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 第32章 虎蹲炮炸膛:凌先生身受重伤,危在旦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虎蹲炮炸膛:凌先生身受重伤,危在旦夕

武大郎招来武松、栾廷玉和时迁商量对策。

“哥哥,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杀他娘的!”

武松狠狠一掌拍在桌子上,咣当一声,桌子缺了一个角。

“哥哥,杀吧!时迁不才,愿打头阵!”时迁也是一副怒气冲冲、义愤填膺的样子。

武大郎将目光转向栾廷玉。

栾廷玉问道:“武大人,郓城县是梁山的地盘,可是梁山贼人所为?”

武大郎摇了摇头。梁山其他人不好说,晁盖这个人他了解,绝不会做出背盟的事。

“现场可留下什么蛛丝马迹?”栾廷玉又问。

武大郎笑了,没想到,栾廷玉不仅四肢发达,脑子也好使。

此等智勇双全的人才,必须好好培养,就像曹操培养张辽一样!

武大郎拿出半块腰牌,上面只有一个“恭”字。

“是恭王府?”

武大郎笑着摇了摇头:“恭王府在东京,他的人怎么会千里迢迢跑到郓城来打劫?”

栾廷玉也笑了。他忽然一拍脑袋:“武大人,在下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谁?”

“史文恭!”

“难道是他?”听到这个名字,武大郎等三人都吃了一惊。

武大郎问道:“那史文恭现在何处?”

“禀武大人,史文恭曾在李家庄当教头,在下还和他见过几次。”

武大郎当下明白,史文恭现在还没到曾头市。

栾廷玉拱了拱手,继续说道,“此人武功深不可测,在下自恃有几分蛮力,在他手上,却走不过三十个回合!”

“连你也不是他的对手?”时迁瞪大了眼睛,“要是遇上我,那岂不是比杀鸡还容易!”

栾廷玉被时迁逗笑了,说道:“前段时间不知怎么回事,史文恭竟然不辞而别。

李应后来说,史文恭去东京,投奔杨提督求取功名去了。

难道,这史文恭根本就没去东京,而是留在郓城县?”

武大郎点了点头:“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随即转向时迁:“贤弟,你辛苦一趟,去郓城县打听打听。”

时迁领命而去。

时迁去了不到一个时辰,祝家庄派人来报:“凌先生身受重伤,危在旦夕,请武大人赶紧过去!”

“怎么回事?”武大郎闻言,差点跳了起来。

“凌先生试射新研制的虎蹲炮,炸膛了!”

武大郎猛地一拍脑门:“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武大郎当即让武松留守县城,带着栾廷玉飞奔祝家庄而去。

见到凌振时,只见他躺在床上,脸上、腿上、手上血肉模糊,伤口仍在渗血。

其中大腿上一道伤口,长达三四寸,肌肉外翻,看着都瘆人。

“武大人,你来了。”见到武大郎,凌振用微弱的声音跟他打招呼。

“凌先生,怎么伤成这样?”武大郎十分关切地问道。

凌振嘴角微微一笑:“试射虎蹲炮,炸膛了……幸亏老夫有所准备,离得不是太近……要不……恐怕就等不到武大人了……”

武大郎让他躺着,不要说话。此时,他已经心乱如麻!

一个凌先生,胜过五虎上将!如果凌先生没了,他不知道自己又该如何胜天半子?

凌振摇了摇头:“武大人,可惜老夫没法陪你建设完美世界了!”

武大郎不觉心头一阵疼痛,这可是北宋的炮神,怎么能说走就走了呢!

当即好言安慰道:“吉人自有天相!你放心养伤,不会有事的!我不许你死!”

凌振嘴角轻扬:“武大人……生死有命,由不得人……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武大郎转向石秀和杨雄,大声喊道:“去,给我取一根针,一团桑皮线,开水中煮一刻钟,要快!”

石秀和杨雄不知武大郎要做什么,只得照办。没多久,针线送到。

武大郎洗了手,拿着针线,对凌振说:“凌先生,古有关云长刮骨疗毒。今日,武某要给先生缝合伤口。

这麻沸散,武某也没有,就请凌先生忍耐忍耐。”

“缝合伤口?”众人大吃一惊。

“是的。伤口这么大,这么深,不缝针,愈合不了!”

“武大人,老夫忍得住,你尽管缝。”凌振气息微微,“要是就这样去了,武大人也别怨老夫没福分……”

武大郎让石秀、杨雄、栾廷玉等人按住凌振的四肢,自己一针一线开始缝合。

凌振紧紧咬着牙关,脸上的肌肉因痛苦而微微抽搐,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冒出来,混合着血水不断滚落。

他的双手抓得紧紧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仿佛一条条蚯蚓在皮肤下蠕动。

每缝一针,他的身体就会微微颤抖一下,但他硬是强忍着剧痛,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一刻钟过后,武大郎终于缝好了腿上的伤口,又将手上、脸上、躯干上的伤口都缝合了,并敷上了金疮药。

做完这些,武大郎早已是满头大汗。而凌振,已经痛得昏死了过去。

栾廷玉等人看得呆了:“武大人,这缝合术神乎其技,是从哪本医书上学来的?”

武大郎微微一笑,心里说道:这不过是他当年在孤鹰岭缉毒期间学到的一点皮毛而已,马马虎虎,十分惭愧。

嘴上却说:“有一本上古医书叫《黄帝外经》,里面就有。”

栾廷玉恍然:这本书我也读过,怎么没见过这一节?

武大郎让人将炸膛的虎蹲炮搬过来。

武大郎一看,整个炮膛都快炸没了,留下亮白色的断口。

他清楚,北宋的灌钢法虽然已经比较成熟,打出来的兵器硬度和韧度比前朝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炮管是用铁水铸出来的,含碳量很高,硬度足够,但韧性不足,很容易炸膛。

这个道理,自己清楚,凌振这个时代的人却未必明白。

像这佛郎机与虎蹲炮,一旦装药量过多,就会有炸膛的风险!

以目前的冶炼水平,小打小闹还可以。

真要打造一支使用火器的军队,就必须改进冶铁的技术,刻不容缓!

于是,武大郎带着栾廷玉等人来到打铁工坊。

张老汉将儿子留在县城铁匠铺,自己则带着一帮新招募的铁匠,干得热火朝天。

看到武大郎走进来,张老汉赶紧迎上去。

武大郎走到炉子边,里面呼呼地冒着蓝色的火苗。

“张老汉,你们打铁主要是用木炭还是煤炭?”

“武大人,打铁用的是木炭,熔炼铁水才用煤炭。”

武大郎点了点头。木炭热值不够,煤炭硫含量过高,都难以满足高质量冶铁的需求。

要想炼出高质量的钢铁,必须使用焦炭。

炼制焦炭并不难,跟烧木炭差不太多。先精选烟煤或褐煤,分层装入土窑,顶部用黏土密封,底部设方形火口。

点火后,通过窑底燃烧室持续供热,让煤分阶段发生热解,逐步释放煤焦油、煤气等挥发分,再形成半焦,最终固化成焦炭。

待焦炭自然冷却后,再敲碎窑壁取出。

关键的关键,就是控制火候。火候控制得好,成焦率就高,也许能达到40%以上。

火候控制不好,成焦率就低,完全失败也是有可能的。

在这个时代,不要讲究太多,能达到30%的成焦率,就算是很不错了。

无非就是成本高一点!这点钱,他武大郎出得起!

武大郎又拉了拉风箱,感觉风箱容积太小,活塞的行程也太短。

打铁时还好,用来冶炼就不够了,因为无法向炉膛中送入更多的氧气。

如果使用水排鼓风,那就更好了。水排这种东西,其实东汉时期就有了,只是北方水少,没普及罢了!

从打铁工坊出来,武大郎信步走到工坊后面的河边。

他抬眼望去,只见上游不到二十丈就是一个谷口,不由得一阵狂喜。

天助我也!凌振真是一员福将,这个工坊的选址真是太好了!

武大郎快步往谷口走去。

栾廷玉见武大郎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喜上眉梢,觉得他可能得了失心疯。

他刚要跟石秀说这事时,只听武大郎大声喊道:“栾教师,去将祝家庄能干活的男男女女都给我叫来!”

栾廷玉一脸的诧异:“武大人,你这是要干什么?”

“开山,取石,筑坝,建大水库!”

这时,一个军士飞奔而来:“武大人,凌先生他……”

“他怎么啦?”武大郎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