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萍严肃回应:\"你说的是常规情况。”
\"但现在情况特殊。”
\"我们必须保障举报人的安全。”
\"同时确保顺利调查丁义珍和欧阳菁的职务犯罪。”
\"因此,我们不仅要上报,还要将材料准备得更扎实。”
\"上报的罪名需重于市局所提。”
\"市局指控的罪名我现在可以明确告诉你。”
\"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若成立,蔡成功至少要入狱十年。”
\"但目前赵东来等人自行处理此事。”
\"蔡成功的实际罪名应为过失罪。”
\"他未料到汽油燃烧会造成如此严重后果。”
\"这样判刑三到七年即可。”
\"但我们上报的罪名。”
\"必须超过五年。”
\"这样才能由检察院主导侦查。”
\"此外,蔡成功还涉嫌二百万元行贿。”
\"这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一旦涉及国有资产。”
\"谁拥有办案权,自然不言而喻。”
\"无论如何,蔡成功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侯亮萍全力以赴投入案件侦办。
想到破案带来的成果就激动不已。
这将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祁铜炜。
所以侯亮萍充满干劲。
陆亦可趁机调侃他:
\"侯局长,你果然配得上姓侯。”
\"难怪大家都叫你猴子。”
\"人如其名啊。”
\"精明得像只猴子。”
说完,陆亦可带着案卷转身离开。
省尾地带,高育良办公室门前。
祁铜炜送走陆亦可后,径直走向高育良的办公室。
昨晚高育良的言论中,多处流露出对李达康的不满,祁铜炜明白高育良有意向沙瑞金汇报,借势打压李达康。
但祁铜炜深知,此举只会适得其反。
尽管昨晚已提醒过高育良,无奈高育良求进心切,祁铜炜索性提前赶来阻止。
不久,高育良到达办公室,见到祁铜炜时略显意外。
通常这个时段祁铜炜不会在此,他担心是否有紧急状况,便请祁铜炜入内详谈。
办公室内,高育良示意祁铜炜坐下后,问:“这么早来找我,肯定有急事吧?我待会还要去见沙书记。”
祁铜炜意识到高育良若先行汇报,自己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他迅速转身锁上门,确保谈话隐私。
高育良虽感疑惑,却未多言。
祁铜炜缓缓坐下,转向高育良说道:“高老师,您的意思是打算去向沙书记反映李达康可能泄密,导致丁义珍逃脱的事情吧?”
高育良闻言笑了笑,“铜炜,你的猜测还挺准确的。”
“没错,我正有此意。
铜炜,你觉得如何?”
“目前来看,李达康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光明峰项目停滞不前,手下丁义珍又外逃。
他现在应该焦头烂额了。
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彻底压制他,让他再无翻身之地。
至少在沙书记面前,要让李达康失去竞争力。”
“而且您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就要汇报吗?”
“因为昨天,沙书记已前往林城经济开发区调研,而且同行的还有李达康。
林城是李达康的大本营,经济发展势头很好。
如果沙书记因此对他产生赏识,将来我们想要与李达康抗衡将更加困难。
所以,我们必须消除这个隐患,同时也削弱李达康的实力。”
祁铜炜明白高育良的考量,但他决心阻止高育良的做法。
他认真地向高育良说明情况:“育良书记,这样做恐怕不太妥当。”
“我认为此刻您直接向沙书记汇报李达康泄密的事情,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让沙书记对您有所不满。”
高育良听后表现出几分兴趣。
他本就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祁铜炜的话自然会引起他的注意。
“哦?铜炜,不妨详细说说你的想法。”
祁铜炜接着解释道:
“育良书记,沙书记究竟是怎样的人,您难道不清楚吗?”
“他是个重视事实、讲究证据的人。”
“并且特别愿意为百姓谋福利。”
“我们暂且不论李达康是否泄露机密的事。”
“还是先聊聊沙书记与李达康昨日调研林城的情况吧。”
“林城之前是什么模样?”
“育良书记,这一点您应该明白。”
“Gdp排名全省垫底。”
“经济发展各方面都显落后。”
“可如今呢,经济形势一片向好。”
“李达康将林城治理得井然有序。”
“还能善用煤矿塌陷区,建起新开发区,为林城创造更多财富。”
“单从现状来看,李达康在林城的政绩堪称无可挑剔。”
“相信任谁去都会赞赏有加。”
“我告诉您,昨天李达康能陪同沙书记前往林城,就一定会把握住这个机会,好好展现自己。”
“以他的性格,为了晋升可以不拘小节。”
“他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沙瑞金。”
“还会显得格外诚恳,让沙书记觉得他是值得重用的人才。”
“我信得过李达康的能力,他多年担任省尾书记秘书并非徒劳。”
“所以沙书记或许已经对他有所认可。”
“再者,关于李达康可能泄密的问题,您手里并没有确凿证据,仅仅是一种猜测。”
“而沙书记最反感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
“如果您真的这样做,沙书记不仅不会认为李达康有问题,反而会怀疑您的动机。”
“以为您有意排挤李达康。”
“况且以李达康那样的智慧,怎么可能轻易被猜疑所击倒。”
高育良听完祁铜炜的话,顿时恍然大悟。
这样的道理,他竟未曾想到。
确实如此,若他真采取行动,吃亏的只会是他自己,而非李达康。
但此刻却有些棘手。
刚上班时,在走廊遇见了沙瑞金,已表明要汇报情况。
如今此事显然不能再提,反而萍添困扰。
于是高育良对祁铜炜说道:“铜炜啊,还是你考虑得周全。
我差点误入歧途。”
祁铜炜见高育良听进去了自己的话,心中安定。
至于如何向沙瑞金汇报,其实并不复杂。
祁铜炜直言:“育良书记,这有何难?您可以照常汇报,只需避免提及李达康即可。”
“只需将当前状况上报沙书记即可。”
“让沙书记自行判断就好。”
“请勿发表个人意见。”
“如此一来,说不定沙书记反而会质疑李达康。”
高育良听完祁铜炜的建议后,接连称好。
此刻已难以分辨谁为师长,谁为学生。
俨然祁铜炜成了高育良的导师。
真是乾坤颠倒。
汉东省省尾高育良的办公室里,祁铜炜继续说道:
“育良书记,时间不早了。”
“我就不打扰您去见沙书记了。”
“公安厅还有事,先行告退。”
高育良随之起身,亲自送祁铜炜到门口。
此时的高育良,幸得祁铜炜在一旁提醒。
祁铜炜刚离开,沙瑞金的电话便打到了高育良办公室。
高育良随即接听。
只闻电话那头传来声音:
“育良同志,我正有空闲,你可直接过来。”
高育良笑着回应:“好、好、好。”
整理完衣装,高育良朝沙瑞金的办公室走去。
刚至门口,秘书小白已在门前等候。
为高育良开门后,沙瑞金热情地招呼他入座。
小白也殷勤地为两人泡茶,随后识趣地退出。
显然,小白对李达康和高育良的态度大相径庭。
这源于沙瑞金的认知——高育良远比李达康更为强大。
毕竟高育良不仅是省 ** 书记和省副书记那么简单。
在汉东,政法系统的各层级几乎都有他的门生旧部。
因此,高育良的政治背景远胜李达康。
小白作为沙瑞金的专属秘书,自然清楚这一点。
自然明了,单从沙瑞金的称呼即可察觉他对二人的区别。
沙瑞金称高育良为“育良书记”
,而对李达康则直呼“达康同志”
。
二人在他面前的地位显而易见——高育良似乎萍起萍坐,李达康却明显处于下级位置。
因此,在小白酒眼中,高育良显然比李达康高出一筹。
小白酒离开后,高育良面带笑意对沙瑞金说:“沙书记,听说上周您去了林城?”
“嗯,去看了看开发区,还跟李达康一起骑车绕湖转了转。”
提到李达康,高育良有意试探沙瑞金的态度。
若沙瑞金如祁铜炜所料般对李达康不满,他只需如实汇报;若沙瑞金有所赞赏,则可趁机调整策略,给李达康致命一击。
于是,他笑道:“那是达康书记陪同您的吧?林城可是他的地盘,他最熟悉。”
沙瑞金毫不掩饰对李达康的欣赏:“李达康确实是个好向导,开发区办得不错,尤其是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产业,全国独此一家。”
随后笑着提议,“老高,咱们是不是该表扬表扬他?”
高育良听罢心中一震,庆幸祁铜炜提前提醒。
否则自己可能因准备不足掉入陷阱。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仍觉意外。
但既然沙瑞金对李达康如此认可……
高育良心想不妨展现得更宽容些,于是顺着沙瑞金的话头,对李达康加以赞赏。
他认为这样或许能让沙瑞金对自己另眼相看。
“没错,沙书记。”
高育良附和道,“我去过一次建成后的林城开发区,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达康书记将废弃之地变成了宝地,这点值得肯定。
毕竟他的举措让林城百姓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如今的城市变化巨大,我很钦佩达康书记的魄力,尽管有些做法我不完全认同,但结果却非常出色。
他在林城建设中的贡献无人能及。”
沙瑞金听后略感意外,原以为高育良只会敷衍几句,没想到他会如此盛赞李达康。
要知道两人素来不合,还互为竞争者。
就在前几天,李达康谈话时还暗讽过高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