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东听杨老头絮絮叨叨,沉默着不说话,她再厉害也和他没关系了,两人虽然之前有过一段,但后面使君有妇,罗敷有夫。

而且他现在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有一份还算稳定且轻松的工作,家里啥都不用他管,孩子有妻子管着,还能得岳家帮衬,这样的生活很好了,也算是跳出泥腿子的命了。

栢秀秀是厉害,一个女人有魄力开作坊,但也正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他对她的行为是不耻的,在他的观念里,就应该是男主外女主内,像她那样整天在外抛头露面,实在是不像话。

不想听杨老头絮絮叨叨,杨东找借口说要回去看书,快步离开了。

杨老头看着杨东的背影,对于他去考秀才还是带着那么一丝希望的,因为在杨老头心里,杨东的学识并不差,也非常热爱读书,之前没考上只是差了那么一点运气,后面为了全力供养两个儿子,才不得不停止科举。

要不,再让老大去考一次?和女婿去邕州两人也能有个伴什么的。

但是去邕州要花不少银子,这一去,家里剩下的银子又要没一半,其他几个儿子那里也不好交代,一时间,杨老头纠结起来。

再说被杨南拉走的杨西,虽然对于二哥的举动疑惑不已,但也乖乖跟上。

“二哥,你要拉我去哪?”杨西边走边询问。

“咱去人少点的地方,我打算和你商量个事儿。”杨南嫌他跟在后边走,不方便说话,转为搂着他的肩膀。

“哦,好。”杨西不傻,到人少的地方就说明这事不能在家里说,至于防的是谁,他一时间也猜不出来,毕竟现在几房人都在家。

现在天气还是很冷的,但是因为两人都在太阳底下晒着,阳光暖洋洋的,要是能够躺在一张摇椅上晃荡,就很舒服了,杨西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映出的影子,不合时宜的想着。

也就这几天能好好歇歇,等开始育苗春耕就要忙活起来了,等将粮食都种下去后,他爹肯定又带着他们到处去找活干,一年闲不下几天,忙累一年,银子却不到自己手上,想到这,又叹了一口气。

杨南走得好好的,就听到身旁人叹气,拍拍肩膀笑问:“三弟,这是怎么了?有啥不开心的就和二哥说,只要二哥能帮上的,一定为你排忧解难。今年才刚开始你就开始叹气可不行,等下好运都要叹没了。”

杨西下意识又要叹气,但又生生在喉咙忍住了,不上不下的:“呵呵,没啥不开心的,就是突然想到咱忙活一年下来,银子都不在我们手上,就愁啊。”

和手里有粮心不慌一样的道理,银子抓在手里才是自己的,本来他对于挣来的银子是不是在自己手里是没多大意见的,但是经过大哥在镇上买宅子那事后,他突然就有想法了。

他大哥买宅子的钱不知道比五两银子多了多少,他娘说掏就掏了,他们另外几兄弟的加起来都没有大哥一个人的多还要被他娘骂。

他杨西是老实,但也不傻。

听完杨西说的,杨南眼前一亮,这不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吗?

既然都有想法,事情就好办了。

他觉得四弟那边没啥问题,毕竟四弟和大哥年龄差了不少,关系从小到大就不怎么样。

“哎呀!可不巧了嘛,二哥今天想和你商量的也是这件事。”杨南笑嘻嘻。

到了后山上,找了块石头坐下,杨南才开口:“我和你嫂子是这样想的,家里的活大嫂不在家就不算她,本来是你嫂子和两个弟妹干的,但是四弟妹不干,活就落到我俩媳妇头上了是不?\"

杨西点头:“嗯。”

杨南继续:“但四弟妹不干家里活的条件是每月给家里交五百文钱,那钱是公中的,没落我们头上,活却落我们头上了,是不是不合理。”

杨西之前压根就没想到这一层,现在听二哥这么一分析,确实是啊,“嗯,不合理。”

杨南:“那我后续的打算就是和四弟商量,让四弟妹主动和娘说,她后面干家务,不交钱了,然后私底下我俩媳妇帮她干了,她那五百文我们两房平分,你觉得这事能行吗?”

杨西老实摇头:“不知道。”

杨南站起来拍拍他肩膀,“行了,这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要是你同意的话,后面的四弟提的事就交给我,好处咱俩平分。”

“二哥,我同意,反正这家里的家务一直都是二嫂和我媳妇干。”这样自家还能藏点私房。

于是,杨南又找了个时间和杨北说这事儿,杨北没怎么思考就同意了,这钱给谁不是给,让二房三房挣这份钱,还能让他们承四房的一份情。

正好,没两天就到下个月了,嘿嘿,要是她娘知道每个月少入账五百文,还不知道怎么心疼呢。

杨北将事情这么一说,林歆乐了,她记得那天她抱着闺女在四房屋檐下坐着,这话题还是赵翠引出来的,幸灾乐祸道:“大嫂这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怀里是小崽像是知道父母的开心似的,也咧开小嘴咯咯笑。

当天晚上的饭桌上,林歆就主动向杨老太开口说以后不交钱了,家里的家务活她干。

杨老太狐疑看着四儿媳,她这个出身城里的儿媳今天吃错药了不成,问:“咋突然想着自己干了呢,五丫还小的,你要干家务活,照顾她的时间不就少了吗?”

言辞间还想让她继续交钱。

“对啊,四弟妹,你闺女可还小呢,应该多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才是,至于家务活,你娘家也乐意给你出那五百文钱,干啥非要将活往自己身上揽。”

要说没了这五百文的收入,最心疼的当属杨老太,其次才是赵翠。

因为赵翠觉得,她们大房是长房长孙,以后分家,肯定是她们大房占大头,这公中的银子越多,以后分家她们大房分得的银子也就越多。

要是这每个月的五百文没了,积少成多,她们以后得亏多少银子?越想心里就越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