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三刻的紫禁城还浸在墨色里,石静娴却已端坐在养心殿的蟠龙宝座上。烛火将案头堆积如山的工部卷宗映得忽明忽暗,她伸手抚过最上方那册《永定河堤工记》,指尖沾了层浮灰——这是三日前通州快马送来的急报,河堤裂了三丈长的口子,淹了十七个村子。
\"娘娘,工部尚书郭琇递了请罪折子。\"大宫女翡翠捧着黄绸匣子跪在阶下,里头躺着张洒金宣纸,墨迹新鲜得能嗅到松烟香。石静娴冷笑一声,那折子上\"天灾难测\"四个字刺得她眼眶生疼。三日前她刚命粘杆处暗查过永定河工料,堆在河岸的条石竟比御花园的假山石还酥脆。
\"传旨,辰时召集工部所有堂官到乾清门。\"她抓起翡翠压襟系在领口,那是胤礽当年送她的定礼。冰凉的玉质贴着肌肤,倒让她想起昨夜里那人说的话:\"满朝都说你掀了工部案牍是牝鸡司晨,我倒要看看,这群蠹虫经得起几掀。\"
卯时正,石静娴踏着晨露往工部衙门去。沿途侍卫见她一身杏黄缂丝龙纹常服,腰间却悬着胤礽的鲨鱼皮鞘匕首,跪安声里都带着颤。转过影壁时,她瞧见廊下有个蓝袍小吏正抱着册簿疾走,袖口隐约露出抹朱砂色。
\"拦住他!\"她话音未落,粘杆处的暗卫已擒住那人臂膀。册簿落地掀开,满纸红圈如血渍般触目——那竟是永定河十年的工料核销记录,凡被朱砂勾画的条目,后头都跟着工部侍郎纳尔泰的私章。
工部大堂里早跪了一片孔雀补子,石静娴将染朱的册簿摔在郭琇面前时,老尚书花白的胡子抖得像风里的枯草。\"娘娘明鉴,这…这定是宵小构陷!\"他砰砰叩头,余光却瞥向角落里的纳尔泰。那蒙古汉子攥紧了拳头,腕上狼牙串子硌得青筋暴起。
\"构陷?\"石静娴抽出匕首挑开卷宗,露出底下压着的青砖碎块,\"那就请郭大人说说,永定河堤用的'苏州金砖',怎么一捏就成了齑粉?\"碎砖扑簌簌落在金砖地上,纳尔泰突然暴起扑向案牍,却被暗卫死死按在柱上。
混乱中石静娴瞥见胤礽立在门边,他今日特意穿了那件月白缎绣金蟒袍,分明是要用皇夫的威仪镇场。果然工部众人见了他都噤若寒蝉,连挣扎的纳尔泰也泄了气力。\"孤记得纳尔泰大人是镶黄旗出身?\"胤礽慢悠悠踱到案前,指尖抚过砖粉,\"当年太宗爷入关时,你们祖上可是用血肉替大军铺过路的。\"
这话像盆冰水浇在众人头上。石静娴趁机展开河工图,朱笔圈出几处关键:\"本宫查过光禄寺的账,去年永定河领了三十万两雪花银,可实际采买的石料连十万两都不值。\"她突然将图轴往纳尔泰面前一掷,\"剩下二十万两,够给你家七房姨太打多少副金头面?\"
堂外忽传来喧哗,却是通州灾民冲破侍卫阻拦,乌泱泱跪满庭院。\"求娘娘做主!\"领头的白发老丈高举状纸,\"河堤塌时草民亲眼看见,里头填的都是稻草灰!\"石静娴接过状纸的手在抖,那纸竟是用河工服的粗布裁成,血迹斑斑写满死难者姓名。
\"好个'天灾难测'!\"她抓起郭琇的请罪折撕得粉碎,扬手撒向面色惨白的工部众臣。纸屑如雪纷飞间,她一脚踹翻三丈长的黄花梨案几,数百卷宗轰然倾泻。\"给本宫查!凡经手永定河工的,从书办到尚书,一个都别想逃!\"
胤礽在此时递上紫檀匣,里头整整齐齐码着十年间的密折副本——那是他扮作太子妃时,从各宫娘娘茶话里套出的蛛丝马迹。石静娴抽出康熙四十五年的密报冷笑:\"皇阿玛当年就疑过河工贪腐,可惜被索额图压下了。\"她故意顿了顿,眼见郭琇瘫软在地,\"如今索额图的坟头草都三尺高了,你们倒敢接着他的脏路子走!\"
日头升到中天时,粘杆处已锁拿二十七名官吏。石静娴立在阶前看侍卫摘下一顶顶镂花金顶,忽觉袖口被人轻轻一扯。胤礽借着扶她的动作,往她掌心塞了块饴糖。\"早膳都没用,当心晕在朝堂上。\"他声音低得只有她能听见,\"晚上给你揉肩。\"
暮色降临时,石静娴望着重新垒起的案牍长舒口气。最上方摆着新拟的《工部监察则例》,里头写着\"凡工程逾千两者,需匠户、御史、钦差三方画押\"。翡翠要来添灯油,却见她伏在案上睡着了,手中还攥着半块化开的糖。
檐角铁马叮咚作响,恍惚间又回到那年刑部验尸房。彼时她还是战战兢兢的冒牌太子,如今朱笔一批便能决断山河。案头烛泪堆成小山,像极了她亲手掀翻的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