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丽芳在房间里,等着客厅里的李先生打完电话后,去找他请半天假去送吴姐。之所以不和李太说这件事,是因为丽芳不想等到李先生知道后,觉得自己刻意私下和吴姐相处。干脆放在明处说。
他应该是在和钱小姐讲电话。
这次钱小姐出来以后,发生了一些变化。给垚垚打电话时,话里话外不再是一副对这边不满的语气,不再生怕垚垚吃不饱穿不暖。
偶尔垚垚无意中说起李先生夫妇时,钱小姐也不再是不屑一顾的挖苦讽刺了。最主要的,丽芳听到李先生这几次和她讲电话,没再吵架了。俩人很平和的交流。就像知根知底的同事,愿景一致的合伙人。
可电话久到丽芳睡着了。
丽芳第二天见到他,直接说:‘李总,我今天下午想请半天假。’
李先生问:‘什么事?’
丽芳说:‘吴姐今天下午的机票,我想去送一送,这样就来不及做晚饭了。’
李先生显然是知道吴姐这几天走的,因为昨晚吃饭李老爷子有叫过他们夫妇,只不过他们双双缺席了。
这会,李先生对丽芳说:‘不用请假了,你去送吧。 我们晚上出去吃。’
丽芳回答:‘好。’就准备转身走。
丽芳看到垚垚坐在旁边目不转睛用心的听着俩人的对话。
李先生侧头看了眼儿子说:‘你想去送吴奶奶吗?’
垚垚重重的点了点头。
李先生抬头看着丽芳说:‘你带着垚垚一起去吧。是不是老赵送?’
丽芳点了点头说是的。转身又回厨房。
垚垚在身后一跃而起的说:‘我吃早餐去啰。’
李先生轻松的笑着说:‘去吧。’
这就是李家的人,每一件事都非要做得这么滴水不漏。他们家的大人自然是不会去送吴姐的,但安排了垚垚去送,既代表了李家对员工人文关怀的态度,又不至于浓墨重彩。
赵师傅说过下午四点出发,三点时,丽芳上楼去敲了敲垚垚的门,门很快就从里面被打开了。
丽芳看垚垚神清气爽,不像刚午睡起来的样子,就笑着问他:‘你在干嘛?’
垚垚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边玩平板边等你呢。’
丽芳说:‘那走吧。’
到了那边,老爷子夫妇和吴姐还有赵师傅都坐在客厅里,四人正在边喝茶,谁也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压抑。
见到垚垚,老俩口才露出了笑容,问他:‘是你自己要来送吴奶奶的?’
垚垚说:‘爸爸让我来的。’
这话一出,一屋的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因为有了垚垚的加入,话题也不再只围绕吴姐离开的事情了。老爷子又开始问起了他的学习,李老太太说他最近看着瘦了些,问是不是夏天胃口不好?屋内的气氛比刚才轻松多了。
大家坐着聊了会天,又喝了一会茶。时间很快就到四点了。
吴姐站了起来,向老夫妇辞行。赵师傅一把提起吴姐的行李箱率先出了大门。
丽芳问:‘还有其他行李吗?我来拿。’
吴姐回答:‘没有了。’
果然如吴姐所说,打工的人,无论在一个地方呆多久,最后的行李也只有几件衣服而已。
二十多年的印记,一个行李箱就抹平了。
丽芳随着众人出了院子,赵师傅放好行李已经站在车门边等候了。
老爷子对吴姐说:‘小吴,回去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了尽快回来。’
吴姐轻轻点了点头,李老太太说:‘是啊小吴,我们没有找人,等着你回来。’
吴姐仍是笑着点头。
那些叮咛和嘱托还有告别的话,大概都早已说过多次了吧。所以这会,几个人站在院外一时沉默了。
吴姐今天仍是一身棉麻材质的国风衣服。上身是宽松的偏襟衫,下身是一条同色系的阔腿裤。有风吹过时,衣袂飘飘。
又站了一会,吴姐轻轻的说:‘你们要保重身体呀,我就先走了?’
老爷子点了点头说:‘上车吧。’
老太太说:‘到家了来个信息。’
吴姐点了点头,就准备上车。
丽芳觉得吴姐今天是最后一次坐赵师傅的车了,应该给她礼遇,让她坐在后排领导位上。
而自己则应该陪坐副驾驶座。
所以等赵师傅照顾垚垚坐在后排后,丽芳自己就走到了副驾驶旁准备上车。
这时,沉默如山的赵师傅突然开口说:‘坐后面去吧。’声音不大,但足以让丽芳听清。
丽芳不明所以,连忙退到后门上了车,和垚垚并排坐下。
赵师傅绕到副驾把门打开,对吴姐说:‘上来吧。’说着就用手挡在车门的上面边框上。
吴姐上车后就把窗户摇了下来。
丽芳顺着吴姐的目光看过去,下午四点的阳光正好,院门口两棵树绿叶婆娑,周围环境一派生机。可站在车外的老夫妇俩看起来却如此落寞孤独。
李老爷子夫妇和吴姐对视着,都不说话,老爷子夫妇的眼底有太多不舍。
好一会儿,李老爷子无声的轻轻挥了挥手。赵师傅就像得到命令的战士一样,发动车子缓缓前行。
吴姐把脸贴在窗口,手伸出窗外挥了挥,丽芳看到她面如满月的脸上有泪水滑落。
车子慢慢加速,驶过几家邻居门前,到了小李先生的别墅前,赵师傅又放慢了车速。
随着车子驶过去,吴姐把脸转回了车内,赵师傅无声的递过一张纸巾,吴姐接过去开始擦着泪水。
赵师傅侧头看了一眼吴姐,升上她那边的车窗。
离别总是伤感的,可离别又是永恒的。
一路并无太多的话,大家不过随意聊了一些航班时长之类的闲话。
车内,张学友的那首《祝福》轻轻流淌着,赵师傅侧头看了身旁的吴姐一眼,轻声说:‘你们那边这几天下雨,应该需要穿薄外套。’
丽芳惊诧于赵师傅居然会查吴姐老家的天气预报。
吴姐说道:‘都带了。’
到了机场,赵师傅停好车,去后备箱和行李同时拿出来的,还有一大袋广东特产和吃的喝的。说是自己给吴姐买的。
丽芳是空手来送的,有些不好意思。
吴姐好像看出了丽芳的心思,微笑着说:‘你看,老赵买的这些我都拿不了。就几个小时的航程,还有飞机餐,吃不了。’
发现航班晚点,丽芳心里居然有点小开心,可转头一看,吴姐的表情难掩失落。
垚垚今天一直很安静的靠吴姐坐着。
终于到时间了,一行人都站了起来。
赵师傅拉着行李箱,吴姐蹲下身子,抱了抱垚垚说:‘好孩子,再见了。’
垚垚问:‘吴奶奶,你真的不会再来我们家了吗?。’
吴姐点点头站起来,从赵师傅手里接过行李箱,朝三人挥了挥手,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是再平常过来的送别,可看着吴姐的背影,丽芳的眼睛到底还是模糊了。
三个人出了停车场,外面已经是华灯初上。
也许是车内过于安静,赵师傅说:‘垚垚,你以后想你吴奶奶了怎么办?’
垚垚说:‘等我长大了会去看她的。’
赵师傅说:‘到那个时候你还记得她呀?’
垚垚说:‘当然记得呀,我小时候都是她做饭给我吃,还陪我睡觉。’
赵师傅轻笑一声不再说话。
丽芳闻言,泪奔。
孩子的心思是最简单的,所以他们更容易快乐。可丽芳知道,不出意外,这一次的再见,是不会再见。
想起以前在工厂时,也曾交过很多好朋友。一方辞职时会互换地址,互留电话,说好彼此联系,甚至说好以后会去对方的家里玩。
可最后无一例外都失去了联系,以前的手机是有漫游的。打工的人飘泊不定,四海为家。往往走一个地方就换一个手机号码。开始时,换了新号码会告诉对方,后来换来换去,就断了联系。那些伙伴全都散落在天涯。
现在虽说联系方式不会变了,可时过境迁,彼此还能有当初的心境吗?我们自己的手机联系人和qq、微信里躺着多少个久不联系的朋友,最熟悉的陌生人?
往事只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