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一把抓过报告塞进书包里,“那个齐部长,我想起我有个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去代数组,等我忙完了就下来啊。”
说完不等齐振华反应就直接冲出了几何组的会议室。
齐振华手伸得老长,哎,你去代数组倒是把几何的报告留下来啊喂!
但陈望的已经连人影都看不见了。
几位上了年纪的老教授刚走到门边。
“噫?们刚看到有人跑过去了吗?”
“好像是·····陈望。”
“哎,不可能不可能,你别看那孩子年纪小,但是人很沉稳,应该哪个不着调的大学生。”
······
沉稳的陈望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从一楼跑到了二楼,然后气喘吁吁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没想到你还有极限运动的潜力呢。”
陈望没理小才,因为他看见施佑和一群专家教授有说有笑的进来了。
“刘教授,拉马努金圆周率公式在国外有很多数学家们都在证明,但一直没什么进度,这次你们中华科大的学生团队要真的取得重大突破,那以后的研究不管是中华科大还数学学会估计都会对你们倾力支持啊。”
“哈哈哈,那就先借马教授吉言了。”
施佑和他同伴们听到这话都十分高兴,只有丁阳和袁成川看起来有些心虚。
而紧跟在另一个教授后面的梁宥平和扬真真表情则有些复杂,要是真让施佑用这个研究项目骗到更多的资源,那对其他项目团队真是一点都不公平了。
“师兄,我们现在要不要拆穿施佑?”
“只要没找到真正写那个思路的人,现在拆穿施佑也没什么作用,而且那书现在不在我们手上,施佑完全可以否认,然后倒打一耙说我们诬陷他。”
“那怎么办?”
“等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吧,我问过丁阳,他说不太顺利,但施佑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看看在做决定。”
“好。”
此时吕远也坐上主持人位置,“讨论会马上就开始,请各位参会人员按照座位牌入座吧。”
已经坐好的刘宪低声问,“施佑,等会你们团队谁上去主讲?”
听到这个问题团队里的人都下意识看向袁成川和施佑,按理说施佑是项目的牵头人应该由他主讲,但到昨天晚上为止施佑有几个地方照着报告讲都讲得结巴,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看施佑平时讲话也不结巴啊。
施佑也没有解释,然后直接让最后撰写报告的袁成川做好准备,万一到时候他出状况就让他顶上。
袁成川答应了,所以现在就看施佑决定是自己上还是让袁成川上了。
“刘教授,我主讲。”
团队里的人听见这话都安慰拍拍袁成川的肩膀,用眼神告诉他,没关系,反正都是团队荣耀。
但是他们不知道袁成川心里不仅没有失落反而松了口气。
吕远开场没有多说废话,两句说完之后就请施佑上台。
施佑拿起报告昂首挺胸的往主讲台走去,走到一半却看见陈望竟然也在,而且目不转睛的看着他。
施佑不屑的勾勾嘴角,对,就这么睁大眼睛好好看,正好看清楚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什么,专业的数学研究可不是搞几个小推理解决几道小难题能比的。
哼哼,天才儿童又怎么样,今天他就要把他踩在脚底下!
陈望:“他到底在磨蹭什么?”
小才:“估计是在演慢镜头吧。”
·····
施佑上去做了一番自我介绍,陈望本以为介绍完之后就要开始讲报告了,结果施佑又自卖自夸说起了他们这个研究项目的重要性。
小才听了都忍不住吐槽,“他废话真的好多。”
陈望叹口气,“你要理解,他那么讨厌平时估计也没人愿意跟他说话,所以逮着机会就废话。”
“第一次觉得你分析得对。”
这时台上的施佑终于翻开了报告。
“现在由我为大家讲解我们证明思路,拉马努金的圆周率公式左边是\\frac{1}{\\pi},是通过计算右边的无穷级数来得到\\pi的近似值,所以我们由这一点出发想到了用模型式理论来证明,接下来我将展示我们团队构建的合适的模方程。”
底下的参会者们顿时就热闹的讨论了起来,“原来是用的模方程!”
“这倒是一个新思路,怪不得能有重大突破呢。”
“就是,还是年轻人脑子好使。”
这时施佑团队把早就准备好的黑板抬上来,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算式。
大家一看就坐不住了,“哎呀,老头子我眼睛不好,就走过去看了。”
“我也看不清。”
陈望见状也赶紧起身在前排站了个位置,他这么矮坐座位上更看不清了。
结果最后大家都围在了黑板前,施佑站在黑板前面笑得意气风发,“众位前辈先生请看,这就是我们找到的阶数合适的模方程,我们对它处理过后就能得到与圆周率相关的级数展开式。”
此时大家纷纷不顾形象的弯腰弓背的凑在黑板面前,陈望身高现在反而成了最合适的,不用弯腰也不用低头,目光平视就能看见。
只是越看越觉得熟悉,尼玛这不就是他写在译文上的模方程嘛!
此时施佑看着陈望脸色变来变去还以为他因为看不懂羞愧气恼了,得意的同时不禁感到一阵爽快。
几位教授看完激动不已,“确实确实,这是椭圆模函数吧!利用它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就能构建出圆周率相关的级数!”
“是啊,而且已经构建出了相关级数!哎,下一步呢?”
“对对对,施佑同学,我们看完了,你继续说你的下一步吧。”
“下一步就是需要超几何函数,我们把构建出来的级数表示为超几何函数的形式,然后既可以利用超几何函数性质进行推导,推导的过程在这一面。”施佑示意同伴把黑板另一面换过来。
丁阳几人赶紧去换过来。
又是满满一黑板的算式,函数图。
大家又迫不及待围了在了黑板面前,有的专家教授还掏出随身的笔记本和笔当场计算了起来。
这次足足过去半个小时大家才看完。
看完大家都一脸的惊叹,“这个推导运用了大量的复变函数和代数运算技巧,不愧是是中华科大的高材生啊,掌握的知识就是足够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