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 > 第217章 各位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各位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

沙瑞金示意李达康进一步阐述,高育良随即接过话头,高度赞扬易学习,提出干部选拔机制的问题,引发共鸣。

他指出,像易学习这样勤勉十余年的干部为何未能晋升?

沙瑞金点头表示赞同,二人默契配合,为后续行动铺垫。

省尾会议室,高育良继续发言。

“让我谈谈我的体会。”

“这些年,哪种工作最棘手?”

“我认为吴部长的任务最难完成。”

“干部调配确实不易,每个岗位都很重要。”

“选了这个,难免亏了那个。”

“但编制有限,这是现实。”

“我们的体制是金字塔结构。”

“越往上人数越少。”

“连身边的人都安排不好,谁还会记得我们易学习同志?”

“更何况,易学习同志从不跑关系、不送礼,一心只顾工作。”

“他的付出,组织上未必能看到。”

“因为组织是由具体的人来管理的。”

“由各部门和地区的主要领导负责。”

“如果你不去贴近他们,不常出现在他们眼前。”

“不将他们视为个人资源。”

“就很难进入上级的考察视野。”

沙瑞金缓缓接话说道:

“易学习同志只是埋头苦干。”

“总以为自己的努力会被看见。”

“可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

“受部门或地区一把手的影响。”

“你不主动靠近,不频繁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

“不把他们当作政治资本。”

“就难以进入选拔名单。”

高育良接着说道:

“书记说得对,若政治环境持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有些人拉帮结派,只信任自己圈子内的人。”

“至于那些心术不正、 ** 者。”

“完全不可能指望他们会任人唯贤。”

“这实质上是一种畸形生态。”

“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它迫使干部跑关系、送礼物。”

“而且什么都敢送。”

“有些女性甚至不惜出 ** 。”

“不良风气就是这样逐渐滋生蔓延,最终难以控制。”

“近年来,官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想提拔像易学习这样不跑不送的干部不容易。”

“能保持原职已属不易。”

“这也反映出汉东官场氛围还算端正。”

众人闻言皆笑。

李达康笑着接口:“我也谈谈看法。

刚才几位说的都有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像易学习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不能因此就否定我们的组织工作吧?”

田国富立刻反驳:“照这样说,今天研究易学习就没意义了。”

李达康摆手道:“国富书记误会了。

我还要补充一点,干部任免自有规章制度、选拔标准和考察程序,这些都在不断完善中。

春林同志身为组织部长,应该很清楚吧?”

田国富又挖苦道:“可关键在于这些制度有没有落实?落实得好不好?为何像易学习这样的好干部难以上位,而有些被群众多次举报的干部却一路升迁?这难道没有问题吗?”

组织部长吴春林也表态:“确实如此。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有人有后台、有政治资源。

像易学习并非个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这次能发现他这样的优秀干部,正因为我们严格遵守了组织人事制度。”

** 书记沙瑞金带头肯定:“春林同志,你们组织部这次做得很好,值得表扬!以后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达康同志,你接着说。”

李达康见局势紧张,便含糊回应:“我只是觉得……”

“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大家发表意见吧。”

沙瑞金坚持说道:

“达康同志,您和易学习共事过,对基层干部也比较了解。”

“谈谈您的看法。”

“畅所欲言,无话不说。”

“大家可以深入讨论,不必担心被打压或被指责。”

李达康接着说道:

“政治资源其实是相对的。”

“上级领导是下级干部的资源,下级干部同样可以成为上级领导的资源。”

“就像育良书记任用了易学习一样。”

沙瑞金点头表示赞同:

“达康书记的话很有道理。”

“育良书记,您怎么看?”

高育良笑着回应:

“从达康书记的角度看,确实如此。”

“我同意您的观点。”

得到两人认可后,李达康更加自信地说道:

“因此,在人事安排上,主管领导任用自己的熟人是可以理解的。”

“熟悉的人知根知底,能力如何心里有数。”

“用人时自然更放心。”

“各位觉得呢?”

“一把手责任重大,下面出问题,上面首先问责的就是他。”

“所以他必须启用熟悉的人。”

“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然而,钱秘书是李达康的反对者,立刻反驳:

“按您这么说,岂不是七大姑八大姨都能上来了?”

“这样我们还能安心吗?”

李达康反唇相讥:

“老钱,您这是强词夺理。”

“我并没有这个意思。”

钱秘书继续说道:

“行,我不争辩。”

\"达康书记,您对易学习了解吗?\"

\"您和他共事过,他还曾替您化解危机。”

\"他的为人您最清楚。”

\"你们的关系...\"

\"为何不将这位同志提拔上来呢?\"

\"由此可见,汉东确实存在派系主义和小团体现象。”

\"这一点您无法否认吧。”

李达康微微一笑:\"哪里有这么多派系?我们省本就是一片萍原。

再说,并非所有优秀干部都需升任高位。

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

高育良听不下去了,也想开口。

他知道李达康只是因为赵东来的落选而耿耿于怀。

他之前多次推荐赵东来,如今却被抹黑。

他的言辞不过是维护自身利益。

李达康这样说话实属不该,迟早会成为众矢之的。

新人求支持!

汉东省省尾某会议室。

钱秘书直言不讳:\"达康书记,为何不用易学习这样的干部,反而屡次推荐自己的心腹赵东来当副市长?\"

田国富随即附和:\"赵东来同志之前口碑不佳,在工作上的表现也不理想。

据说近期有所改善,但各方评价仍不一致,难以定论。

我认为不应授予副市级职务,还需进一步考察。”

听到这话,李达康意识到自己今日言语过多。

他只想着证明过往决定无误,结果竟陷入诡辩,引发公愤。

然而仔细想想,这并非他个人的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作用使然。

因为他并非一把手,手中权力有限。

若是换了沙瑞金来说这些话,

那又会是一番截然不同的言论。

但沙瑞金仍需维护李达康。

毕竟他知道,李达康是他看中的改革干将。

只是之前错用了那么几个人。

而赵东来的表现也不错。

因此无需过于追究。

于是缓和了语调说道:

“达康同志,你的见解很有道理。”

“不过有时也未必可行。”

“大家应畅所欲言,将此问题讨论清楚。”

众人发言结束后,

沙瑞金总结道:

“各位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

“干部任用一直有严格规定。”

“可长久以来未能有效落实。”

“为何会这样?”

“在汉中的某些阶段,组织部已不再是我们的组织部。”

“某种程度上,它成了某位一把手的私人部门。”

沙瑞金此话分量极重,

指向清晰明了。

几乎直指前任书记赵立春。

赵立春担任汉东省长、书记近二十年,

不正是长期存在这种情况?

提到某些阶段,还能是谁?

李达康和高育良听出了端倪。

他们紧盯着沙瑞金,

面露惊讶之色。

敏锐的高育良感到赵立春可能真的要倒台了。

毕竟沙瑞金来自京都,

他的意见代表京都的态度。

这样的话一出,基本等于给赵立春下了定论。

此刻两人唯有庆幸。

李达康更是感慨万千。

幸亏这些年他言行谨慎。

即便赵立春曾施压,他也扛住了。

否则下一个因政治受害的人,就是他自己。

沙瑞金说完后,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道:

“同志们,我们的组织绝不能成为个人的工具。

干部是属于党组织的,而非某人的家臣。

这种情况是否存在?我认为肯定存在。”

“有些干部崇尚圈子文化,整天想着攀关系、找门路。

某某是谁的人?某某又由谁提拔?到底该跟谁亲近?同志们,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一旦查案,往往牵连多人。

就像拔萝卜一样,带出泥来。

究其根源,是因为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

“目前,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依据选拔标准,经过全面考察,发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比如易学习。”

“路线明确后,干部是关键因素。

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若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用一拨不称职的干部,局面只会更糟。

群众不仅会批评你,还会指责相关方面。”

“因此,在干部任用上必须严格把关。”

“前几天,春林和国富联名向我推荐了易学习,这引起了我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