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意好!”宝玉被湘云这话勾起了兴趣,忙拍手道,“等我们将这东西送给太太去,然后去求了老太太,明日我们就还去芦雪庵,这次我们作诗!”
黛玉拉着宝钗宝琴进屋坐,看宝玉如此兴奋,轻哼一声给他泼了盆冷水,“你这几日哪里来的时间?今日把东西给太太送过去,太太就觉得好呢,明日咱们就要自己动手再多做些新的。若是不好,还要重新定方子。
这些药材的价格你还没出去问问,还没大量的采购,还不知道太太要多少。你那里又几日没试新的口红颜色了,四妹妹还等着呢。我这几个新的护肤药材,你还没试试好不好用呢。”
宝玉越听黛玉的话,越觉得自己的日子也不比外面的灾民过的好多少,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长吁短叹起来。
“不过呢,过了这几日应该就得闲了,到时候倒是可以好好玩玩呢。”黛玉看宝玉丧气,偷笑一会,又安抚了一下。
“我竟不知道二哥哥现在每日都这么忙。”湘云听了忍不住咋舌。
宝玉见湘云似有同情他的意思,立刻是抓了湘云,絮絮叨叨的和她倾吐自己这些日子的难处。
宝琴也走过去,和湘云一边听,一边打趣几句。
“太太又让你们弄了什么?怎么要的这么急?”宝钗拉了黛玉和探春问道。
听了二人给她的解释,宝钗也是皱起了眉头,“这事我是知道的,也知道有些严重,听说昨日起朝廷便开设了粥铺,怎么这事还和府里有关?”
黛玉道,“历来发生灾害,总是要让贵族之家出些钱粮之类的。正是为了那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皇家贵族受百姓供养,该付出的时候也是应该付出的。”
她又压低声音道,“也是为了社稷江山的稳定。”
宝钗点头道,“这确是对的,只是若宫里没有下旨,府里先出这个头,怎么看都是不好的。”
探春也点头道,“宝姐姐说的是,想来太太安排了,也是有她的考量的。”
“拿着个去救灾?又不能吃又不能喝的。”那边湘云也和宝玉说到了救灾的事情,她指着那膏药,有些好奇。
“主要还是粮食和热水之类的,这些个不过是个添头罢了。”宝玉道,“你若是好奇,不如咱们一起去太太那里,正好也问问太太想要怎么做?”
宝钗也笑道,“我还没去太太那请安呢,既然如此,也正好和你们过去一趟。”
众人到达古落院子的时候,凤姐已经重新洗漱好,坐在榻上和古落聊天。
两人聊了很多,古落依照着“王夫人”的记忆,给凤姐讲王家婆媳的事情,讲“王夫人”刚入贾府的事情。
这是凤姐安安静静地听着古落讲,恍惚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好小好小的时候,那时候父母把她当儿子养,也会抱着她给她讲故事。
可是再把她当儿子,也依旧没有让她如儿子那般去读书,也依旧告诉她,婆家才是她的家。
可是若婆家真的是她的家,她又如何会在婆家过的如此艰难,外表再多的金银玉器,也填不满自己内心的空洞和痛苦,只能用越来越多的“权势”和金钱,来使自己一时得到满足。
“凤姐姐也在。”宝玉当先走了进来,给姐妹们掀开帘子,见凤姐也在,更是笑道,“这一下更是齐全了。”
凤姐看向宝玉,又看着一串姐妹依次进来,忽地感觉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恍惚了一瞬,又笑着道,“怎么不见二姑娘和四姑娘?”
宝玉道,“我们也是凑巧遇到一起的。”
屋里人一多,又都是年轻的姑娘们,屋内的氛围一下子就变的活跃了起来,古落心里也是一松,她看向久不见的宝钗,“最近得闲了?”
宝钗笑着点头,把那一番话又说了一遍,接着又道,“听林妹妹说,姨妈正在准备施粥的事情。若是真的自家支了粥棚,太太可不要忘记我家,我们随做不得其他事情,添点银两总是可以的。”
倒是把薛家这个财主给忘记了。
古落笑着点头道,“既然你有这个心,也必是要带上你家的。宫里已经传来消息了,咱们家是一定要支个粥棚出来的,你们凤姐姐正和我商量这件事呢。”
“哦?我和林妹妹把药膏也研究出来了,太太看看可用不可用?”宝玉听了忙将东西拿出来递了过去。
古落原以为自己见到的会是现代那种白色的冻疮膏,没想到看到的却是这种棕褐色样子奇奇怪怪的东西,一时有些踌躇道,“这东西,好用吗?”
黛玉忙道,“时间来不及,所以还来不及找人试试。用的药材的药性都是对症的,而且彼此之间也不冲突,药价的话应该不高,明日可以让二哥哥出去问问价。”
古落点头道,“你们做的东西我也是放心的。”然后忍不住又道,“就是这个颜色,看着有些奇怪。”
湘云立刻也笑道,“你们看,连太太都这么说,我看这颜色也是奇怪,还以为是二哥哥又做了什么奇奇怪怪颜色的口红出来呢。”
满屋子的人立刻是都笑了出来。
跟着笑了会,凤姐又对宝钗道,“宝姑娘能出多少钱,给我个数,我好回去把单子列好,让底下的人去采买去。”
宝钗心里算了算,笑着道,“出个一千两也是没有问题的。”
“哎呀,宝姐姐现在也是大户了,下次诗社,可是要宝姐姐来做这个东道了的。”黛玉走到宝钗身后,双手搭在宝钗的肩膀上调笑道。
“林妹妹都说了,我这个做姐姐的还能不出钱吗?”宝钗握住黛玉的手,抬头看向黛玉。
王熙凤笑着看她们小姐妹闹着了会,又问古落道,“太太,咱们这个粥棚什么事搭起来,要搭在哪里?我去和琏二爷商量一下,让他安排下去。对了,那边府里是不是也要通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