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铁山的声音在村委会内回荡,村民们交头接耳的议论声渐渐平息。

阳光透过窗户上的霜花,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铺了一层碎金。

火盆里的炭火“噼啪”作响,火星四溅,映照着每个人期待的面庞。

“畜牧养殖组组长由刘桂兰担任,”

陈铁山的声音沉稳有力。

“她是咱们村医张宏发的结发妻子,不仅精通兽医,先前也是在管理咱们村子的牲畜,经验十分丰富!”

坐在第三排的刘桂兰惊讶地抬起头,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她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我……我这把年纪了……”

她喃喃自语,声音却掩不住喜悦。

“桂兰婶子,您就别推辞了!”

人群中有人喊道。

“去年要不是您,咱们村那场牛瘟可就糟了!”

刘桂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眼角挤出几道深深的鱼尾纹。

她站起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咔哒”声,但腰板却挺得笔直。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身上,为她镀上一层金边,连那些白发都变成了耀眼的银丝。

“农田基建组由前任粮产组组长周海担任组长,”

陈铁山继续宣布。

“这些日子,他们已经建了足足8个温室大棚,对咱们村的基建工作也已经相当熟悉!”

周海从座位上站起来,这个沉默寡言的汉子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粗糙的大手不自觉地摩挲着膝盖上的老茧,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印记。

阳光照在他黝黑的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手工组由赵金花担任组长,”

陈铁山说着看向坐在前排的赵金花。

“她虽然是咱们村长的母亲,但举贤不避亲!她的手艺大家有目共睹。”

赵金花微微颔首,发髻上的银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她从容地整理了一下衣襟,手指上的顶针泛着金属的光泽。

村民们纷纷点头,谁都知道赵金花的针线活是村里最好的,连县里的裁缝都自愧不如。

“采猎组组长,”

陈铁山顿了顿,环视一圈。

“我没想到合适的人选,但我觉得如果咱们的村长宋振不站上这个位置,恐怕其他人,也不敢担任这个位置了吧?”

屋内顿时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宋振轻咳一声,站起身来,阳光在他挺拔的身影上流淌。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角落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身上。

“采猎组我一定会多加照顾,可我工作繁忙,平日未必能照顾得过来……”

宋振的声音温和却坚定。

“我推荐一个人,孙生爷爷,你是与我爷爷同一批的猎户,若不是上了年岁,这进山打猎,定然也是难不倒您。”

孙猎户缓缓站起身,老旧的棉袄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他拄着一根磨得发亮的山核桃木拐杖,脸上的皱纹像是树皮一样深刻。

“振子,我明白你的好意,可我毕竟年岁大了,进不了山了!”

老人的声音有些沙哑,却依然洪亮。

宋振走到老人身边,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地上,一长一短,却都笔直挺拔。

“孙生叔,我们的组长负责管理,到时候要是进山,我会亲自带队,”

宋振的声音充满敬意。

“您老不用不好意思,论资历,这个位置,非你莫属!”

屋内安静下来,连火盆里的炭火都停止了爆裂。

所有人都注视着这对老少,仿佛看到了靠山屯猎户精神的传承。

阳光透过窗户,在两人之间洒下一道金色的光柱,细小的尘埃在其中飞舞。

“行吧!”

孙生终于点了点头,花白的胡须随着动作轻轻颤动。

他慢慢坐回座位,拐杖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阳光照在他布满老人斑的手上,那些伤痕记录着无数次与野兽搏斗的经历。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念出,被点到的人或惊讶或自豪地站起来,在众人的掌声中接受任命。

阳光在他们身上流转,为这庄严的时刻镀上一层金边。

屋内的温度似乎都升高了几分,连窗上的霜花都开始融化,形成细小的水珠,顺着窗棂缓缓流下。

“各组的具体工作安排,会后由组长和村委会详细讨论。”

陈铁山收起名单,转向宋振。

“宋村长,你有什么要补充的?”

宋振站起身,棉袄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环视屋内,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期待。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半边脸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他的目光从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上掠过——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有正值壮年的汉子,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我只有一句话,”

宋振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在安静的屋内回荡。

“感谢大家的信任,我们一定会让靠山屯的日子越过越好!”

掌声如雷,震得屋顶的灰尘簌簌落下,在阳光中形成细小的金色漩涡。

火盆里的炭火似乎也被感染,突然“噼啪”一声爆出几颗火星,像是小小的礼花。

窗外的麻雀被惊得飞起,翅膀拍打的声音清晰可闻。

陈铁山拍了拍手,继续说道:

“接下来,我要说第二件事。这可是一件大喜事!”

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提高,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昨日刘洪局长到我们村委会,交给了我们一项任务,经过县里研究决定,将靠山屯定为全县有机化肥试点村!”

屋内顿时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人激动地拍打膝盖,有人不敢置信地揉着眼睛,还有人已经开始计算能赚多少工分。

火盆里的炭火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热情,“噼啪”爆出更多的火星。

宋振站起身,双手虚按示意大家安静:

“县里给咱们的任务很重,需要生产足够供应周边五个公社的有机肥。每十斤有机肥兑换一个工分,另外还有现金和粮票补贴!”

赵金花在座位上悄悄抹了抹眼角,阳光照在她湿润的眼睛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周海已经开始和身边的人低声讨论扩建肥场的事,粗糙的手指在膝盖上比画着尺寸。

刘桂兰则若有所思,显然在考虑牲畜粪便的收集问题。

“县里还特批了两辆拖拉机,”

宋振继续说道,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提高。

“专门用于运输有机肥!”

这下连最稳重的老人都坐不住了,屋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震得窗棂嗡嗡作响。

宋振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得厉害,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每个人激动的脸上,像是点燃了一团希望之火。

“现在需要暂时组织三支队伍,等到农田基建小组组建完毕后,这份工作将大部分由该小组担任完成。”

宋振的声音沉稳下来。

“至于这三支队伍,第一支负责收集全村的牲畜粪便以及将粪池中的粪便集中管理;

第二支负责建设生产厂房和装袋工作;

第三支负责运输,需要二十个壮劳力。”

陈铁山接过话头:

“愿意参加的现在就可以报名,工分按最高标准计算!完成的好,可优先加入农田基建组!”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在屋内回荡。

立刻有十几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报名。

阳光照在他们年轻的脸上,勾勒出朝气蓬勃的轮廓。

老人们则低声讨论着这个好消息,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