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七零:科研大佬带飞签到锦鲤躺赢 > 第79章 蛛丝马迹,携手反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9章 蛛丝马迹,携手反击

系统同时发出的高危预警,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千临和白墨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们明白,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已经不再满足于旁敲侧击的试探,很可能正在酝酿更直接、更危险的行动。

千临首先行动起来。她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悄然进入实验室,目标是那几台“故障频频”的核心设备。她没有试图去“修复”它们,而是利用系统赋予她的超前知识和对设备的深刻理解,反向追踪那些“非自然干扰信号”留下的痕迹。

在x射线衍射仪的控制主板一个极其隐蔽的焊点下,她发现了一个比米粒还小的异常元件,其构造和材料都与设备原有的设计格格不入。这绝不是这个时代应有的产物!它像一个微型的信号接收和发射器,巧妙地利用设备自身的电源,周期性地发出低频干扰脉冲。

【系统分析:该元件包含微型处理器及定向能发射模块,技术水平超越本时空约20-30年。推测为外部植入。】

千临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微型元件取下,放入特制的屏蔽盒中。这不仅是敌人动手的直接证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口!通过分析这个元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或许能反推出敌人的技术特点,甚至找到克制的方法。

随后,她在其他几台设备上也陆续发现了类似的、但形式更加隐蔽的微型装置或软件后门。敌人显然是处心积虑,布下了一张严密的干扰网。

回到宿舍,千临立刻将这些发现通过加密渠道告知了白墨,并附上了那个异常元件的初步分析数据。

白墨收到信息时,也刚刚完成了对自己宿舍和医院办公室的初步排查。她利用系统提供的探测图纸,用从废旧收音机里拆下来的零件,组装了一个极其简陋但有效的信号探测器。果然,在她的办公桌底下靠近墙角的位置,探测器发出了微弱的警报声。

她没有轻举妄动,而是仔细观察了周围环境。那个位置非常刁钻,不像是临时起意能放进去的。她联想到最近总有借口来她办公室“借东西”或“问问题”的某个后勤科干事,心里有了计较。

结合千临发来的信息,白墨意识到,敌人不仅在科研领域下手,连医院这边也没有放过。他们的目标,可能不仅仅是千临的科研成果,还包括她在医疗实践中可能接触到的敏感信息,甚至……她们两人本身。

“必须反击。”白墨的眼神坚定起来。坐以待毙从来不是她们的风格。

她开始利用系统新奖励的【基础伪装术】和【加密通讯简易方法】。伪装术不仅仅是改变外貌,更包括改变行为习惯、声音语调,甚至信息特征。她开始刻意在与人交谈时,加入一些无意义的口头禅,走路的姿势也略作调整,让自己的“可预测性”降低。同时,她与千临的通讯,也开始采用更加复杂、需要结合特定时间和事件才能解读的加密方式。

千临那边,则开始着手设计【数据清除工具】和【反跟踪装置】。数据清除工具不仅能彻底删除电子数据,更能模拟出“正常损耗”的假象。反跟踪装置的概念图则更加超前,涉及到利用环境噪音进行信号干扰和制造虚假目标。虽然以目前的条件无法完全实现,但其核心思路给了千临很多启发。

姐妹俩就像两名经验丰富的特工,在各自的阵地上,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超前的智慧,悄无声息地布设着反击的陷阱。

与此同时,冯毅的调查也有了新的进展。他通过对基地和工厂近期所有异常事件进行交叉比对和逻辑分析,发现了一个可疑的交集点——所有的“意外”或“故障”,似乎都与一个名叫“王建国”的高级工程师有关。

这个王建国,就是之前旁敲侧击试探千临的王工。他是基地元老级的技术专家,业务能力强,人缘也好,平时表现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乎没有任何污点。但冯毅发现,在几次关键设备“故障”发生前后,王建国都恰好在附近出现过,理由都合情合理,比如“检查线路”、“指导年轻同志”。而且,有一次通讯线路串扰时,监控日志显示王建国曾在总机房附近逗留过一段时间。

更让冯毅警惕的是,他查到王建国的儿子前段时间生了一场重病,花费巨大,但王建国一个普通工程师的工资,是如何负担起那些昂贵的进口药物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关于他获得大额资助或借款的记录。

“团长,我怀疑基地里的高级工程师王建国,可能存在问题。”冯毅将他的发现和疑点汇报给了霍凌风。

霍凌风听完,沉默了片刻:“不要打草惊蛇。继续秘密监控,搜集更直接的证据。同时,查清他资金的来源,以及他近期所有对外联络的记录,特别是那些看似正常的信件和电话。”

“是!”冯毅领命,立刻部署了更严密的监控措施。一张针对王建国的天罗地网,正在悄然收紧。

而那位被盯上的王建国,对此似乎毫无察觉。他依旧每日准时上下班,对人笑脸相迎,甚至还主动找到千临,关心她的项目进展。

“小千啊,上次跟你说的那个模型参数调整,你考虑得怎么样了?”王建国依旧是那副“语重心长”的口吻,“我知道你有你的坚持,但有时候,适当的……嗯,灵活变通,对项目推进是有好处的嘛。你看,最近设备老出问题,进度已经有些滞后了,上面催得紧啊。”

千临抬起头,看着他那张“真诚”的脸,心里冷笑一声。狐狸尾巴,终于要藏不住了吗?这是在暗示她,如果不“合作”,设备问题就会继续,项目进度就会被拖延,责任最终还是会落到她头上?

“谢谢王工提醒。”千临面无表情地回答,“模型参数的调整,必须基于严谨的实验数据。至于设备问题,我相信组织上会解决的。项目进度,我会尽力。”她的话滴水不漏,既没答应,也没拒绝,更没表露出任何怀疑。

王建国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和阴翳,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嗯,你能这么想就好。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我,老同志嘛,总归有些经验能帮上忙。”

送走王建国,千临立刻调出了实验室隐藏摄像头的实时监控录像(这是她利用系统知识,在前几次“设备维修”后悄悄加装的)。录像清晰地显示,王建国在与她说话时,手指在口袋里似乎有微小的动作,像是在操作什么。

“果然是你。”千临的眼神彻底冰封。她将这段录像保存备份,同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型。既然敌人已经露出了马脚,那就将计就计,利用这个王建国,给他们送上一份“大礼”!

而在医院那边,白墨也终于抓到了“鬼”的尾巴。她利用那个简易探测器,确认了办公桌下的窃听装置,但她没有声张。几天后,她故意在办公室和张主任讨论一个“新发现”——她从一本古医籍里找到了一个治疗某种罕见血液病的古方,效果奇特,但需要一种非常稀有的药引,这种药引只在军工厂附近某个特定的、人迹罕至的山坳里生长。

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个古方和药引的神奇功效,以及那个山坳的偏僻和“据说还有野兽出没”。她知道,如果有人在监听,这个消息一定会被传递出去。

果然,两天后的一个下午,那个经常来她办公室的后勤科干事,请假了,理由是“家里有急事”。而白墨通过医院门口相熟的门卫了解到,那个干事是朝着军工厂后山的方向去的。

白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鱼儿,上钩了。她立刻将这个情况,连同那个后勤科干事的名字和基本信息,通过加密方式发给了千临,并附带了一句:“‘鱼饵’已撒,准备‘收网’。”

千临收到信息,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白墨的这个“引蛇出洞”之计,简单有效。她立刻将医院那边的线索,匿名转发给了正在全力追查王建国的冯毅。她相信,冯毅会将这两条看似不相关的线索联系起来。

一个针对科研核心的内部破坏者,一个窥探医院机密的后勤人员,他们之间是否有关联?他们的背后,又是谁在操纵?

姐妹俩的反击,已经悄然打响。她们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她们手中掌握的线索——那个超时代的微型元件,以及那个被引向后山的“探路者”,将是她们撕开黑幕的关键。

夜色再次降临,但这一次,空气中不再仅仅是压抑和凝滞,更增添了几分一触即发的紧张和……猎人布下陷阱后,等待猎物自投罗网的冰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