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恒者,乃林晓伟祖父林立荣之同辈,“立”字辈也,与林晓伟一家亲缘甚远。林生于公元一千九百年,东北人氏。自幼年至壮年,历经清末之动荡、军阀之混战,及伪满洲国之时局。吾辈所叙之事,主要述其于伪满洲国之际之经历。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二年)三月一日,此诚为令无数国人痛心疾首之日也。日本关东军铁蹄肆虐于东北,且于该日谋划成立“满洲国”,推满清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官”,以长春为都,更名为“新京”。日方初称“满洲国”行“共和体制”,然众人皆知,共和体制断无“皇帝”存焉。伪满洲国实乃日本攫取东北国防、交通、外交等核心之权,且掠夺东北资源之“媒介”耳。
林立恒既出身东北,遂沦为亡国之奴,成伪满洲国子民。日本觊觎中国东北久矣,早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一千九百零六年),日本便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于奉天(今之沈阳)、大连等地设铁路职工培训之所,以育机车驾驶、线路维护等人才。
林素爱铁路之业,年十六,于“满铁”研习;年二十,已为颇具技艺之铁路工人矣。初,其于张作霖所控之东北北洋政府任职,得张大帅之赏识。
然好景未长。民国十七年(公元一千九百二十八年)六月四日,张作霖之专列遭日本关东军炸毁,张重伤返奉,终因伤重不治而亡。林立恒知北洋政府之运数已尽。张学良继之,国民政府遂递“橄榄枝”。未几,张学良力排众议,斩杨宇霆、常荫槐,宣布“东北易帜”。
张学良多轻其父旧部,林立恒亦在其中。林自知仅为“张家”效力之辈,且“少帅”喜怒无常,既“少帅”轻己,为己及家人安危计,乃自甘边缘化,以免招祸。
彼时杨宇霆自恃甚高,明里暗里欲林随己行事,以为“少帅”不过一未长成之童子耳。然林立恒心明,此年轻之“少帅”虽无大才,却心机颇深,终未应与杨宇霆合作。此决使林立恒得保身家性命,而杨宇霆则惨死于“老虎厅”。
实则,不唯杨宇霆,当时张作霖诸多旧部皆不看好张学良,以为其空怀壮志而无“老帅”张作霖之能。国民政府待东北亦存“肥羊”之心。
果不其然,民国二十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全面侵东北。东北军因国民政府之掣肘,被迫撤往关内,东北旋即沦陷。
林立恒因通日语,少壮时又于“满铁”求学,且身为技术工人,为日本关东军所重,留任伪满政府,续事铁路之务。然林常思于保身家及家人之境下,与日人相抗。
与此同时,东北抗联于满洲之地渐趋活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二年)冬之一夜,林立恒遭游击队伏击,被执于杨靖宇将军前。众人皆欲诛此“狗汉奸”,而杨靖宇独察林之真心,及林于东北抗联之重大价值。
于是,林立恒被密送归。自此之后,常为抗联供其所悉之日本铁路情状,助抗联成多次可观之游击任务。
至民国二十三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四年),日本终露其狼子野心,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称“皇帝”,年号“康德”。
林立恒于长期为抗联之谍报事功中,终为叛徒所卖,关东军欲秘密枪决之。行刑之际,抗联遣众“劫法场”,救得林立恒。此后,林立恒专心随抗联,以行抗日救亡之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