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穿着明黄色九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双手摸着鎏金龙椅的龙头扶手:“朕。在宣布一件事。从今天开始,早朝改为五日一次。”
此话一出,下面的文武百官。顿时一片哗然。
“朕知道你们很急,但是你们先别急。”朱由检抬起右手,向下压了压。
“如果有紧急军情,由南京兵部尚书孙传庭。直接进宫,向朕汇报。”朱由检抬起左手,指向孙传庭。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任何官员,衙役。不能阻止老百姓,敲登闻鼓。”
“一旦阻止,被锦衣卫和西厂查出来。诛九族!”朱由检面色严厉,沉声道。
“还有你们上疏题本,不要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直接说重点!”朱由检右手拍打龙椅的扶手,声音骤然拔高。
“一堆的官话.废话,浪费时间!”
“什么地方,什么省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是重点。”朱由检冷哼一声,面色阴沉仿佛滴出水。
朱由检举例说明:“就比如江西南赣起义,有农民起义军造反。攻陷了一座县城,反贼叫做夺天王。”
“就是这么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
“你们这些文官,非要长篇大论。引用孔子.孟子.孙子的话。显得你们很有学问。”
孙传庭走了出来,举起手里的翡翠芴扳:“臣。觉得陛下,说的一针见血.字字珠玑。”
英国公张维贤,毫不犹豫举起手里的翡翠芴扳:“老臣!附议!”
周延儒站出来,举起手里的芴扳,继续举荐:“陛下。韩爌,象云公(韩爌号象云)乃是先帝的重臣。万历二十年进士。曾经担任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
朱由检眉头紧皱,努力的回忆。就是想不起来。他前世的记忆,对于这个韩爌没有印象。
但是,周延儒毕竟是东林党人。就读于东林书院。
朱由检对于东林党,有一种莫名的敌意。
原主十七年之后,吊死在紫禁城煤山,歪脖子树上。就是因为,错信了东林党。
过早杀害了魏忠贤。
东林党没有办法,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明。
特别是钱谦益,水踏马太凉。头皮太痒了。流传后世,成为人人唾骂的大汉奸。
当然,看待历史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明末这个阶段,是着名的小冰河时期。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爆发旱灾.蝗灾.水灾.台风.冰雹,这种极端恶劣天气。
勋贵们吃空额,把自家的家丁,带入京营报名。
或者更加不要脸,用自家的奴隶。去京营报名,这成为名义上的“精锐”。
周延儒举起手里的芴扳,抬起头再次举荐:“陛下。韩公,乃忠臣也。为了先帝呕心沥血,是有功之臣。但是却遭到,某些奸佞之人的弹劾。”
朱由检冷哼一声,冷笑连连:“周爱卿。你干脆就直接,说出东厂厂督,司礼监秉笔太监。”
“何必这样,弯弯绕绕呢?”
“皇兄驾崩之时,对朕留下遗言。忠贤,国之忠臣也。”朱由检缓缓开口,半真半假的开口。
周延儒面色一僵,表情十分的难看。他想要反驳,但是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先帝朱由校驾崩之时,朱由检就在龙塌前面。
先帝的遗言,说魏忠贤是国之忠臣?怎么反驳。
先帝都已经驾崩了。
朱由检沉吟一会,缓缓开口:“传旨,招韩爌进入内阁。”
内阁是没有实权,只有议政权。没有决策权。
再加上,提拔一个东林党人,进入内阁。这也是给,东林党一个希望。
说白了,这就是平衡之道。
作为皇帝,就需要搞平衡,不能让麾下大臣,权利一家独大。
到时候,还可以用韩爌,作为背锅的。
周延儒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古怪。举起手里的芴扳,弯腰鞠躬:“臣,谢陛下。”
朱由检视线一扫,看到孙传庭。当机立断,军方的人要进入内阁。
要不然,还会造成文官集团做大。
“擢封孙传庭,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阁臣,参政机要。”朱由检语出惊人,声音洪亮,犹如洪钟大吕。
周延儒连忙站出来,进行反对:“陛下。这不符合祖制。”
朱由检冷笑一声:“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官员凡贪污六十两,剥皮充草,诛九族。”
“朕,不想滥杀无辜。想做一位仁君。”
“汝等,偏偏要逼朕。周延儒,汝要想清楚。”
朱由检语不惊人死不休:“洪武年间,有四大案。周爱卿,汝说说是那四大案?”
朱由检耐人寻味的笑容:“朕,想要温故而知新。”
周延儒喉结上下蠕动,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朱由检的话,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得出来。
在场的大臣,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小皇帝的言外之意,如果拒绝孙传庭,进入内阁。成为内阁阁臣。
那么他就会搞出,崇祯四大案!
周延儒咬了咬牙:“回禀陛下,洪武四大案,分别是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
朱由检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俯视:“周延儒。汝给诸位大臣,好好回忆一下。郭恒案。”
周延儒连忙低下头:“陛下。年代久远,臣不记得郭恒案的具体细节。”
朱由检冷哼一声:“朕!帮你回忆一下。”
“户部侍郎郭桓贪污税粮,涉案金额达2400万石。相当于洪武年间全国岁入一半。”
“太祖高皇帝,将六部侍郎以下官员几乎被屠戮殆尽。”朱由检语出惊人。
英国公张维贤,毫不犹豫站出来,支持朱由检:“陛下。老臣支持,孙传庭进入内阁,作为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阁臣,参政机要。”
还活下来的勋贵,纷纷举起芴扳,异口同声:“陛下。臣等附议,支持孙传庭进入内阁,参政机要。”
勋贵们真的害怕了,不想在惹怒朱由检。在搞出一个崇祯版“蓝玉案”
要知道,蓝玉案足足杀了3万多人,可以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朱由检登基上位,连续两次诛九族。这才砍了一千七百多人。
礼部尚书温体仁,身穿大红色官袍。手持翡翠芴扳:“臣!温体仁,支持孙传庭大人进入内阁。参政机要。”
周延儒回过神来,面色阴沉看着温体仁:“陛下。臣,支持孙传庭进入内阁。”
朱由检不由得讥笑一声:“周大人。是懂得审时度势嘛。”
.....
初六,英国公府热闹非凡,挂上红灯笼。
红色的乐师,吹响喜庆的乐曲。
英国公嫡女张书欣,穿着凤冠霞帔。凤冠镶珠玉.点翠,饰凤凰。霞帔,就是红色披肩,琇云凤纹。
沈氏亲自搀扶着张书欣,走出府邸,敦敦教诲:“书欣。你进了宫,要谨言慎行。当今圣上,乃是一代雄主。”
“知道了,娘。女儿知道。”张书欣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
两个贴身丫鬟,浣碧和流朱。作为张书欣的陪嫁,一起进入宫中服侍。
“书欣。你不能恃宠而骄。要侍奉陛下,努力开枝散叶。”英国公张维贤,站在一旁。耐心的教导。
英国公张维贤还特意,装上800万两白银,栗米五万石,战马500匹,作为张书欣的陪嫁。
其中,500匹战马。已经提前送到御马监的马场。
“起轿!!”
张书欣在浣碧和流朱的搀扶下,登上了马车。离开了生活20年的英国公府。
一路上,锦衣卫都站在道路两旁,维持秩序。
“诶!”张书欣叹了口气,情绪有些不高。
“小姐。你应该高兴才是。你进宫,就是尊贵的贵妃娘娘。地位仅仅在周皇后之下。”浣碧看着张书欣,兴致不高。连忙开口安慰。
流朱一脸的羡慕:“是啊,小姐。你这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母仪天下。”
“你们两个,还是不懂我。陛下,年轻气盛。杀了这么多勋贵。”张书欣叹了口气,看着两个贴身陪嫁丫鬟。
“小姐。那是他们勾结建奴,那就是卖国贼。”
.....
玄武门,是紫禁城北门。这是后宫人员,出入的主要通道。
紫禁城的正门,是奉天门。
奉天门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张书欣的马车,缓缓驶入。来到玄武门外。
王承恩按照朱由检的命令,亲自来到玄武门,迎接张贵妃。
“老奴,王承恩。恭迎贵妃娘娘。”王承恩一脸憨厚和善的笑容。
张书欣掀起马车的帘子,黛眉微蹙:“怎么回事?为什么走玄武门?”
“我好歹是贵妃,不走正门。要走侧门。”
王承恩走上前,作揖行礼:“贵妃娘娘。想要走正门,只有我大明的皇后。才有资格走奉天门。”
“等等,你是...”张书欣回过神来,深深打量着王承恩。
“老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见过贵妃娘娘。”王承恩缓缓开口,不卑不亢的回答。
张书欣面色一变,露出笑脸,笑容灿烂:“原来是王公公。辛苦了。”
“浣碧,给王公公一些赏钱。”张书欣连忙吩咐,自己的贴身丫鬟浣碧。
因为,在入宫之前。英国公张维贤,早就把紫禁城内,有权有势的大太监告诉张书欣。
有三个太监,是绝对不能得罪。
排在首位,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皇帝的心腹太监。
第二位,就是魏忠贤。东厂厂督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第三位,就是曹化涥。御马监掌印太监,掌管西厂和腾骧四卫。
浣碧连忙从里衣,拿出十两银子。走下马车,交到王晨恩手里。
“老奴,多谢贵妃娘娘。”王承恩大大方方,收了下来。
“贵妃娘娘。你居住的宫殿,在永寿宫。皇爷命令,提前半个月打扫干净。”
来到永寿宫,张书欣看着眼前宫殿巍峨大气,红琉璃瓦覆顶。院子里面有一颗银杏树,不由得眼前一亮。
“奴婢,见过贵妃娘娘。”
“奴,永寿宫管事太监小李子。拜见贵妃娘娘。”
二十名太监和宫女,一字排开。恭恭敬敬看着张贵妃。
张书欣审视的目光,警告道:“本宫,希望你们记住。不要吃里扒外。不要给永寿宫惹事。”
“是,贵妃娘娘。”
.....
当天晚上,朱由检就带着曹化涥.王承恩,来到永寿宫。
“臣妾,拜见陛下。陛下天威浩荡,臣妾心有惶恐”张书欣亲自来到院子迎接,双手叠在一起。
“贵妃,不必拘礼。”
“今天晚上,可是你的大喜日子。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大喜嘛。”朱由检伸手,主动拉着张书欣。走向永寿宫主殿。
张书欣小脸蛋,顿时一下子变得通红。
这天夜里,朱由检和张书欣,喝了一点小酒。敞开心扉聊了一会天。
“朕。知道英国公乃是忠心大明。”
“贵妃。你可有小名?”朱由检语气温柔,将张书欣搂在怀里。
张书欣十分紧张,全身紧绷。感受着朱由检的雄性气息:“臣妾,小名圆圆。”
“那好,以后朕就叫你圆圆。”
“圆圆。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喝下合卺酒。”
朱由检和张书欣,分别拿起半个葫芦。手臂互相勾住,犹如后世的交杯酒。
葫芦里面装着合卺酒。
接下来的事情,那就变得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