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 第46章 废渣炼锡,成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忙活了好几天,终于把那堆废渣的分析报告弄出来了。

钱敏看了报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担心:

“苏教授,孟厂长……这废渣,成分比我们一开始想的还要复杂!”

“里面的锡含量确实不低,大概占了三分之一,这是好消息。”

她指着密密麻麻的数据,

“但是……铅含量也多得吓人,差不多有四分之一!还有铜,占了十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金属和非金属!”

“铅含量这么高……”

赵建国在旁边听得直咧嘴,“这东西毒性大,处理的时候要是没防护好,可就危险了!”

苏教授捻着下巴上不多的胡须,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看来一般法子不行了。比如说用火烧?光费电不说,温度一高,有毒的东西就冒出来了!”

赵建国在一旁思考着,试探着问。

“那用液体泡,就是用酸或者碱的液体泡?把金属泡出来?”

“不行!这法子分不清好坏!”苏教授立刻摇头,

“一般的酸碱倒进去,值钱的和不值钱的,会变成一锅‘大杂烩’。想把锡、铅、铜一个个分出来提纯,步骤多,花钱厉害,能把人忙晕!”

临时的化验角和“炼金棚”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难道……真就没辙了?”赵建国有点泄气地挠了挠头。

孟远看准时机开口,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心里却在飞快地转着念头。

“苏教授,您经验丰富,肯定有想法。咱要找的,是一条能把值钱东西‘挑’出来,花钱少,污染小的新路子!”

“新路子……”苏教授眼里闪过一丝光亮,

“没错!就是要想新办法!要搞出咱们自己的一套技术!”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炼金棚”就像个不夜城,大家都在拼命干。

苏教授一头钻进他的宝贝书堆里——那些珍藏多年的俄文、德文技术书。

钱敏带着两个年轻工人,几乎就住在实验室了。

各种颜色的药水在烧杯、试管里变来变去,难闻的气味天天都能闻到。

赵建国和老师傅也没闲着,叮叮当当敲敲打打,

按苏教授的要求,用手头的废铜烂铁,改出来反应釜、过滤的槽子,甚至像模像样的电解设备。

就这样,有指路的苏教授,有拼命实验的钱敏,有自己动手做设备的赵建国和老师傅们,再加上孟远这个知道“未来答案”的领头人……

大家拼了一个多月,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调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出来了!出来了!”

钱敏拿着刚出炉的化验单,冲出化验角,挥舞着手里的纸片,像个报捷的信使:

“苏教授、孟厂长,成功了!锡回收率92%!铅和铜也分出来了!废液处理后,污染指标也降低了!”

“轰!”整个远新厂的技术核心区,瞬间炸了锅!

“成功了?”

“真的假的?”

“92%的锡!我的乖乖!”

苏教授一把抢过化验单,扶了扶老花镜,逐字逐句地看,手有些微微发抖:

“好!好啊!好啊!”

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对他几十年学识和坚持的最好回报!

赵建国和几个老师傅,虽然看不太懂那些数据,但“回收率92%”这些词还是听明白了!

这意味着啥?意味那些没人要的“毒垃圾”,到他们手里,就能变成亮闪闪、值大钱的锡锭!

厂子有救了!大家的饭碗更稳了!一个个咧着大嘴,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孟远的心脏也在砰砰狂跳!

有了这项独门秘籍,就有底气去找电子元件厂的周科长拍桌子!

“好!太好了!”

孟远狠狠一拍大腿,眼中精光四射,立刻拍板:

“立刻把消息透给电子厂的周科长!告诉他,他头疼了一年多的‘老大难’,咱们给解决了!”

就在他们沉浸在技术突破中,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

一直负责在外围打探消息的马小军,却悄悄凑到孟远身边,压低了声音:

“孟哥,有点不对劲。”

“嗯?怎么了?”孟远心头一惊。

“最近几天,总感觉有人在咱们厂子外围转悠,还跟咱们的工人套近乎,旁敲侧击打听咱们在捣鼓啥新技术,特别是炼锡这块儿。”

马小军脸色凝重,“我托人打听了一下……好像是邻市那个红星回收公司的人!”

“红星回收?”孟远眉头瞬间锁紧。

这些家伙,鼻子够灵!动作也够快!自己刚把鱼捞上岸,那边闻着腥味就已经围过来了!

“不行!必须加快速度!”

孟远眼神一凛,指节用力敲了敲桌子:

“不能等了!老苏,建国,通知下去,准备开工!”

孟远发了话,此刻的他,必须是定海神针,

“要设备?改!要材料?买!市里没有就去南方!老赵,人手不够我再调!钱的事,不用操心!”

电解铜那边赚的,加上之前“炼金”攒下的家底,孟远现在腰杆硬得很。

环保?他亲自带人又挖了几个大坑,石灰纯碱堆得像小山。

虽然土是土了点,但这年头,一个收破烂的能想到这,已经是头一份了。

整个厂区,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再次全速开动!

红星回收的阴影,成了悬在头顶的鞭子,催促着每一个人。

然而,现实很骨感!

“第一炉,封口没焊牢,酸雾泄露!咳咳咳……”现场一片狼藉,呛得人直流眼泪。失败!

“第二炉,铁粉加多了!铜没除干净,锡里全是铁!报废!”

“第三炉,电流不对!出来的锡锭跟蜂窝煤似的!不行!”赵建国拿着样品直摇头。又失败!

连着半个月,天天如此。

巨大的压力笼罩着团队,人心有些浮动,连一向沉稳的苏教授都眉头紧锁。

“方向没错!技术绝对可行!”

孟远再次站出来给大家鼓劲,声音嘶哑却坚定,

“问题找出来,解决了就是进步!咱们现在跟时间赛跑,跟红星那帮人赛跑!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终于,第四批料,在所有人屏息凝神中,小心翼翼地推进。

当第一块方方正正、闪着金属光泽的锡锭被取出来时;

短暂的寂静后,车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成功了!”

“成了!我们真的搞出来了!”

不少人又哭又笑,连苏教授都激动地扶了扶眼镜,赵建国狠狠拍着身边的反应釜,手都拍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