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系统的声音恰到好处地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需求,触发特殊任务:财富积累(初级)。】
【任务要求:利用现有条件或签到系统提供的物资,在一个月内,通过合理合规的方式赚取现金十元。】
【任务奖励:生活物资大礼包(含粮油、布匹、日用品等),《家常菜谱大全(七零年代特供版)》一本。】
十元钱!
白墨心里小小地抽了一口气。在这个工人月工资普遍只有二三十块,一个壮劳力一天工分只值几分钱到一毛钱的年代,十块钱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一个月内赚到十块钱,难度可不小。
但奖励也很诱人。
生活物资大礼包能极大缓解她们的经济压力,而那本《家常菜谱大全》更是让她眼睛一亮。
她的厨艺虽然不错,但大多是星际时代的快手菜或者营养餐,对这个时代的“土味”美食了解不多,这本菜谱来得正是时候。
“干了!”
白墨下定了决心。
她仔细盘算着。
直接卖白面馒头或者白糖糕点?不行,太扎眼,容易引来“投机倒把”的嫌疑。
她需要一种更巧妙,更不容易引起非议的方式。
有了!她想到了靠山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玉米面饼子和窝窝头。
如果,她能用同样粗糙的玉米面,做出更好吃的口感呢?
说干就干。她从系统空间里“偷渡”出一点点白面粉和一小撮白糖,又找狗蛋娘换了些新鲜的玉米面。
回到知青点,她开始尝试。
她将少量白面粉掺入玉米面中,增加面团的筋性和细腻度;
又用极少量的白糖和温水化开,与面粉混合,提升一丝微甜的口感,并利用糖分帮助发酵。
她还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些杂粮面点技巧,尝试着用不同的水温和揉捏手法。
千临从外面回来时,正看到白墨满头大汗地在揉面,灶膛里火烧得正旺。
“做什么?”千临难得主动问了一句。
“试试改良版玉米饼。”
白墨抬头冲她一笑,脸上沾了点面粉,像只小花猫。
“成功了请你吃第一个。”
千临没说话,默默地拿起水瓢,去缸里舀水喝,眼神却不经意地扫过白墨手下那盆看起来比平时细腻一些的黄色面团。
经过几次尝试,白墨终于掌握了诀窍。
她没有做成规规矩矩的饼子,而是将面团搓成细长条,再两头对折,拧成麻花的形状,然后贴在烧热的铁锅内壁上,半烙半烤。
很快,一股混合着玉米面焦香和一丝淡淡甜香的味道,从知青点的烟囱里飘了出来,勾得人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当金黄诱人、外壳微脆、内里松软的“玉米麻花”出锅时,连一向对食物没什么特殊要求的千临,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尝尝?”
白墨拿起一个,吹了吹气,递给千临。
千临接过,咬了一口。
玉米的粗粝感被白面的细腻中和了许多,不再那么剌嗓子,反而有种独特的嚼劲。
最难得的是,那股恰到好处的微甜,如同点睛之笔,让原本寡淡的玉米面瞬间变得活色生香。
“还行。”
千临给出了评价,然后默默地吃完了整个。
白墨看着她的反应,心里有了底。
连千临都觉得“还行”,那拿到外面去,肯定能受欢迎。
第二天傍晚,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三三两两地扛着农具往家走。
白墨用一个小篮子装着十几个刚出锅还热乎的玉米麻花,来到了村口大槐树下。
这里是村民们歇脚聊天的聚集地。
她没有吆喝,只是将篮子放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自己则坐在树下,和相熟的几个婶子大娘闲聊。
很快,那股不同寻常的香味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哎,白知青,你这篮子里装的啥?咋这么香?”
狗蛋娘好奇地凑过来。
“我自己瞎琢磨的玉米面点心,叫玉米麻花,婶子尝尝?”
白墨笑着拿起一个递过去。
“哎呀!这…这真是玉米面做的?咋这么好吃嘞!又香又软乎,还甜丝丝的!”
狗蛋娘也没客气,接过来咬了一大口,眼睛顿时就亮了。
她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更多人围观。
“俺也尝尝!”
“白知青,给俺也来一个!”
白墨笑着,一个一个地递出去。
“大家尝尝鲜,提提意见。”
她带来的十几个玉米麻花,转眼间就被分食一空。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纷纷打听这麻花是怎么做的。
“就是多揉了几遍,火候掌握得巧了点。”
白墨只是笑着说,绝口不提白面和白糖的事。
这时,张顺媳妇,一个手脚麻利的媳妇子,摸着自己瘪瘪的肚子,咽了口唾沫,试探着问:“白知青,你这麻花……卖不卖?俺家娃子嘴馋,俺想买两个回去给他尝尝。”
“这……就是自己做了点尝尝,也没想着卖……”
来了!白墨心里一动,面上却有些为难。
“卖吧卖吧!白知青,这手艺,不卖可惜了!”
“是啊,多少钱一个?俺也要两个!”
大家纷纷附和。
白墨沉吟了一下,伸出一个手指头:“这个头小,费不了多少面,就……一分钱十个,或者拿两个鸡蛋来换也行。”
一分钱!或者两个鸡蛋!
这个价格,对于一个新奇又美味的点心来说,绝对不贵,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公道了。村民们家里或许缺现金,但鸡蛋还是能拿出来的。
“俺要二十个!”
“俺拿鸡蛋换,换十个!”
“还有没有了?明天还有吗?”
场面顿时热烈起来。
白景事先有准备,从篮子底下又拿出三十来个。
这次,她开始一手交钱(或鸡蛋),一手交货。
旁边的千临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她没说话,只是站在白墨身后不远处,目光平静地扫视着热情的村民和白墨手里的钱、蛋。
很快,白墨带来的所有玉米麻花都销售一空。
她数了数手里的“战果”:七毛五分钱,还有二十多个鸡蛋。
第一次“摆摊”,大获成功!
离十块钱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村民们心满意足地拿着麻花散去,一边走还一边回味着那香甜的滋味。
然而,在大槐树的另一侧阴影里,林晓燕和另外几个女知青冷眼看着这一切,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嫉妒和不屑。
“哼,不就是放了点糖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个女知青酸溜溜地说。
“就是,不好好下地挣工分,搞这些投机倒把的名堂,我看她就是想偷懒!拿集体的粮食做人情,现在还公开卖钱,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林晓燕咬着嘴唇,低声说道。
“可不是,你看那些村民,一个个跟没吃过东西似的,都被她收买了。”
“走,我们回去,眼不见心不净。”
林晓燕拉着同伴,转身就走,心里却像堵了块石头。
凭什么白墨就能这么轻易地获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自己累死累活,却始终像个外人。
白墨自然也注意到了林晓燕她们不善的目光,她心里微微一沉。
她知道,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买卖”,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扣上不好的帽子。
赚钱的路子是有了,但如何才能做得更长久、更安全,不引起非议,甚至能将这种行为合理化?
白墨看着篮子里沉甸甸的鸡蛋和那几张带着体温的毛票,陷入了沉思。
这第一步虽然成功了,但接下来的路,恐怕需要更加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