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们给他量过脉搏吗?”

白墨忽然问。

“量了,心率有点快,一百二十多。”

旁边的护士连忙翻看记录:

白墨没有说话,她的手指轻轻触摸战士的腕部。

脉搏细速无力。她又将手放在他的腹部,轻柔地按压。战士没有反应。

“白医生,看出什么了吗?现在最要紧的是降温。”

周芸有些不耐烦。

白墨没有理会周芸的催促。

她的目光落在战士的皮肤上,仔细寻找着什么。

终于,在战士的胸前,她发现了几处针尖大小的、暗红色的皮疹。

这些皮疹非常细微,如果不仔细看,几乎无法察觉。

“李主任,您来看这里。”

白墨指了指皮疹的位置。

李主任和周芸凑上前,推了推眼镜,借着抢救室明亮的灯光仔细辨认。

“这是……淤点?”

李主任的声音带着一丝迟疑。

瘀点,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的出血点,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或血管性疾病。

但战士的化验结果还没出来,也没有出血迹象,怎么会有瘀点?

“他的体温很高,但皮肤摸起来却有些干燥,不像普通高热病人那种湿漉漉的感觉。”

白墨继续说着自己的发现。

“颈部僵硬,这可能是脑膜受到刺激的迹象。”

“脑膜刺激?”

周芸的脸色变了。

“你的意思是……脑膜炎?”

脑膜炎是危及生命的急症,但症状多样,诊断困难。

在这个年代,一旦确诊,凶多吉少。

“结合高热、昏迷、颈部僵硬、脉搏细速,以及这些淤点……”

白墨沉声说。

“我怀疑……他不是普通中暑,也不是简单的脑炎。这很可能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此话一出,整个抢救室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烈性传染病,在这个年代堪称恐怖!

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李主任的脸色唰地变白了,周芸更是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流脑?!”

一个老医生失声叫了出来。

“不可能!流脑病人全身皮疹会很明显!而且传染性那么强,怎么可能只有这一个病例?再说,他的症状也不完全典型啊!”

“对啊,皮疹这么少,会不会是别的?”

质疑声此起彼伏。

对于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大家本能地感到恐惧,更不敢轻易下诊断。

而且白墨太年轻了,她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

“流脑的早期症状,皮疹可能不典型,甚至没有。”

白墨据理力争,语气坚定。

“淤点也是重要表现之一。而且高热、昏迷、脑膜刺激征都是典型症状。现在虽然只有一个病例,但不代表没有传染源,必须立刻隔离、立刻治疗!”

“隔离?这……”

李主任犹豫了。

隔离病人,牵扯到整个医院的布控,不是他一个科室主任能轻易决定的。

更何况,诊断还没有确诊。

“李主任,时间就是生命!”

白墨语气加重。

“流脑病情发展极快,一旦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确诊需要时间,但治疗一刻也不能等!请相信我,这病我见过!”

她当然见过,在原世界里,这种病虽然少见,但在医学教材里是重点章节,有非常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流程。

李主任看着白墨年轻却充满信心的脸,又看看病床上生命垂危的战士,内心挣扎不已。

相信一个刚来的年轻医生,赌上医院的名誉和病人的生命?

还是按部就班,等待化验结果,却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小李。”

一个资深的老专家在旁边低声对李主任说。

“这姑娘的诊断有道理,别耽误了,先按流脑的方向上药试试!宁可错治,不可耽误!”

听到老专家的话,李主任终于下定决心。

“白医生,既然你这么肯定,那你说,怎么治?”他深吸一口气,看向白墨:

“大剂量磺胺嘧啶!”

白墨毫不迟疑地说出了在这个年代治疗流脑的特效药。

“立即静脉推注,之后维持足够的血药浓度!同时配合退热、对症支持治疗!”

磺胺嘧啶!

这药不算稀有,但大剂量静脉推注治疗流脑,在这个年代还不是普遍的常规方案。

很多地方因为怕副作用,不敢轻易用大剂量。

“剂量呢?”

李主任追问。

白墨报出了一个剂量,比常规用量高出一截。

“这剂量……会不会太大了?磺胺嘧啶肾毒性很大的!”

周芸听了,脸色一变。

“情况危急,必须用足量才能迅速控制病情!副作用我会密切观察,随时调整。”

白墨坚持自己的方案。

“好!就按白医生的方案来!护士!备磺胺嘧啶!静脉推注!”

李主任看了看白墨,又看了看病床上的战士,咬了咬牙。

抢救室迅速忙碌起来。

白墨全程参与,她仔细计算药物剂量、配药、指导推注速度,每一个细节都盯得死死的。

她的沉着冷静和专业操作,让原本紧张的护士们也慢慢安定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治疗方案开始实施。

十分钟、二十分钟……奇迹发生了。

战士的体温开始缓慢下降,呼吸也变得平稳了一些,紧绷的身体似乎也放松了一点点。

虽然病人还没有苏醒,但这微弱的变化,却让抢救室里的医生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生命体征曲线的趋稳,又看向白墨,眼神里充满了震惊。

“真的……有效?”

周芸喃喃自语,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李主任也长舒了一口气,额头上满是汗珠。

他看向白墨的目光,已经完全变了。

那不是之前的审视,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劫后余生的佩服和感激。

“白医生……你立了大功了!”

李主任郑重地说。

“病人还没脱离危险,还需要继续观察。”

白墨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但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白墨在军区医院内科,彻底站稳了脚跟。

她用自己的实力,在生死关头,为自己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第二天,化验结果出来,证实了白墨的诊断——确实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军区医院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隔离检查,幸运的是,没有发现新的病例。

而那位战士,经过白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也在两天后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高烧退去,逐渐康复。

白墨“妙手回春”、“神医”的名声,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军区总医院,甚至惊动了院领导。

那些之前对她冷眼相待的同事,现在看她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和好奇。

周芸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谦虚而热情,主动向白墨请教诊疗经验。

孙前进如果在场,一定会感叹,他的“白大夫崇拜者联盟”又壮大了!

白墨的第一次亮相,堪称完美。

她在最关键的时刻,展现出了超越这个时代的医学水平,赢得了医院的认可和信任。

然而,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更高的平台,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复杂的环境。

军区医院,仅仅是她在这个时代施展拳脚的第一个“战场”。

与此同时,远在另一个院落的千临,却遭遇了不小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