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蔡仲园满怀着对革新创造的热情。

尽管各项任务如潮水般涌来,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但工厂里师傅们的帮助指导、兄弟们的全力支持,再加上领导的信任,都让他充满干劲,信心满满地朝着目标奋进。

这天下班,蔡仲园哼着小曲,步伐轻快地往家走。

他心里还想着工厂里新的革新方案,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可当他推开门,看到父母坐在沙发上,脸色凝重,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园园,你回来了。”

母亲的声音带着颤抖,眼里满是泪水。

父亲强撑着笑容,开口道:“单位体检,查出我得了肝癌。”

蔡仲园如遭雷击,手中的包 “啪” 地掉在地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在原地。

“怎么可能?爸,您平时身体不是挺好的吗?难道那些日子的肚子疼,就瞒下了这个病吗?”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眼眶瞬间红了。

母亲哭着说:“为了确诊,我又带你爸跑了几家医院。

就连北京协和医院也去了。

结果…… 结果还是一样。

而且,医生说看我的身体也不好……一检查…… 也得了肝癌。”

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彻底把蔡仲园打懵了。

他双腿一软,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大脑一片空白。

父亲也艰难地说:“以前虽然有的时候觉得肚子疼,也没当回事。

谁知道近来越疼越厉害,医院检查说是属于进展较快。

并且合并严重肝功能衰竭、出现血管侵犯及肝外转移了。

通常仅有半年到一年的生存时间。”

母亲又说:“你参加工作之后干得挺好的,咱家的好日子刚开始。

我们却得了这么要命的病。

受苦受累几十年就是这个结果,老天爷对我们不公啊!”

蔡仲园捡起地上的包,安慰着二老,说:“爸妈,这事跟老天爷没关系,可能跟你们常吃剩菜之类的生活习惯有关。

咱们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别灰心,我觉得应该是有办法的。”

尽管蔡仲园反复宽慰和劝解,二老的心里依然很沉重。

父母两人愁眉苦脸,整天茶不思饭不想。

父亲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默默抽烟,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母亲则整日以泪洗面,不停地自责。

觉得是自己和父亲相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害了两人。

但是无论怎样二老坚决不住院。

一是住院开销太大,经济压力实在承受不起。

二来每天看见那么多病人,心情更不好受,烦也烦死了。

蔡仲园看着日渐消沉的父母,心里像被刀割一样。

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说道:“爸,妈,别害怕,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一定有办法的。

你们要多吃饭,吃营养品,配合医生治疗,肯定能战胜癌细胞的。”

可他心里清楚,父母的癌症已经到了中期,情况不容乐观。

蔡仲园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工厂,找到赖厂长。

他声音沙哑,把父母的病情告诉了厂长。

厂长听后,深表同情。

特批他放假三个月,让他安心在家照顾父母。

三个月后再看情况定夺。

回到家,蔡仲园开启了照顾父母的日子。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为父母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变着法儿地哄他们多吃一点。

陪父母去医院化疗的日子里。

他看着父母因药物反应呕吐不止,头发一把把地掉,心里满是心疼。

化疗室里,父亲因药物副作用疼得直冒冷汗,却强忍着不吭声。

蔡仲园紧紧握着父亲的手,说:“爸,疼就喊出来,别忍着。”

父亲虚弱地摇摇头:“没事,儿子,爸能挺住。”

母亲在一旁看着,泪水不停地流:“都怪我,要是我们生活习惯好点,就不会这样了。”

蔡仲园一边为母亲擦泪,一边安慰:“妈,这不是您的错,我们一起面对。”

日子一天天过去,父母的身体越来越瘦弱不堪。

蔡仲园看着父母受苦,自己却无能为力。

那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他常常在深夜里独自落泪。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是父母唯一的支柱。

他开始四处查阅资料,询问专家。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治疗方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要为父母争取。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蔡仲园的生活被照顾父母,和寻找治疗方法填得满满当当。

白天,医院的长廊上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陪着父母穿梭于各个科室,细心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父母深深的爱与担忧。

到了夜晚,万籁俱寂。

蔡仲园独自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

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里疯狂搜索。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治愈癌症的线索。

网页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篇医学研究报告中发现,提高身体温度到四十度以上或许可以杀死癌细胞。

这个发现如同一束光照进了黑暗的世界,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蔡仲园的心跳陡然加快,双手微微颤抖。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深入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法。

在查阅大量资料时,他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

非洲由于疟疾流行,当地人群的癌症发病率,明显远远低于其他各大洲。

而得了疟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烧。

体温高达四十度以上,死亡率极高。

而在抗疟药这方面,中药遥遥领先世界水平。

1982年,屠呦呦以抗疟新药——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第一发明人身份,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发明证书及奖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青蒿素的研制成功,为全世界饱受疟疾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全球每年有2亿多疟疾患者,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

疟疾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73.6万人稳步下降到2019年的40.9万人。

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千万人的生命。

尤其在非洲,中国生产的青蒿素针剂,以价格低见效快,治愈力最高,勇冠所有各国的抗疟药品之首。

成为非洲疟疾病泛滥地区,各国人民抗疟药的首选。

这一发现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他新的思路。

蔡仲园站在窗前,手中紧握着一份关于疟疾的最新报告,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