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122章 刘海忠护大院 刘光奇调昌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刘海忠护大院 刘光奇调昌平

这么多朋友催更,奉上一章

何大清推开吉普车门时,皮鞋踩在四合院门前的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抬头望了眼熟悉的门楣,朱漆有些剥落,却依然能看出当年大户人家的气派。可还没等他迈步,就听见院里传来一阵嘈杂。

“打倒资产阶级走狗!”

“滚出我们无产阶级的院子!”

何大清眉头一皱,三步并作两步跨过门槛。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微缩——七八个戴着红袖箍的年轻人正挥舞着红宝书,而站在他们面前的,是挺着将军肚的刘海中。二大爷今天穿了件崭新的藏蓝中山装,胸前别着轧钢厂革委会的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你们哪个单位的?敢来我们轧钢厂的家属院撒野?”刘海中声如洪钟,身后站着五六个同样戴着红袖箍的壮年男子,袖章上“轧钢厂纠察队”几个黄字格外醒目。

领头的红袖箍是个瘦高个,眼神飘忽:“刘组长,我们是奉上级指示来清查...”

“放你娘的屁!”刘海中突然暴喝,吓得对方一哆嗦,“老子怎么没接到通知?\"他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本证件,\"看清楚,工业局特批的辖区自治权!要查我们院,先过我这关!”

何大清注意到刘海中身后的阵容——傻柱拎着根铁棍,秦力杰手里攥着板砖,几个大妈抄着扫帚擀面杖,就连平时蔫了吧唧的阎解放都举着个煤钩子。更醒目的是站在刘海中两侧的两个轧钢厂纠察队员,腰间鼓鼓囊囊,明显别着家伙。

瘦高个额头沁出冷汗,不自觉地后退两步。他们这种小厂的红袖箍,哪敢跟万人大厂的纠察队硬碰硬?

“滚!”刘海中突然上前一步,蒲扇大的巴掌拍在对方肩膀上,“再来闹事,老子打断你们的腿!”

红袖箍们如蒙大赦,灰溜溜地撤了。何大清这才从影壁后走出来,故意踩重了脚步。

“哎哟,何县长!”刘海中转身时脸上怒容瞬间化作谄笑,变脸比翻书还快,“您回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安排人接您啊!”

何大清摆摆手:“休假而已,搞那么大阵仗干什么。\"他环视四周,压低声音:\"刚才怎么回事?”

刘海中凑过来,带着股蒜味的热气喷在何大清耳边:“嗐,附近纺织厂的小崽子,听说冉老师家是华侨,非要来‘破四旧'。我能让他们动何县长家的人?”

何大清眼神一凛。冉秋叶是内弟秦力杰的媳妇,真要出点事,他在秦家村里都没脸见人。

“老刘,这事儿办得漂亮。”何大清拍拍刘海中肩膀,明显感觉对方身子又矮了三分,“晚上来我屋里,咱哥俩喝两盅。”

刘海中眼睛一亮,脸上的肥肉堆出更多褶子:“那敢情好!我那儿还有瓶...”

“用我的。”何大清打断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茅台。”

当晚,何家正房里飘出涮羊肉的香气。铜锅里的高汤翻滚,十样配菜摆满八仙桌。何大清从柜子里取出珍藏的茅台,给刘海中斟了满满一杯。

“老刘啊,”何大清夹了片薄如蝉翼的羊肉在锅里涮着,“自打你当上这个纠察组长,大院可算安生了。”

刘海中受宠若惊,双手捧起酒杯:“全托何县长的福!要不是您跟李主任推荐...”

“哎,这话见外了。”何大清举杯跟他碰了碰,“你办事稳妥,李主任也常夸你呢。”

三杯酒下肚,刘海中的脸涨成猪肝色,话也多了起来:“何县长,您是不知道,现在厂里那些刺头见了我都绕道走!上个月我还带人抄了财务科老王家,您猜怎么着?床底下搜出两本反动书籍!”

何大清筷子顿了顿。老王他认识,是个老实巴交的会计,家里五个孩子。但他很快恢复笑容:“该抓就得抓,决不能心慈手软。”

“就是就是!”刘海中拍着大腿,“李主任还说要给我申报‘先进纠察干部'呢!”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何县长,有件事我一直惦记着...”

何大清心领神会:“光奇的工作?”

刘海中眼睛一亮:“您还记得!这孩子在外地当技术员,媳妇刚生了二胎,日子紧巴啊...”

“这样,”何大清放下筷子,正色道,“昌平县粮食局缺个副局长,虽然是副科级,但管着全县粮票发放,油水...啊不,责任重大。”

刘海中呼吸都急促了,副科级!他混了大半辈子才混上个以工代干的组长,儿子一步就能当正经干部?

“不过...”何大清话锋一转,“得问问光奇自己的意思吧?”

“问他干啥!”刘海中酒劲上头,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碗碟乱跳,“老子说的话就是圣旨!他敢不听?”

何大清笑着给他添酒:“那就这么定了。下周我让组织部发调令,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刘海中,“孩子得留在四九城上学吧?”

刘海中立刻会意:“那当然!孙女跟着她奶奶,正好陪我们老两口!”

酒过三巡,刘海中已经醉得东倒西歪。何大清让傻柱把他搀回去,自己站在廊下点起支烟。月光下,他看见对面耳房窗帘动了动,易忠海又闲着没事和傻柱在扯闲篇了,旁边一大妈带着两个孩子玩,还问着,今晚京茹怎没过来。

何大清吐了个烟圈,心里盘算着。今天红袖箍冲击大院给他提了个醒,光靠刘海中这层关系还不够保险。他摸出笔记本,借着月光写下几个名字——都是李魁勇手下的得力干将。

第二天一早,何大清就去了豆制品厂旧址。自从厂子迁到昌平,这里改成了销售点,但后院还保留着几间宿舍。他叫来现任负责人,指着名单说:“把李兴光、韩冰他们几个调过来,工资按县里标准发。”

“何县长,这...人数是不是太多了?”负责人小心翼翼地问。

何大清眯起眼睛:“最近治安不好,要加强保卫工作。对了,给他们配两辆边三轮,要随时能出动的。”

一周后,刘光奇提着行李站在昌平粮食局办公楼前,望着门厅里自己的名字赫然写在“副局长”牌子下,神情复杂。而四九城的四合院里,二大妈正抱着哭闹着想爸妈的小孙女,嘴里念叨着:“乖,跟奶奶过好日子,你爸当官了...”

与此同时,豆制品销售点后院,六个精壮汉子正在擦拭崭新的自行车。为首的李兴光对同伴说:“何县长交代了,院里何家有任何风吹草动,五分钟内必须到场。”

而在轧钢厂,刘海中趾高气扬地走过厂区,工人们纷纷避让。他摸着腰间新配的手铐,心想:这步棋走对了,巴结上何大清,不光儿子当了官,自己在厂里的地位也更稳了。

易忠海现在日子过得逍遥,每天清晨扫扫院子,逗逗两个干孙子,看着刘家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默默摇头。他注意到最近总有几个陌生面孔在胡同口转悠,看似闲逛,眼神却时刻盯着四合院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