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后面发现她在老三面前说话很强硬,很多事情都是她自己就做主了,不会询问老三的意见。

老三有意见,她也不会听,仍然固执己见。

现在嘛,觉得有点朝着尖酸刻薄的方向靠拢了。

杨西听自己媳妇儿这样说,觉得不太好,拉拉她的衣袖,不好意思的向杨北笑笑:“老四,你三嫂她不是这个意思……”

王芳瞪他一眼:“我怎么了?我就是这个意思,你弟妹都这样干了,我还不能说不成?”

刘婆子听到隔壁杨家门口有动静,眼睛发亮,搬个小板凳来到墙角下听动静。

一边听一边择菜。

心里思忖着。

这杨家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几个妯娌之间隔段时间就会有争吵。

家里资源这么多,有争吵她都是理解的。

咋现在分家了,各过各的日子了,还能吵起来?

杨北板着脸,严肃道:“我可没喊二房几个孩子,是他们知道了自己找过去的,你家两个孩子又不是没长腿,要是想去玩了,不用人叫就会自己出去。”

王芳:“你个当人叔叔的,怎么这么恶毒,居然咒自己的侄子侄女没长腿!”

林歆:“……”

沉默是金!

她无话可说。

这是什么脑回路?

杨北:“……”

有病啊!

几个孩子:“……”

三婶\/三伯母脑子坏了?

四叔\/他爹有这么说吗?

一墙之隔的刘婆子:???

她听岔了?

她年纪也没到耳聋的时候呀!

杨玉兰小声反驳:“三婶,我们今天出去玩的时候,喊了小梅,她自己说不去的!”

杨玉秋阴阳怪气补充:“小梅每天跟个陀螺似的忙来忙去,就算是想去玩儿也没胆儿呀,要是干不完活,她就要挨骂了!”

王芳:“!”

没教养的东西,大人说话有你们几个毛都没长齐的丫头说话的份儿吗?

杨培林大咧咧开口:“我去抓鱼前也问了三哥,三哥说他要抓紧时间读书,不能去玩儿。”

几个孩子一人一句话,让杨西羞得脸色通红:“这件事是我们不对,不怪你们!”

说着,就拉王芳进去。

王芳被他拉得一个趔趄,不满:“你小心点儿,我肚子里还有你儿子呢!”

杨西闻言,放轻了动作。

等两人不见了身影后,门外的林歆和杨北对视一眼,然后两人进去。

一共抓了六条鱼,两家平分了一下。

“小濯,你看着你妹妹一点儿,娘去买两块豆腐回来,让你爹给你炖汤喝!”

杨北点好,凑到杨穗边上:“我肯定将妹妹看好了。”

等林歆买了豆腐回来,发现干活的人都回来了。

杨南看几个孩子今天收获不错,让大女儿拿了一条小些的鱼到上房给杨家老两口。

杨老太接了,心里感慨还是二儿子随时念着她和老头子两个老的,有啥好吃的都会给送一份。

想到之前打算补贴给他的银子还没给,翻出来揣到身上,打算趁没人注意的时候给他。

林歆见到了,让杨濯拎上一条大的,给杨奶奶送过去:“小濯,把最大那条鱼给你太奶送过去。”

她家几口人吃不了那么多,吃剩下两条足够了。

林歆和杨北饭菜做到一半,杨濯就回来了。

捧着满满一碗饺子回来的。

杨濯主动交代饺子的来历:“爹娘,这饺子是大奶奶给的。”

林歆点头,收下了。

送过去的鱼,杨奶奶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家里其他人也能沾光,所以林歆饺子也收得坦然。

“等会儿吃完饭,你再将这碗给你大奶奶家送回去。”

林歆嘱咐杨濯,之所以不让现在送回去,是怕大伯一家会拉着杨濯留下来吃饭。

大伯家人口多,每年粮食都要省着吃才能熬到下一次收获。

杨老太看到了,私下和杨老头抱怨:“你瞧,老四两口子没良心,有啥好东西不想着自己的爹娘,反而想着你大哥大嫂。”

对于杨大伯夫妻俩,杨老太是有过怨的。

她嫁到杨家的时候,杨家还没分家,杨奶奶不待见她就算了,毕竟婆媳天生不对付,能和得过来的,她没见过几家。

所以她顶多是觉得自己日子难过些而已,但让她不能忍受的是,那死老婆子偏心大儿子一家。

私下里时常补贴吃的喝的。

后面杨爷爷去了后。

杨奶奶就做主让几个孩子分了家。

分家她是开心的,但是那死老婆子凭什么将自己辛苦生下来的长子从她身边夺走?!

还冠冕堂皇的说帮他们。

杨老太也怕自己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来的孩子被婆婆养得和自己离了心。

所以她有事没事儿就给他送吃的送穿的,就想让长子知道,只有自己这个娘是对他最好的。

久而久之,偏心杨东也成为了习惯。

杨老头睨自己老伴一眼,哼:“谁让你小时候不见他养在自己身边呢?他从五六岁就养在大哥大嫂身边,一直到十二三岁,大哥大嫂待他怎么样,他自己心里知道,真心才能换真心。”

杨老太:“是我不想养他吗?那时候多少事压在我身上,我哪里来的那么多精力,老大读书,老二身体弱,老三虽说没啥问题,但闺女那时候又小,我一个人怎么顾得过来,更不用说又要下地又要忙家里的家务。”

“你说的倒轻巧,那时候我忙成什么样了,也没见你搭把手。”杨老太想起以前的事儿,就觉得苦,说话的语气也变得阴阳怪气起来。

孩子又不是她一个人的,凭什么什么都要她来干。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蠢透了。

她虽然不怎么待见老四两口子,但不得不说,老四是个命好的,老四媳妇也是个聪明的,至少比她要聪明。

要是她年轻的时候有老四媳妇一半,也不至于日子过成那样。

杨老头被她说得哑口无言,随后强词夺理道:“照顾家里是女人家干的活,男主外女主内是自古就传下来的道理。”

“男主外女主内!”杨老太呵的冷笑一声,“有本事你当初比让我下地干活啊?但问题是如果我不忙着干活,地里你自己一个人忙得过来吗?当时孩子小不说,一个还体弱。”

杨老头不说话了。

当初靠自己一个人的话,地里是忙不过来的。

“我不和你说了,你快去做饭,忙了一天,肚子早就饿了。”

杨老头说不过,转移话题。

杨老太切了一声,小声嘀咕:“你自己也知道没理,要是有理你肯定会继续跟我掰扯下去。”

说着,趿拉着鞋子去厨房做饭。

“真是欠了你们杨家的!”杨老太将木盆碗筷那些弄得嘡啷作响,“年轻的时候要伺候你们一家子,现在临老了,还要伺候你们。”

林歆给杨北烧着火,听到杨老太进厨房就说这些,对着杨北挤眉弄眼,她这是又怎么了?

杨北摇头,他一直在这儿,怎么会知道。

杨老太一直在那边自顾自的抱怨着,杨北和林歆当做听不见,饭菜做好后就端到自己屋里了。

杨老太:……

那鱼汤做得那么香,也没想着给她这个老婆子留一碗,果然是白眼狼。

第二天,吃过早饭,杨北就打算赶着骡车带着孩子回镇上了,杨南让杨培林蹭杨北的车去学堂,他懒得送了。

杨培林特别熟稔的凑到四叔四婶身边。

杨北笑着薅了一把他的脑袋,叮嘱:“坐稳了,可不能和小濯在车上打闹。”

杨培林端正坐好,认真着小脸:“我知道了。”

等人坐好后,杨北扬鞭打到骡子身上,没走出多远,杨西拉着杨培宇大喊:“四弟,等一下。”

杨北让骡车停下来,看向说话的杨西,不明所以:“三哥,你还有事儿吗?”

杨西憨笑着挠挠头,不好意思笑着说:“小宇也要去学堂,你顺路将他也捎上呗!”

说着,将旁边的杨培宇往前推了推。

杨北看了眼抿着嘴巴的杨培宇,没拒绝:“上来吧!”

“谢谢四叔。”杨培宇小声道谢。

其实他不想的,因为他爹娘昨晚还和四叔四婶吵架了,他不好意思麻烦四叔四婶。

一路上杨培林和杨濯叽叽喳喳,话说个没完,杨培宇很少说话,都是问了才回答一两句。

将几个孩子送到学堂后,杨北和林歆带着闺女回家。

有几天没住人,有了薄薄一层灰尘,要简单收拾一下。

林歆切了果子给杨穗啃,杨穗才安安静静的坐着,不闹腾。

夫妻俩忙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收拾好了。

林歆凑到杨北耳边,小声的说:“你挣的那银子,咱买土地吧?”

杨北也同意,只要有土地,就能有长久的出息:“遇到合适的我就买。”

“要找大嫂帮忙吗?”林歆问。

杨北知道她说的是孔氏,摇头:“不用,这点小事我们自己来就行,不能每次都找她帮忙。”

林歆若有所思点头:“行,那听你的。”

两人正聊着,门口有人敲门,杨北离门比较近,就去开了。

是成衣铺的掌柜,杨北开门让人进来:“掌柜的怎么来了?”

掌柜的行礼后才拿出一封信,双手恭敬递给林歆:“小姐,这是夫人前天送来的信。”

信刚到的时候,他就上了一次门,发现没人在家后,就离开了。

因为信没有特殊标记,说明不是要紧的事儿,所以他就没急着送到赵家村。

杨北倒了杯水给他:“我们刚回来,也没来得及泡茶,您将就一下。”

这掌柜是林母身边的老人了。

所以林歆和杨北对他不比一般下人。

成衣铺掌柜喝口水又坐了一会儿 ,就以铺子要忙告辞离开。

杨北将闺女抱在自己怀里,催促她:“看看岳母信里写了什么?”

林歆歆打开信封,拿出信看了起来,一会儿愤怒,一会儿皱眉,杨北抱着闺女在她对面看到了,心都提了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林歆才看完信,杨北小心翼翼询问:“这是咋了?”

林歆叹了一口气:“你自己看吧,一句两句的说不清楚。”

杨北接过信,怀里的杨穗以为是什么好玩的,也伸手过来抓,杨北灵活的将信举高,低头看着杨穗鼓着的小脸,认真解释:“这不是吃的,也不是玩的,你不能动。”

杨穗给了个后脑勺她爹,伸手要林歆抱,林歆捏捏她的小鼻子,无奈道:“你啊!”

没了闺女捣乱,杨北认真看起了信,看完后,得出结论:“还是不要随便插手别人的家事,要是处理不好,就被怨上了。”

林歆反驳:“又不是我娘和大嫂乐意的,是我二婶三番两次上门哭诉,我娘没办法了才给出了一点儿主意,谁知道我那堂姐能蠢成这样,都提醒她不要那样干了,还那样干,现在好了吧,被人家拿捏住了。”

林歆说到后面,恨铁不成钢。

明明就给指了条明路!

林母给林歆的信,说的是林静因为小妾被丈夫掌掴跑回家的事儿。

林静是林歆的堂姐,是她二叔二婶的长女。

嫁到县里一个读书人家。

她堂姐夫已经考中了举人,读书方面也算有一点儿灵气。

那读书人家经过几代的积累,本来也有一定的家资。

但她堂姐的小叔子不想读书,一心只想经商。

因为那小叔子读书不像他大哥那么有天分,她公婆也想着经商好歹也算是一条出路,所以也支持他出去闯闯,拿出不少银子给他。

希望他能闯出一条路。

但是谁知道最后没挣到银子不说,还将家里的所有家产赔了个底朝天。

为了儿子的性命,也为了家里的名声着想,林静的公婆只能将祖上积累的的产业给变卖了才补得上这个窟窿。

家产没了,但还要继续生活,大儿子也还要继续读书啊。

那公婆也算是养尊处优,去干苦力活是不可能的。

最后想了个法子,决定让大儿子娶个陪嫁多的儿媳进来接手这个烂摊子。

如果没有这件事,他们是打算等儿子高中后再娶媳妇的,这样可选择的也多一些,高门大户的儿媳说不定在仕途上能帮到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