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郡!
这是袁氏的大本营,袁术身为袁氏嫡子,在豫州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黄巾乱时,豫州牧乃是黄琬,后董卓篡夺大权时,征召黄琬为司徒,受周毖推荐,孔伷出任豫州刺史。
孔伷亡故后,袁术上表献帝,推荐麾下战将孙坚为豫州刺史,虽未得明令敕封,但实际上豫州已经被他牢牢控制在手中。
孙坚战死后,豫州刺史一位空悬,因先前刘备援救于陶谦,而此刻就驻扎在豫州小沛,所以陶谦便上表献帝欲封刘备为豫州牧,不过表书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不过刘昊知道,刘备终究还是得偿所愿了,只待曹操迎回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钳制袁术及陶谦,挑起两家争斗,便同意了陶谦的上书,这也是后来所谓“刘豫州”的由来。
毕竟是袁术的地盘,刘昊还是留个心眼,赶了一天的路,并没有直接进汝南郡,而是选择在汝南下辖的古城县留宿。
古城县风景很好,城南还有漫山遍野的桃林,隆冬已过,正值春分,桃花初开,倒也是难得一番风景。
于是刘昊便安排陈武去城南寻了一处客栈,又安排张俊前往汝南郡等候魏延,约定第三日在汝南城外十里坡汇合。
在古城逛了一圈,找了一家酒肆,众人围炉而坐,谈笑风生。
酒肆座无虚席,环境嘈杂,不时一阵高谈阔论。
“三个月前徐州一战,曹操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攻占的沛、丰等地,还没捂热,便又被刘备夺了回去,如此看来,那刘玄德才是真英雄。”
“刘玄德算得上什么英雄,不过顺手牵羊而已,要说英雄,那琅琊郡守才是真英雄,仅凭一郡之地,便连取北海、泰山两地,挡住曹操最为精锐的十几万青州军不算,在下邳城外,更是几乎全歼曹仁、于禁大军。
若非如此,恐怕徐州城早就丢了,那刘备来了又如何,连曹操的败兵都敌不过,难不成还指望他能援救徐州城嘛?”
“英雄所见略同,兄之言,甚合我意!”
有人立刻站起来响应。
“同样姓刘,与刘昊相比,那刘备差的远了。”
当然,场中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甚至有人直接站起来争辩道。
“你这话不对啊,那刘昊再厉害,也只是陶谦部将而已,就算将来陶谦死了,他的两个儿子还在,那刘昊若敢反叛自立,必将受天下人唾弃。
反倒是那刘备,听闻乃是中山靖王之后,按照辈分乃是当今天子的皇叔,天潢贵胄,高举义旗,虽只是暂驻小沛,但与那陶谦乃是合作关系,丝毫不受其约束,可谓是占尽了先机。”
“屁的先机!那中山靖王刘胜光子嗣就有120多人,那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的第18代玄孙你们就信啊,整整18代,那中山靖王得有多少后人,没有1万也有7、8千了吧,根本无从考证。
可那刘昊据传乃是南华老仙关门弟子,仙人手段,神鬼莫测,又岂是尔等凡人能够忖度的。”
“什么神仙手段?不过是重商损农,与民争利罢了,年纪轻轻便娶了三房夫人,足见其贪财好色,见利忘义,反观那刘玄德大仁大义,胸怀大志,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那刘昊少年英雄,文武双全,虽娶了三房却各司一方,共筑大业,英名远播在外,偏偏尔等龌龊之人,只见其娇妻貌美,却不见其功绩,当真可笑!”
……
“公子,好像都在说你耶?”
听着边上的争论,小乔忍不住捂嘴笑着。
“自古民间有高人啊,说的倒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刘昊大笑着,并不介意,依旧在畅快的喝着酒。
突然!
只见一人身披黑袍,头戴斗笠,推门走了进来,眸光深邃冰冷,浑身透出浓浓的杀气。
他腰间还挂着一把宝剑,看到这游侠模样的年轻人,场中的争吵声突然停了。
有人急忙迎了上去,大笑着喊道。
“陈叔至来了,他可是刚从庐江城回来,我等听他说说最新的战况如何?”
“甚好,甚好!”
“妙极!妙极!”
“叔至还请上座!”
在众人的簇拥下,那人被迎上了酒桌,就坐在刘昊的旁边,与他正对面。
刘昊惊疑的望着他,看着他慢慢摘下了斗笠。
面容虽不英俊,却也五官端正,轮廓清晰,眼宽眉阔,神态有神,身材匀称,体态中正,浑身上下都透露出几分英武之气。
“陈叔至?莫非此人便是陈到?”
透视眼开启,扫了一眼。
【陈到,称号:忠勇小赵云
魅力值:75,武力值:86;智力值:65。
备注:巅峰武将,忠贞勇猛,武艺高强。】
【系统检测到巅峰武将,支线任务发布:
选项1:征服此人,收入麾下,获得20万反派积分。
选项2:斩杀此人,阻碍蜀汉气运,获得积分10万积分。
任务失败不获得积分,请宿主选择!】
系统的声音响起,刘昊不禁大喜。
果然!
此人正是陈到,陈叔至,也是日后刘备麾下的白毦兵的统率!
白毦兵,乃是刘备麾下的精锐,被称为蜀国的上等部队,多次救刘备于危难,后又奉命镇守蜀汉东部,立下赫赫功勋。
三国特种部队以曹纯的虎豹骑,陈到的白毦军,诸葛亮的无当飞军,孙权的解烦军,高顺的陷阵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和麴义的先登军最为有名,陈到的白毦军赫然在列,如此可见一斑。
“原本以为能遇到一个魏延就很不容易了,没想到竟又让我遇到了陈到,刘大耳啊,刘大耳,本公子还真是与你有缘。”
刘昊得意的笑着,目光死死的盯着陈到。
陈到坐下,连喝了三杯酒,旁边那人便笑着问道。
“叔至,你自庐江而来,跟我们说说那边的战况?”
放下酒碗,陈到脸色不觉凝重的几分,不觉长叹了口气。
“庐江之战,孙伯符与陆康对峙许久,双方皆有伤亡,后周瑜率军自居巢杀来,猛攻庐江城南诸地,陆康后方不稳,双线作战失利,不幸兵败。
孙策顺利攻入城内,陆康见大势已去,含恨自刎而去,周瑜与孙策合并,开始清扫庐江诸县,孙策不愧小霸王之名,大军所过之处,庐江各县皆望风而降,就在大军攻占舒县之际,袁术的军令便也到了。”
“袁术下了军令,难怪孙策会仓皇退兵,不过此时不一鼓作气拿下庐江全境,岂不可惜?”
有人不禁叹惋,心里为孙策觉得不值。
想来也是,自古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过河拆桥,实在让人心寒。
“天命如此,徒叹奈何,如今孙策已率军返回了寿春,并举荐李术为庐江太守,现如今李术已然到任,开始招抚属地官员。”
“这孙策倒是大度,如此天大的功劳都愿意拱手相让,果有古君子之风啊。”
有人不禁叹道。
“大度?不尽然吧,寄人篱下,恐怕容不得他不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