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技术,娄家的人都挺客气的,不像是地主恶霸那样的嘴脸啊?”

杨山懒得细说,“嗯,所以人家才叫红色资本家嘛。地主恶霸那样的政府能留到现在?那些送咱们的吃食先放回我家,咱们随便找个地方垫垫肚子,下午我送你去机电中专继续学习。”

“不会吧,杨技术,我这累了一上午了,下午就休息半天吧。”冬生同志满脸委屈。

“有什么可累的,人家好茶好烟伺候着,不就修了一台收音机么?有你平时学习的时候累?时不我待啊,同志!”杨山心想住在我家好吃好喝好招待,还好意思偷懒?坚决不能惯这个毛病。

“地主恶霸!”李冬生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

其实也不是杨山故意折腾这帮人,实在是他们的学习进度比杨山预想的要慢,这已经是杨山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培训条件了,还是还不行,那就只能杨山这个二把刀上手教他们了,所以这次机会坚决不能浪费。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杨山担忧的那样,在培训时长过半的时候,他和王厂长等人商量又延长了三天的培训时间,为此杨山不惜拿出自己不多的存粮。

王厂长付出的努力就是把机电中专的几个主要老师都在酒桌上喝趴下了,还是传统的酒桌文化给力。

在旁边陪酒的杨山见到这一幕也是震惊了,是真能喝啊!2两的酒杯一口一个。同时也庆幸他自己没上场,否则半杯就败北了。

而杨山自己的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董处长那里给出的消息是不用等待无线电厂的双层电路板的消息,按照厂子里现有的技术条件先试制出一批步话机来,所需的设备在一个月内保障到位。

杨山还特意看了看那份清单,和他提出的需求单相比,满足了7成左右,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杨山简直太满意了。

韩宁教授那边对杨山制作简化版微型收音机的意向给予了支持,还帮杨山优先购买到一台刚刚下线的正版微型收音机,售价186Rmb。

就这样,杨山心满意足的扛着自行车和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了开往保城的火车。

就在杨山返回保城的第二天,一则轰动全国的消息传来:大爆竹燃放成功。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消息。报纸、广播四处都在传播着这条新闻。满城的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欢庆的人群,敲锣打鼓的声音连1379厂这边都听的很清楚。

王厂长和伍书记激动地涕泪纵横,十多年前爬冰卧雪的刻骨凝心记忆依然经常出现在梦境,他们已经憋屈的太久了。

王厂长大声宣布:今晚我请客,不醉不归,一起迎接邱小姐的到来。

趁着这股兴奋劲儿,伍书记不失时机举办了庆祝活动,并且鼓励厂里员工努力学习技术,克服困难,早日实现步话机量产。

“杨技术,这么精致的收音机真的要拆吗?”史贺有点不敢下手。

精致吗?受后世简约时尚的工业化产品的影响,眼光被养的颇为刁钻的杨山从不认为眼前的这台微型收音机有多精致,仅仅是小而已。

“拆啊,不然我买回来干啥?不就是给大家练手的吗?”杨山真的是不在乎这点钱,他冲史贺伸出手,“给我,我先拆一遍。”

拆设备这事儿杨山很拿手,三下五除二就把机器外壳拆掉了,然后一遍拆配件,一遍向周围的人群讲解。

杨山的手比嘴还利索,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透,手里的活儿已经干完了。

“差不多拆成这样就行了,史组长,你安排一些新手员工就拿这个练手,李冬生他们在旁边指导。你负责按照我编写的培训手册在旁监督,记得,一定要按操作手册上的要求来,一个动作都不能差,更不许他们自由发挥。只要他们按照手册要求拆装几次,我估计就能达到上产线的要求。”

史贺看着桌上的一大堆零件,很难想象它们之前都被放置在那么小的一个半导体里。有点担心自己手底下的这帮工人还原不回去,心里也不由得对杨山产生敬意,三个月工资拿出了就为了买个大玩具给工人们练手。

想到杨山写的那份培训手册,简直是事无巨细,一个简单的焊接动作都能用几百上千字来描述和做各种规范要求,这哪里是操作手册,分明就是个保姆手册嘛。

杨山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所有动作都必须标准化统一化,极力消除个人差异。在具体工作中,不求你灵机一动,但求事有所依。

想体现你的聪明才智或者心灵手巧,可以,先把我要求的做好再说。

等产线建立起来后,杨山也照样打算这样培训产线工人,所有的操作规范全部做到标准统一,所有人在做同样的一道工序的时候,都不能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工人在日常工作中,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由于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肌肉记忆,工作品质并不会随着工作的时长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杨技术,你放心,我保证原封原的装回去。不会损坏里边的任何配件。”

“没事儿,那里边就那块电路板最容易坏,坏了也不怕,咱们可以飞线连接嘛!赶紧干活去吧,连带着那台原来的步话机,一定要尽可能的让所有工人都学会熟练拆装。”

给这边安排完活儿,杨山踱着步走出了用于培训的会议室,向着车间走去。

“杨技术,你来的正好,我依照无线电厂的车间布局,重新设计了一下咱们的车间,你过来看看。”王厂长刚出门,看到杨山,马上把他带了进来。

“你看,我打算在车间门口再搭个简易房,安装更衣柜和洗漱台,让工人们上班之前必须换衣服、换鞋,洗手洗脸,时刻保持工作时着装仪表的整洁。我又让人打扫了一遍车间,屋子里墙上和窗户台上全都刷漆,尽量不落灰。地面我明天就找人重新用细水泥抹一遍,争取做到光滑平整。还有桌椅板凳,全部重新打磨上漆。”

这些都是王厂长从无线电厂那边学来的,杨山不禁想起了他小的时候进学校计算机房的情景。

王厂长兴致勃勃的解说着,“还有那堵墙,不是承重墙,我今天就安排打掉,把隔壁那个小仓库和车间联通,这样整个车间就能有大概60平米了。

等车间收拾完之后,我准备把工作台在屋子中间摆成U字形,开口就冲着门,具体的布局还要等设备来了以后再调整。到时候装配工人们就在U字形的里边的各个工位上工作,外圈的空地用来搬运原材料和配件,这样就能做到你说的进出路线两不冲突。”

“原材料放哪了?”杨山听了半天他的规划,没看到原材料堆放区。

“这边,这边的小窗户不要了,打掉后接上外边的简易房,有个20平米够用了。”

杨山想了想,步话机不是啥大件产品,20平米的材料库暂时是够用了。

“杨同志,你看还有啥要调整的吗?”

“屋子里多安几个灯泡和台灯吧,咱们现在干的是精细活儿,别把工人们的眼睛弄坏了。另外......”

杨山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再检查一下窗户的密封性,以后尽量不要开窗。在南北两边的墙上凿两个洞,连上鼓风机,用来换气。鼓风机上也做一下防尘措施。还有就是安装几个吊扇,以后这个车间里的电器设备很多,冬天有弄个土暖气问题不大,夏天不能开窗通风就很遭罪了。”

“还有,厂子里出钱,给工人配发帽子和口罩,进入工作区必须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