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脑残废柴能逆袭抱得女神归 > 第6章 会讲故事的轧钢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记得在高中读书的时候,繁重的学业和备考压力常常让他喘不过气。

有几天,他感觉喉咙有些异样,干涩疼痛。

本以为只是小毛病,吃点消炎药就能好。

可没想到,炎症愈发严重,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喉咙里甚至有些化脓。

他去同学家玩也没精神,整个人蔫蔫的,脸上写满了痛苦。

同学母亲见他这副模样,关切地询问。

当得知是喉咙发炎的问题后,她不慌不忙地说:“别急,我用针灸帮你试试。”

蔡仲园半信半疑,心想这小小的针灸真能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只见同学母亲熟练地拿出针灸针,找准他大拇指上的少商穴,动作轻柔又迅速地刺了下去,挤出几滴血。

那一刻,蔡仲园只觉得喉咙处传来一阵酥麻。

紧接着,疼痛竟奇迹般地减轻了。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震惊与不可思议,原本紧皱的眉头也缓缓舒展开来。

“太神奇了!” 他在心里默默惊叹。

蔡仲园的喉咙疼痛明显减轻,到了第三天,竟然完全好了。

这神奇的疗效彻底勾起了他对针灸的兴趣。

此后,他便跟着同学母亲学习针灸。

从最基础的穴位辨认,到简单的扎针手法,他学得认真又专注。

每当成功地用针灸帮自己解决一些小毛病,比如胃疼、失眠、腰疼时,他的脸上都会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中医针灸的热爱与探索的光芒。

一次偶然的机会,蔡仲园结识了一位老中医。

两人相谈甚欢,蔡仲园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对针灸技术的钦佩和渴望深入学习的愿望。

说着说着,眼中满是真诚与期待。

老中医被他的热情和执着所打动,不仅送给他一套针灸针具,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套真正的银质针灸针,也拿出两根送给了他。

真正的银针很软,可以随意弯曲到各种角度和形状,极难控制得住。

但是不管它弯曲到什么程度,只要捏住针柄,再用手指把针体一捋,立刻就能成为笔直的一根针。

老中医拿起那根最长的银针,在蔡仲园面前展示了一套行云流水般的针法。

只见他手法利索,银针迅速刺入病人身体。

行针完毕取出时,银针笔直,毫无弯曲。

蔡仲园看得目瞪口呆,满脸羡慕。

可当他自己尝试时,却发现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无论他怎么用力,银针就是插不进身体,还总是弯曲。

老中医看着他窘迫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针灸这门技术,靠的是日复一日的苦功夫。

什么时候你能把这根针用得像我一样熟练,你就真正入门了。”

蔡仲园重重地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在之后拜访老中医的日子里,蔡仲园虚心求教,老中医也毫无保留地传授。

教他针灸捻转提插的手法、阿是穴的治疗经验以及几个特殊的针灸绝招。

每一次学习,蔡仲园都全神贯注,不断地在自己身上练习,感受着每一次进针、行针的细微差别。

老中医看他学得如此认真,居然把一本《针灸医术大全》的精装本厚书也送给了他,让他好好钻研针灸医术。

所以他在业余时间,用心自学过一些用针灸治疗疾病的知识。

还在自己身上扎针,体验治疗效果。

可是他不敢自己给父母扎针治疗。

很想把父母身体上的疾病针灸一下。

可是一旦拿起针来,无论怎样也下不去手。

现在到钢厂干活能挣钱了。

就想多上交一些钱给父母,让他们把伙食搞好一点。

让父母的身体更健康一些,成了他干轧钢工的一个重要责任。

下午,再次站起身,投入工作中。

臧师傅看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同情,说道:“你这塑料小身板,干这活确实吃力。要不你多歇会儿?”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沙哑,有气无力地回答:“臧师傅,您辛苦了。我确实有点撑不住了,真是不好意思。”

臧师傅摆了摆手,笑着说:“我从十几岁就在这儿干了,快十年了,这点活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他点了点头,说:“那我再歇会儿,稍微缓一下就继续干。”

臧师傅一个人承担起两人的工作量,动作依然流畅,仿佛那些沉重的钢带在他手中变得轻盈。

看着臧师傅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羡慕又嫉妒,更多的是对自己力量不足的无奈。

他知道,要想在这里立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下班后洗澡回到家,推开家门,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只是默默地坐在餐桌前,机械地咀嚼着。

他能感觉到肌肉的酸痛,就像有无数小针在扎着他的四肢。

估算了一下,今天他搬动的钢带至少有一吨半,那重量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连续三天的重复劳动,让他感到身体快要到达极限,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垮掉。

但不敢轻易放弃这份工作,他要活下去,所以必须能挣钱。

第四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决定给臧师傅讲故事,以此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减轻身体的疲惫。

“臧师傅,您听过杨家将的故事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期待,试图掩饰自己的疲惫。

“知道这个故事,好像还有一部评书,不过我没听过。”臧师傅的声音平静。

“这部书我看了好几遍,太有意思了,我一边干活一边讲吧。”他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充满活力,尽管身体已经快要到达极限。

“那可好,咱们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除了干活就是吃饭,你讲吧。”臧师傅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好嘞!话说——这杨家将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个武将家族,杨令公和佘太君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

夫妻俩有十个孩子,八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声音开始变得有些沙哑,但故事的内容却让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杨令公杨业原名杨重贵。

后被北汉主赐名为刘继业,归宋后恢复原姓杨继业。

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

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被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

故事讲到十分钟左右,他的声音越来越低。

他感到自己的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再也发不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