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局外人 > 第30章 有些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章 有些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976年9月的清晨,薄雾如同一张轻柔却又略显压抑的纱帐,笼罩着整个京城。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湿润,胡同口的老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时不时有几片泛黄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唐城重建指挥部里肖镇刚把最后一摞重建规划图纸整理好,腰间的军用步话机突然发出急促的电流声。

他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攥着步话机的指节泛白。

一旁的老乡看着他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便迅速收拾行装。

与此同时,在学校门口,小勋和小鱼儿背着崭新的帆布书包,书包上印着鲜红的五角星,格外醒目。

两人正兴奋地谈论着新学期的计划,小鱼儿说要在高三这年把所有的医学书籍都读一遍,小勋则立志要在物理竞赛中拿个大奖。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来,停在他们面前。

司机下车,恭敬地打开车门,示意他们上车。

小勋和小鱼儿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但还是乖乖地上了车。

黑色轿车缓缓启动,向着海子里的方向驶去。

海子湖边,垂柳依依,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声的哀愁。

肖征和老乡倚着汉白玉栏杆,什邡雪茄的青烟与湖面的水汽缠绕在一起,在空中形成一缕缕扭曲的烟雾。

肖征望着烟波浩渺的水面,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勋章绶带上磨损的线头,那是淮海战役时炊事班长用绑腿布连夜缝制的,每一道磨损都承载着一段血与火的记忆。

老乡站在一旁,眼神深邃,望着远方,似乎在回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爷爷!”随着一声清脆的呼喊,小鱼儿踩着白球鞋,欢快地扑进肖征怀里,马尾辫扫过老人胸前的军功章。

她仰着小脸,眼神中满是憧憬:“等我考上协和医学院,第一个给您扎针!”

小勋则站在一旁,盯着爷爷染霜的鬓角,注意到他握着妹妹的手微微颤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担忧。

老乡爷爷捻灭雪茄,弹落的烟灰飘进湖里,惊散了一群正在悠闲游动的游鱼。他笑着打趣道:“当年平安县城打下来,你爷爷在手术台上......”话还没说完,肖征轻咳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不自然,截断了这段往事。

那些在战地医院撕心裂肺的痛呼,那些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抗争的时刻,早已被岁月背后难以言说的秘辛。

随着暮色渐渐浸染湖面,夕阳的余晖洒在海子湖堤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却又略带伤感的金色。

轮椅碾过青石板的声响由远及近,老人在肖征的陪伴下缓缓而来。

老人枯瘦的手搭在肖征掌心,浑浊的眼睛映着西天的火烧云,仿佛燃烧着最后的生命之火。“还记得西柏坡的油灯吗?”

老人的声音微弱却坚定,肖征喉头滚动,1948年那个彻夜长谈的夜晚,煤油灯芯爆开的火星仿佛还烫着心口,那些关于理想、信念和未来的讨论,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子夜的海子格外寂静,月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李小云轻捏着听诊器金属头,冰凉的触感却驱散不了掌心的汗。

她和肖镇接到电话后,匆忙收拾了一下自己,换了衣服就坐着超级鹰来到了海子里。

肖镇最近一直配合着重建指挥部的人在忙着唐城重建工作,此时他下机摸出小砖头一看时间,心中止不住地有些伤感起来。

他知道,老人这次紧急召唤,恐怕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这一天的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里,此时也是一片寂静,但又隐隐透着一丝紧张和不安。

四合院住在外面地震棚里的住户们大多已经入睡,但仍有几扇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

何大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总觉得今晚的气氛有些不对劲,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何大清婆娘毛明霞也没睡,她坐在油灯下,纳着鞋底,耳朵却时刻留意着外面的动静,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大半夜的,也不知道出了啥事。”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住在院子后院东厢房的阎阜贵匆匆跑过,嘴里喊着:“出事了,出事了!”

何大清和毛明霞两口子赶紧披衣起床,起身询问询问情况。

阎阜贵喘着粗气说:“我刚从海子那边路过,看到好多人都往那边赶,好像是......好像是老爷子情况不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四合院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何大清颤抖着嘴唇,半晌说不出话来,毛明霞则捂着脸,低声抽泣起来。

院子里其他住户也纷纷走出房门,大家围聚在一起,脸上满是担忧和焦急。

“不行,我们得去看看!”何大清咬了咬牙,带头往院子外走去。其他住户也纷纷跟上,一群人在夜色中朝着海子的方向快步走去。

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只有急促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压抑的抽泣声。

当他们赶到海子附近时,发现已经有不少人聚集在那里。大家都静静地站着,神情肃穆,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不舍。

四合院的住户们在人群中寻找着熟悉的身影,终于看到了肖征和肖镇等人。

他们想要上前询问情况,但看到现场凝重的气氛,又不敢打扰,只能远远地站着,默默地为老人祈祷。

晨光初现时,老人的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老人枕边的《二十四史》微微翻开,夹在1949年开国大典照片间的,是张泛黄的合影——五位穿着灰布军装的年轻人,站在宝塔山下笑得灿烂,那是他们青春岁月的见证,也是他们为理想奋斗的起点。

肖征替老人抚平中山装的褶皱,最后一次摆正他胸前的红领章,布料摩挲声里,仿佛又听见延河岸边激昂的《东方红》,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95号四合院,院子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氛。

何大清颤抖着双手,从柜子里翻出珍藏多年的像章,小心翼翼地别在胸前,老泪纵横:“老爷子走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啊!”

何雨柱和邱树侦紧紧抱在一起,几个小的不知道什么情况看着大人哭,小孩子也跟着哭。

毛明霞放下手中的活计,和邻居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回忆着那些年在老人关怀下的温暖时光。

孩子们虽然不太懂发生了什么,但看着大人们悲伤的神情,也都安静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

整个四合院的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忙布置灵堂。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去买白布,有的去写挽联,有的去准备祭品。

院子里的槐树也仿佛感受到了这份悲痛,垂下了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

邻居们纷纷从家里拿来鲜花,摆放在灵堂前,表达自己的哀思。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一起,想要送老人最后一程。

街道上,人们神情肃穆,默默流泪,自发地排成整齐的队伍。

商店里,人们争相购买白纸,制作白花,佩戴在胸前。

学校里,老师们含着眼泪向学生们讲述老人的事迹,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眼中满是崇敬和不舍。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但人们也知道,老人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奋斗。

小勋和小鱼儿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不辜负老人的期望,传承他的精神,让这份伟大的信念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而95号四合院的住户们,也将这份悲痛化作力量,在往后日子里,更加珍惜彼此,共同守护这个充满温暖与回忆的家园 。

肖镇看着自己幺爸一夜间两鬓斑白,他心里也很不好受,不过这时候也说不出来怎样去劝解他幺爸。

这时候最好的劝解人是他幺妈,王月因为在唐城医疗工作接踵而至,直到第3天回来,才把肖征劝去房间休息。

18号肖镇参加完追悼大会后就直接又回到了唐城重建指挥部里。

第二天西北新材用专列拉来了第一代模块化活动板房的模块化材料。

肖镇分出1\/3的施工队伍全力组装活动板房,争取在大雪来临之前让唐城的所有百姓搬进比帐篷条件好一点的活动板房临时居住点里。

来年开春后加紧建设让这遭受地震灾害的百姓都住进新家。

老人家前一天下午问他幺爸,“能保证不变色吗”,肖镇如今抓紧时间保障受灾百姓快一点住进屋里,也算是践行了自己作为组织成员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