东西,如今回家居住,许多没用的东西都被丢弃。

这些遗弃之物成了阎埠贵的目标。

今 ** 一直留意院子里的防震棚,因为有了一个新想法。

左思右想,觉得这事或许真能成,但还需等待时机。

目前只是有个不错的念头,时机尚不成熟。

他已打定主意盯上防震棚,因为之前类似经历有过。

那时为了挖防空洞,他让两个儿子阎解放和阎解旷趁机取了不少材料。

那时刚拿出盖防震棚的材料,两个儿子却认为这些材料属于他们,于是将防震棚拆走。

阎埠贵如今认为防震棚早晚要拆,个人搭建的防震棚拆除后,材料自然归原主。

就像贾建设的材料,能被借用已是难得。

即便如此,阎埠贵还是不得不承认贾建设的仁义。

他并未算计贾建设的防震棚,而是盯上了公园里统一搭建的防震棚。

公园内有诸多防震棚,现已无人居住,不仅碍事,还占据了人们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