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时,裴之的电话响了,正是李秀芬打来的。
李秀芬说她小姑子的厂能接这单,不过因为裴之要的量少,价格会比正常订单高一些。
具体价格什么的需要裴之自己去谈,李秀芬给了裴之一个座机号,让裴之联系他。
裴之没有迟疑,挂了李秀芬的电话就打了过去。
对面是个男士,裴之先做了个自我介绍,又说听朋友说他们厂里接电脑刺绣的加工,想问问给不给加工,又说了自己的要求。
对面沉默了一会儿,跟裴之说可以加工,但有数量要求,一个图案至少要两百片,总数量不能低于5000片。
裴之忙问大概价格,3cm以内的绣片是三毛钱一个,5cm以内的绣片四毛一个,而且他们都是直接把刺绣加工到衣服上,所以他们不管裁剪,只能把绣片直接加工到布匹上,裴之拿回来自己裁剪。
裴之思索片刻,觉得虽然贵点,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她也不一定有机会再找到第二家能帮忙加工的了,便说等设计稿画好了跟他联系。
接下来就等崔壮志的图案初稿了,裴之搓搓手,又双手合十。
希望一切顺利!
周三中午放学,裴之在学校门口看到了赵喜梅和元元,俩人还是站在上次的位置,一样大包小包,三个人把东西放下后去了川菜馆吃饭,这次裴之就点了个微辣的干煸鸡块,再辣的没点,因为她口腔溃疡犯了。
三个人吃完饭后,又回了裴之住的地方,裴之该洗的厚衣服忘拿了,赵喜梅拿回家去洗,要不然裴之真没时间,水也很凉。
周四中午吃饭时间,裴之接到了崔壮志的电话,十个图案已经按照裴之的要求画好了,两个人约好下午放学的时候看稿子。
裴之不知道崔壮志长啥样,只能让杨乐乐放学等她一起出校门。放学走到校门口,杨乐乐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马路对面的表哥,实在是他太显眼了,一个大红色的长款羽绒服,围了个咖色的围巾,接近一米八的身高站在一群初中生里,鹤立鸡群。
裴之让杨乐乐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今天不回家吃饭了,随后三个人去了附近的一家拉面馆。
三个人点完餐后,崔壮志就从书包里拿出来他的图稿,放在刚才擦干净的桌子上。
每个图案都是四五厘米大,都是按照裴之的要求画的,虽然小但是也很生动,圆滚滚的都很可爱,颜色填充的也很合适,明亮鲜丽,总之裴之很满意。
本来裴之还担心万一和一些动漫里的太过相似会牵扯到版权问题,但她没想到崔壮志能画的这么可爱,还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爽快的从钱包里掏出两百块递给崔壮志,“感谢崔哥,画的太好了,很满意!”
崔壮志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裴之把崔壮志的图稿收起来放进书包里,然后又提出想要再约二十个图案,类似这种的都可以,有小人物或者花花草草,或者是考试顺利这一类的艺术字也可以,崔壮志记下了裴之的要求,三个人就开饭了。
这家新开的面馆分量实在的很,裴之八块钱的炸酱面上铺了一层的肉酱,裴之吃饭中途借口买水喝把账给结了,顺便又买了三瓶橙汁。
三个人吃完饭走出面馆的时候崔壮志还有些不好意思,他吃完饭去结账的时候才知道裴之已经结过了,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请他吃饭,他觉得脸都臊红了。
三个人互相告辞后,裴之和杨乐乐就回了学校,还有晚自习呢!
周五中午,裴之给刺绣厂的打了电话,图案已经设计好了,但是裴之想让他做个样品出来看看,几千个刺绣贴钱是不多,但是万一货不对版,弄了也是浪费。
刺绣厂的要裴之把图案寄过去或者发邮件过去,新华书店旁边有一家照相馆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给发邮件,想发图片也只能周天放假了,裴之只能按下心里的焦躁。
周天上午裴之写完作业就去了新华书店附近的照相馆,照相馆新开了没多久,老板是个年轻男人。
四张图片加上发送邮件,老板一共收了裴之五块钱,这个价格真是相当实惠。
裴之发完邮件后就给刺绣厂的打了电话,那边说等半个多小时做出来两个,随后发图片给裴之看。
裴之就在照相馆里等着,和没活儿干的老板侃大山。
老板说他去年大学毕业,上的传媒学院学的摄影,本来想进剧组拍电视剧,但是工作太难找,家里人也生病了,只能回乡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干脆自己开个照相馆,平时接点小活儿糊糊口,也方便照顾家里。
裴之翻了翻他拍过的照片,拍摄技术看着挺好,客户的服装造型太拉胯了。
裴之想起来上辈子和她合作的那个摄影朋友,就和店老板说,“哥,你这技术挺好的,就是服装和造型有点拉跨,你既然是传媒学校出来的,那你审美肯定能过得去,为啥不弄点古装衣服和新潮的衣服拍艺术写真呢?”
店老板挠挠头,“你也看了,这店就我自己,搞不了写真啊,我又不会给人家化妆,地方也不大。”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你不会化就请会化妆的来啊!现在化妆师工资也不高吧?”
店老板低头翻了翻裴之手里的相册,“工资是不高,就怕请到的不专业,我就会搞摄影,别的都不懂。”
裴之想了想,“你家里有没有十六七岁退休失业的小女孩?”
店老板点点头,“有,我一个堂妹还没成年呢,高三没读,上不下去了。”
“那你可以出钱送她去学化妆,然后,不用我多说吧?”
店老板沉思了一会,“你这主意不错!我出钱送她去学化妆,学成回来帮我店里搞造型,我再进些衣服,就能拍艺术写真了。”
裴之笑着点点头,“是啊,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爱美的人也多了,艺术写真肯定有市场。我看咱们县城有拍婚纱照的,但是还没有拍写真的,市里倒是有几家,但是价格不便宜吧?你技术好,再加上独特的造型,价格只要不太离谱,生意应该差不了。”
店老板越想越觉得裴之这个主意靠谱,原本毕业后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有了好发展,回老家发展的寥寥无几,他虽然失落但也想过要做出一番事业,可惜他只会摄影别的真没长脑子,如今被裴之点了一下,思路就打开了。
俩人聊了半个多小时,裴之接到了刺绣厂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