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吓坏了吧?”

千临摇摇头,看着白墨,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她的闺蜜白墨,无论在哪里,都这么厉害。

同时,她也在思考。

白墨的医术能救人于危难,而她的知识,或许能从根源上改善这里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

两人回到知青点。

白墨借口去放东西,回到屋里,立刻将系统奖励的药品包取了出来。

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退烧针剂、止痛片、消毒药水、纱布、绷带…

看着这些在这个年代堪称“神药”的东西,白墨知道,她必须小心再小心。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些东西一旦暴露,带来的可能就不是感激,而是无穷无尽的麻烦了。

她将药品仔细分类,藏在了床铺最深的稻草下面,又用几件旧衣服盖好。

那本《赤脚医生手册(增补版)》则被她塞进了贴身的口袋里。

白墨的医术,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靠山屯。

“活菩萨”、“神医”的名号,开始在村民口中流传。

甚至,连邻近的几个村子,也隐约听说了靠山屯来了个医术高明的女知青。

名声带来了尊敬和便利,但也像一盏明灯,将她置于了更显眼的位置。

白墨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渐渐沉寂下去的村庄,心里有种预感。

平静的日子,或许不会太久了。

接下来的路,会更顺畅,还是更坎坷呢?

第五章 后续与发酵

狗蛋家。

炕烧得暖烘烘的,狗蛋裹在被子里,小脸蛋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烧已经彻底退了,呼吸平稳,睡得正香甜。

狗蛋娘坐在炕沿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儿子,仿佛怎么也看不够,脸上是失而复得的后怕和庆幸。

狗蛋爹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是难得的放松。

白墨又给狗蛋检查了一遍,体温正常,颈部僵硬感消失,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恢复得还行。”

白墨收起那个老旧款式的听诊器。

她之前找了个借口,只说是下乡前家里人给寄过来的东西,压在箱底忘了,前阵子千临去镇上取包裹才一并拿回来。

这东西稀罕,不能不解释,也不能解释太多。

“这几天还得仔细照看着,吃的弄清淡些,别让他到处跑,多喂点水。”

她嘱咐狗蛋娘。

“哎!哎!俺都记下了!”

狗蛋娘连忙点头,看白墨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白知青,这…这救命的大恩,俺们……”她说着,眼圈又红了,转身就要去翻箱倒柜。

“婶子,您别这样。”

白墨赶紧拦住她。

“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再说,我也是运气好,正好手里有那么点对症的东西。”

她指了指桌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纸包,里面是她偷偷用系统里的青霉素片碾碎后,混了点面粉做掩饰的“药粉”。

她叮嘱狗蛋娘按时按量,用温水调开给狗蛋喝下,只说是“巩固疗效的祖传方子”。

狗蛋爹掐灭了烟袋,站起身,搓着手,瓮声瓮气地说。

“白知青,大恩不言谢…家里也没啥好东西…这只老母鸡,刚开始下蛋,你和千知青拿去补补身子…”

他说着,就要去院里抓鸡。

“叔,真不用!”

白墨哭笑不得,这老乡也太实诚了。

“鸡您留着,给狗蛋攒鸡蛋补身体。要是真过意不去,以后狗蛋攒下的鸡蛋,匀我们几个尝尝鲜就行。”

推辞了半天,狗蛋爹娘才算作罢,但那份感激,沉甸甸地落在了白墨心头。

她知道,这份情谊,比什么物质都珍贵。

离开狗蛋家,白墨感觉脚步都轻快了些。

能用自己的能力帮到人,这种成就感,让她心里暖洋洋的。

回到知青点,千临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那本《常见金属材料手册(基础版)》,看得异常专注。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安静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听到白墨进屋的动静,她抬起头,清冷的眸子里似乎有微光闪动。

“看完了?”

白墨笑着走过去。

“嗯。”

千临合上手册。

“有点用。”

她的评价一如既往的简洁。

但白墨知道,“有点用”这三个字,从千临嘴里说出来,已经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那这个呢?”

白墨又把那套简易测绘工具递过去。卷尺、角尺,在这个年代,也算是稀罕物。

千临接过,手指拂过冰凉的金属表面,眼神亮了亮。

“不错,这个方便。”

她掂量了一下卷尺,随手拉开,尺带“唰”地一声弹出,精准地停在某个刻度,又“唰”地收回。

白墨看她难得流露出一点兴趣,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队长那边把木料和旧铁器都送来了,就在院子角落堆着。铁匠铺那边,老王头也打过招呼了,你可以随时过去用他的炉子和风箱。”

老王头是村里的铁匠,一个脾气有点倔,但手艺不错的老头。

昨天赵铁柱领着千临去认过门,老王头一开始还挺瞧不上这个“女娃娃”,觉得她能懂什么打铁的活计。

结果千临只是扫了一眼他铺子里的工具和半成品,随口指出了几处火候和锻打上的瑕疵,说得老王头一愣一愣的,当场态度就变了,从怀疑变成了好奇。

千临点了点头,站起身。

“我去看看。”

她显然已经迫不及待要去施展拳脚了。

看着千临走向院子的背影,白墨嘴角弯了弯。

她的闺蜜,终于要有用武之地了。

接下来的几天,靠山屯呈现出一派奇异而和谐的景象。

东头,狗蛋家不时传来孩子欢快的笑声,狗蛋彻底好了起来,又能满村疯跑了。

狗蛋娘见人就夸白知青医术高明,心肠又好。

连带着,村民们看白墨的眼神越发尊敬,家里有点什么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愿意来找她说说,不求药到病除,只求她给句安心话。

白墨乐得如此。

她拿出那本《赤脚医生手册(增补版)》,结合自己原有的医学知识,开始有意识地向村民们普及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

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要烧开,注意灭蚊灭蝇,伤口要及时清理消毒等等。

这些在后世看来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这个年代,却是很多人闻所未闻的。

她不指望立刻改变什么,但潜移默化,总能起点作用。

她还利用系统空间里的一些廉价草药种子,在知青点屋后开辟了一小块药圃,种上了些常用的清热解毒、止血消炎的草药,也教一些愿意学的妇女辨认。

她的行为,赢得了更多的好感。

人们不再仅仅因为她“救了狗蛋”而敬畏她,更因为她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而亲近她。

当然,她始终小心翼翼,绝不碰触自己无法解释来源的“神药”,只在万不得已时,才极其隐蔽地动用系统里的资源。

西头,知青点院落的一角,则成了千临的专属“科研基地”。

赵铁柱特意让人用木板给她围了个简易的工作棚,挡风遮雨。

里面堆放着队长划拨的木料和搜罗来的各种废旧铁器——犁头、锄刃、马蹄铁,甚至还有几节锈迹斑斑的铁轨。

千临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