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 > 第81章 “题海战术”和“套路总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1章 “题海战术”和“套路总结”

客栈的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赵永、陆飞和石岸三人像三只刚出笼的雀儿般涌了进来,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赵永一马当先,眉飞色舞,声音都扬高了八度。

“徐大哥!你不知道!我爹他看了《西游记》之后,那表情!啧啧,简直是……是五体投地啊!说我们能遇上你,是祖宗烧高香了!”

赵永说这话时心中可谓是得意非凡,以前老头子总说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这回傻眼了吧!他赵永,也是能干大事的人!虽说这都是徐大哥的功劳!

石岸也连连点头,憨厚的脸上满是喜色。

“是啊是啊!我爹也是,当场就叫人取了一百两银子,还有好些珍玩绸缎,非要给徐大哥送来,说是程仪!还说要跟我好好学学,怎么跟徐大哥这样的人物结交!”

陆飞虽然不如他们二人那般张扬,但眉宇间的喜悦也是藏不住的。

“刘夫子也夸了我们的字……虽然还是说我们文采差了些,但对徐大哥的故事,那是赞不绝口!”

陆飞看向徐锋的眼中满是感激,若非徐大哥,他们也没有机会进入明华书院,更加不可能让刘夫子这等大儒指点他们,这份恩情,陆飞铭记于心!

徐锋含笑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汇报,看着他们眉开眼笑的模样,心中竟也生出几分“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

这三个家伙,虽然底子薄,但胜在赤诚。

然而,这股欣慰刚升起,他神情忽地一僵,他们把自己当兄弟,自己难道把他们当儿子了?

徐锋掩嘴咳嗽了两声,目光陡然锐利起来,扫过三人。

“行了,接下来我还有别的生气要宣布!”

三人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严肃吓了一跳,叽叽喳喳的声音戛然而止,面面相觑,有些不明所以。

徐锋放下手中的书,指尖在书页上轻轻一点。

“莫要忘了,再过不足半月,便是书院的旬试。我之前交代你们的课业,做得如何了?”

此言一出,方才还兴高采烈的气氛瞬间凝固。

赵永脸上的笑容僵住,但旋即又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徐大哥放心!您让我们做的那些往年旬试的考卷,我们早就做完了!每一份都做了不下三遍!”

赵永心中松了口气,还好他做完了,不然这会儿可就抓瞎了!不过,那些题目翻来覆去地做,真有点腻歪。

石岸也赶紧点头附和。

“嗯嗯!都做完了!有些题目,我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是在哪一年的哪一份考卷上!”

陆飞却皱起了眉头,有些迟疑地开口。

“徐大哥,恕我直言……咱们这般,将往年的考题死记硬背,当真……当真管用么?万一今年旬试,题目全然不同呢?”

“若是碰上新题,我等岂不是束手无策?这种方法,总觉得有些……取巧。”

徐锋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

“管用?当然管用。”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过来人的笃定,“你们可知,这世上有一种法子,叫做‘应试之法’。纵然考题千变万化,其考核的核心,其出题的脉络,往往有迹可循。一遍遍地做,不是让你们死记答案,而是让你们熟悉它的‘套路’。就算不是原题,也能触类旁通,找到破解的法门。”

徐锋心中暗道:这便是后世应试教育的雏形了。

对付这种科举考试,短期内,“题海战术”和“套路总结”无疑是最有效的。

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变得锐利。

“那么,我让你们背的《四书五经》,又如何了?”

这下,三人脸上的表情都有些不自然起来。

赵永挠了挠头,嘿嘿干笑两声。

“应……应该差不多了吧?每日都有背的。”

石岸也小声咕哝:“大部分……大部分都记住了。”

陆飞则老实回答:“有些篇章,还不大熟练,容易混淆。”

三人颇为忐忑地看着徐锋,背书可比做题枯燥多了,而且那些经义,拗口得很,记得头昏脑胀。

徐锋眉头微蹙,但旋即又舒展开来,语气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

“‘差不多’可不行。旬试之时,考官兴许会将《论语》中的一句,与《孟子》中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句,放在一处,让你们阐释其微言大义。届时,你们若连出自何处都分辨不清,又谈何应对?”

虽说这个朝代还没有,但是徐锋清楚他穿越过来的历史上,就有这种题目。

这是因为随着科举次数的增多,四书五经的字数却又是固定的,考官无从出题,只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徐锋也是为了给他们提前打一枚预防针。

“啊?!”三人闻言,齐齐失声,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将两句不相干的话放一起考?这是什么考法?他们闻所未闻!

赵永瞠目结舌:这……这不是为难人吗?书还能这么读?考官也太损了吧!

陆飞眉头紧锁,将不相干的句子联系起来……这考的不仅是记忆,更是理解和联想的能力啊!徐大哥果然深谋远虑!

石岸一脸茫然:完了完了,我脑子不够用……

与此同时,明华书院,刘夫子清静的院落里,却迎来两位愁眉不展的客人。

正是负责此次旬试出题的王夫子和张夫子。

“刘院长,您可得给咱们拿个主意啊!”王夫子一脸苦相,手中拿着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经义,“这《四书五经》里的句子,但凡能拿来出题的,这些年都快被咱们翻烂了!再出,不是重复了往年的旧题,便是实在寻不出什么新意了。”

张夫子也连连叹气,

“是啊,刘院长。若只是寻常考核倒也罢了,可旬试关乎书院颜面,也关乎学子们的前程,马虎不得。我二人这几日是绞尽脑汁,头发都快愁白了。”

王夫子和张夫子对视一眼,每岁旬试,这出题简直是场煎熬!生怕落了俗套,又怕太过刁钻,难为学生。

刘夫子捻着胡须,神色意味深长,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老夫记得,许多年前,朝廷恩科,曾有过一次别出心裁的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