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下嫁后,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 第22章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原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四十岁,孤儿一个,样貌一般。

年轻的时候在工厂打了几年工后和丈夫结婚,但是结婚十年都怀不上孩子,去医院检查是自己生不了,然后丈夫就和自己离婚了。

离婚后为了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下去,她用离婚得到的钱去报名学手艺,这胡辣汤的做法就是她学到的东西之一。

她按照往常时间去摆摊,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头顶的广告牌不知道怎么的就掉了下来,就这样被砸死了。

再有意识时就感到一股撕裂的疼痛,那时候意识还没回笼,纳闷不是砸到头吗?怎么是肚子疼。

然后,嗯,正在生孩子,所以肚子疼。

等出生的女儿满月后,突然就被休了,那时候她躺了一个月,什么状况都搞不清。

后面她回忆了一下,发现一个很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龙凤胎可能不是那富商的。

不知道富商为什么前面没怀疑,现在就知道了!

也有可能是富商本来就知道,但不知道为什么隐而不发。

好在虽然被休了,那富商看在刚出生的女儿的份上,给了她一笔傍身银。

这也是为什么她一个女人能带着三个孩子顺利回到娘家的原因。

她现在这个身体,年轻,好看,还有三个孩子,总的来说还是让她比较满意的,所以就不计较为什么到这里了。

再说另一边的三兄弟,回到村口的时候不出意外看到一群妇女凑在一起聊天。

看到兄弟几个拿着不少东西,调侃:“哟,你们这是从外边回来呢,这是发财了,买这么多。”

“没发财,就几个铜板,开玩笑呢!谁有您儿子能干呀!我就是个靠媳妇的,这不,一有银子,就去镇上给爹娘买吃的去了,这胡辣汤是新出的吃食,听说可好吃了,买给爹娘尝尝鲜。”说着,打开一个盖子,让香味散出来,给在场的人闻闻。

“确实香。”

有人心动询问:“多少钱一碗?贵不贵啊?”

“大的八文,小的五文。先走走了哈,你们慢慢聊。”

不等人再问什么,杨北就溜了。

杨老太刚从屋里出来,就看到杨北大包小包进来,一想到他花的银子是不久前刚从自己手里拿的,那个心疼哟:“你个败家子,一有点银子在手上就花光光,你存着会死啊!”

杨北:存着不会死,但肯定会被你找机会拿回去,哼,他才不傻。

杨南机灵,不想挨骂,进门就对着杨老太高兴的喊:“爹娘,快出来瞧瞧,看儿子买了什么孝敬你们。”

杨老太看到是二儿子,瞬间变脸,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深了几分:“哎呀!还是老二孝顺,出门都惦记着给我们两个老家伙带东西。”

不像杨北一身反骨,从小到大就不听话,生他的时候要了她半条命,长大了心也不向着她这个老娘,而是向着那死老婆子,简直就是来讨债的。

杨西看二哥和老娘亲亲热热,很有眼力见的不引起杨老太注意,悄咪咪拿着东西回了三房屋里。

放完东西,等两人说完话后,他才拿着两双鞋子去二老屋里:“爹娘,这是我和孩子她娘孝敬你们的。”

杨老太看到鞋子很高兴,但想到银子,心里不舒坦:“剩下的银子呢?拿来给娘,娘给你收起来。”

杨西挠挠头,憨厚摇头:“没了,都花完了。”

杨老太尖叫:“什么!五两银子,这么快就花完了?”

杨老太震惊,杨老太不可置信,杨老太不能接受。

杨西解释:“我是和二哥和四弟一起去的镇上。”

嗯,意思是,杨南和杨北的也花完了。

私底下有没有花完不知道,中间有一阵子几人是分开逛的,买了什么,他也不好问。

杨老头听到这,收到衣服鞋子的兴奋都退去了不少,眉头也情不自禁皱了起来,这十几两,他们一家要攒上一年呢!

结果,这三人不到一天就嚯嚯完了。

要是以后分家,可怎么办,能养得起家吗?

以前也没发现这几个这么能造啊!

杨老头问:“你们干什么了?五两就这么花出去了!”

杨西老实回答:“就买了些吃的喝的用的穿的。”

“家里是少了你们吃的还是少了你们穿的?”杨老太咬牙,银子用在这上面,简直就是浪费,这些家里都有啊!

杨南不说话。

“行了,你先走吧!”杨老头赶人走。

杨北一直注意着外边的动静呢,看两人都将东西送过去了,他也不着急,和媳妇孩子在房里吃烧鸡和胡辣汤。

杨濯拿着个鸡腿啃,吃得津津有味,一张小嘴油汪汪的。

时不时来一口胡辣汤,那日子美的咧!

林歆只吃烧鸡,因为她还要喂孩子,不知道胡辣汤能不能吃,以防万一还是不吃了。

吃饱喝足后,杨北让儿子拿着另外两竹筒的胡辣汤去孝敬爷奶,他则拿着肉包子和林歆不吃的那份胡辣汤去孝敬杨奶奶。

杨老太和杨老头想到没了的十五两银子,连香喷喷的胡辣汤都吃得食不知味了。

“早知道就不该把这十五两银子给出去。”杨老太恨恨道。

杨老头白了她一眼:“不给的话他们怎么会同意出银子给老大买宅子。”

他一开始也是犹豫的,但是想到赵家会出一半的钱,他就觉得赚到了,也庆幸这儿媳妇娶得好,不仅不从婆家拿东西补贴娘家,还从娘家扣东西补贴婆家。

还有就是在镇上置了宅子,他们杨家也算是半个镇上人了,说出去谁不羡慕?

至于说房契上是谁的名字这个问题,是老杨家人就行了。

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可不就是希望儿孙出息吗!

“要我说,直接不告诉他们,咱偷偷拿银子补贴老大得了,我们不说,他们也不会知道。”杨老太一开始就想这么干的。

“这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干过就会留下痕迹,到时候几个孩子知道这事儿,心里不会不舒服?还有就是,万一他们心不往一处使了怎么办?到时候你手里的银子只会越来越少!”杨老头解释,后面幽幽道:“真要这么干,到时候家不成家,兄弟不像兄弟,看你怎么办。”

杨老头虽然偏心眼,但他知道一家人心不往一处使,抓在大家长手里的银子就会越来越少。

杨老太不说话了,她没想过这些。

她只知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要是子女,就必须孝顺父母,不孝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连科举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