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三郎的话戛然而止,余心莲自然地接了下去:

“若是鲁屠户知道,他当成眼珠子疼的儿子,是别人的种,甚或是将他二人捉在当场……”

她瞪圆了眼睛,掩着嘴,眼神透出狡黠。

“没错!”

宋三郎笑得爽朗,颊边陷进去深深的酒窝,像极了宋安御。

宋景轩只比余心莲大三个月。

许是因为年龄相近,说起话来没甚隔阂。

他们头挨着头,挤在一处,叽里咕噜地继续计划。

余心莲好奇地问:“这样的家宅阴私,你们怎会晓得?”

宋三郎见躲不过,只好老实交代:

“孙勇嘴大着呢!喝多了,他自个儿同陪酒的姑娘吹牛!这事儿,私下都传遍了,独鲁屠户不晓得!

“鲁屠户这人是求子心切,手段偏激了些,但对巧巧确实也是真好。四邻瞧他对巧巧那个殷勤劲儿,为鲁屠户前头那个媳妇儿抱不平,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同他说这些闲话。”

余心莲一惊:“啊?你是听来的?那万一冤枉了人家姑娘,可如何是好?”

宋三郎无奈地说:“嗐,实话同你说了吧。我师兄曾亲眼撞见二人在小汤山的猎屋里私会!绝对保真!”

“若是这样的话,倒还真能试试……”

深夜,县学里的学舍,亮着盏昏黄的烛台。

宋景和小口吃着胡麻油饼,闭着眼睛回忆刚抄完的书卷。

放久了,饼子已经不酥了。

但因为调料用得足,只配着茶水吃,也很有滋味。

同窗咽下口水,想偷偷从纸包里摸一个。

谁知宋景和一把抽走,三两下把剩余的饼子裹得严严实实,直接收进了食篮。

“小气!不过是个素饼子!给我吃一个又怎么了?大不了,明日我买个肉饼还你便是!”

宋景和不语,专心用帕子擦着指缝:弄脏了书页,书坊那边会扣钱。

“哦?这么宝贝?这几个饼子,该不会是心上人为你做的吧?”同窗刚反应过来,意味深长地调笑。

宋景和淡淡看向同窗:“夫子课上布置的,那道关于‘浮费弥广’的策论,你可想好切题口了?”

“难不成你以为谁都像你似的,不用动脑,提笔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对不对,转移什么话题?那饼太香了,给我尝尝!我下回回家也给你带!”同窗挠头。

宋景和目光真挚,像是没听见他的话:“从小小县衙养了三个师爷、四五十衙役为切口,你以为如何?”

同窗思索片刻:“你是说,以县衙冗员,说明冗官问题,一步步引到冗兵、冗费上?以小见大?妙啊!妙啊!妙啊!信安,还得是你!”

他双手抓住宋景和的两臂,激动不已地摇晃着,连赞三句“妙”。

也不等宋景和回应,他坐回书案前,提笔直书,一气呵成,全然忘了什么饼子不饼子的。

宋景和轻轻掸了掸刚才被碰到的袖子,勾起一侧嘴角。

次日一早,鸡刚叫过两声,宋景轩就挑着水桶,去村头的井里担水。

余心莲起身后,往正屋眺望。

黑黑的,许是爹娘都还没起身。

夜里没听到摔砸东西的动静,爹应该是把娘哄好了吧?

不过也说不定,张氏性子俭省,可能不会像她爸妈那样一言不合就砸碗摔盆。

她挽了袖子,从瓦罐里舀出四碗糙米,淘洗干净,下锅加水。

粥要想煮得香,就得多花时间,所以得早早煮上。

接着,她把昨儿剩的饼子放进蒸笼,架在大铁锅的上头。

然后坐在小凳上,一边烧火,一边在心里盘算。

还剩九张饼,六个人分。男人能分两张,再加一碗米粥,勉强够吃。

嗯,中午得多摊几张。

大火转小火,火势稳定后,她才从灶火前起身。

拿着碟子,走到屋角,掀开酱菜坛子的盖儿,夹了一整颗腌咸菜出来。

缸壁附着的盐渍泛白。

这是去年立冬腌的咸菜,如今已下了大半,只还剩下些底子。

她把咸菜放在菜板上,切成小段后,盛进碟子。

张氏这才刚起身,比前两日晚了不少。

她系着腰带问道:“昨儿遭了罪,今儿还起这样早?呦,你都做完早饭了?手脚够利索的!成,我去洗把脸。你去喊老大两口子吃饭。”

“哎!”余心莲甜甜地笑着回应。

张氏的表情如往常一样,估摸着没啥事儿了。

余心莲这才觉得安心,手上动作也轻快了不少。

吃完早饭,男人们扛着锄头去挖水库。

余心莲看着满盆的脏衣服,却犯了难。

大娃吃饱了,嗦着拇指犯奶困。

苏氏把孩子放进摇篮,端起盆子对余心莲道:“出了那么大的事儿,怎能不怕?你看着大娃,我去洗。最近,你还是莫要去河边了,王氏指不定还憋着什么坏呢!”

“多谢嫂嫂!”

“一家人谢什么?反正大娃的尿片每天都要洗,顺手的事儿!”苏氏轻拍余心莲的小臂,笑着出了门。

张氏去院子后头的菜地了,鸡也已经喂好。

余心莲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趁着空闲,取了木头和刻刀,坐在摇篮旁继续工作。

儿童训练筷需要精细雕刻,所以碎屑不多。

但余心莲还是把小木凳往旁边挪了挪,以防万一。

兔子、猫咪、小狗常见。这种卡通形象,人们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孩子们也喜欢。

所以她打算各做一双。

刨削定型后,还需要打磨和绕布条。

她拿着刮刀,小心刮磨着配件上的雕刻痕迹。尤其是筷子顶部的小动物造型,处理时,要特别小心。

这时候没有砂纸,要想对这种精细部件进行磨光,大多会用木贼草搓成的草绳。

筷子的个头不大,饶是如此,在张氏回来的时候,她也才磨好一根。

张氏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同行的,还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穿着身粉色裳裙,俏皮可爱得紧。

余心莲悄悄把做好的配件塞进怀里,站起身打招呼:“小妹回来了?”

谁知,原本正和张氏说笑的宋宝珍,看见她,蓦地变了脸:“你,就是余心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