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 第1章 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

天亮的时候,城内的喧嚣已经慢慢停了下来。

杨元嗣已经不是第一次破城了,他特别不喜欢这种氛围。

入城者的兴奋暴戾和期待,城内幸存者那种惶恐和无助,空气中散不去的血腥味,都令他感到非常不适。

战场厮杀人头滚滚,杨元嗣早就适应了,可是看着街上妇孺的尸体,总是有些怅然。

他的侍卫队胳膊上缠着红色的围巾,大声宣读他的命令,城内秩序还算可以。

宋江和吴用等人入城后开始组织民壮掩埋尸体清理道路。

杨元嗣将吴用叫了过来,让他写报捷文书。

吴用大吃一惊,这种东西在大宋朝可是非亲信不可为,其中的弯弯绕绕太多。

“不知指挥使要我如何书写……这先登……”吴用仔细斟酌着字据。

杨元嗣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笑道:“吴教授,咱们这里不讲究那些,你照实写就行。”

吴用心里感叹,要是大宋的武官都像元嗣这样,那么谁还要造反啊。

城内的秩序逐渐安定下来,杨元嗣从百姓的脸上看不出喜悦悲伤,只有麻木。

刘十三带着一连骑兵往东侦查了五十里,没有发现方腊军反扑的迹象。

他留下了一队人作为侦察游骑,就赶了回来。

王禀的前锋终于也小心翼翼的来探视,想不到这不足五千人真的将润州拿下了。

杨元嗣对他说道要布置润州的防御,不能回营地,等着童枢密到来后再来通报。

至于这五千人的补给,那就更不用元嗣担心了。

只要城里有的,全部都是登州军的,毕竟现在润州还是军管嘛。

刘十三又神神秘秘的过来找杨元嗣,说要带他去一个地方。

杨元嗣一看他这个表情,就知道这个家伙肯定又遇到了什么好事。

果然在润州的牢城里杨元嗣又看见了熟悉的好东西。

地牢里关着的不是犯人,全部都是金银铜钱,甚至绫罗绸缎,酒器首饰等。

看来是叛军搜刮的金银财宝都放在了这里,只是没曾想到这么快就会被攻破,便宜了登州军。

杨元嗣问道:“还有谁知道这些?”

刘十三看着门外守卫的赤旗军,说道:“早就守卫好了,没有外人发现。”

杨元嗣将卢进义叫了进来,问道:“离这里最近的可靠落脚点在哪里?”

卢进义看着满屋的金银,理解了杨元嗣的意思,慢慢说道:“在楚州宝应城有个稳重可靠的兄弟,河船可以直达……”

杨元嗣嘱咐他将财物用马车装了到岸上,派了五六十个老成的庄客随行。

润州城虽然出了点状况,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由于方腊军将城内的官员杀了八成,元嗣仓促间也只找城内的士绅维持秩序。

他又不打算长期在这里驻扎,能做到防火防盗就可以了。

童贯的大军是在十月十六到达江宁府的,比预定的时间整整晚了十天。

这也怪不得童枢密,从汴京一路赶来,路上有太多的地方官员需要孝敬童相。

虽然说没有对外宣称的三十五万大军,不过十多万人还是有的。

加上西军又加入了进来,还有来助战的番军,各色人等混杂,让童枢密忙的焦头烂额。

刘十三见识过高俅出征的场面,对景川说道:“你是没见过,那高太尉出征还带个十几个绝色歌女,不知这童枢密……”

景川压低声音说道:“童贯是个太监,带尼玛个蛋的歌女。”

刘十三恍然大悟,摸着自己脑连连点头,为看不到歌舞而遗憾。

童贯拒绝了谭稹邀请他入城的建议,将大营扎在了江宁城下。

用童枢密的话说,行武之人,怎么能贪图享乐了?

然后杨元嗣就看到了童贯的大帐,完全超过了他的想象。

童贯来江宁才两天时间,他的大帐却是用木头建造的。

前面是议事厅,后面是书房卧室,甚至还有厕所厨房,简直就是个移动的宅院。

大帐内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地毯,足足有三寸厚,元嗣走上去都有些眩晕感。

王禀对元嗣说道这都是京城手艺张的杰作。

手艺张是汴京有名的木匠,善于制作木器和建造房屋,这次专门为了童相的行营而随军。

同时随军的还有厨艺出众的太白楼大掌勺李厨子,最会放松筋骨的王郎中……

杨元嗣耳朵听着这些他不感兴趣琐事,眼睛却不住的四处打量。

童贯的军帐里站了满了各种装束的武将,有老有少,身材高低各不相同。

看他们的站位明显的可以分成三部分,好像不是互相统属。

众人见杨元嗣走了进来,表情各不相同,十分精彩。

童贯本来是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的,看见元嗣居然起身迎了两步。

元嗣紧走几步,急忙扶住了童贯的手臂,说道:“枢密稳当。”

童贯笑咪咪的说道:“果然后生可畏,老夫还没到,你这就攻城拔寨了。”

杨元嗣行了个军礼,回道:“全仰仗童相威名,贼人望风而逃。”

童贯哈哈大笑,拍着元嗣的肩膀连说了几声好。

童师礼这次也随父出征,童贯挥手道:“给元嗣介绍一下诸位吧。”

童师礼对着元嗣笑了笑,开始介绍起了诸位精兵猛将。

站在童贯右手边的是禁军中的将领,这次来的将领都是童贯的亲信。

那个身材最高大的是殿前司捧日军的都指挥使刘镇,旁边领头的是辛兴宗,辛永宗和辛道宗三兄弟,他们却是侍卫亲军司的人。

杨元嗣好奇怎么还有跟老辛名字一样的人,不免就多看了看。

辛兴宗七尺五六,身材纤瘦,一双狭长的眼睛也回看了元嗣一眼。

他那个眼光令元嗣说不上哪里不舒服,就是不太喜欢。

左边却也有一张凳子,只是凳子前的那人却也并没有坐下。

这人有个五十出头的年纪,八尺开外的身材,红黑的脸色,看着就是一员猛将。

他后面站了两个年轻的将军,一个脸色白皙,留着两撇精致的胡须。另一个九尺开外的身材,黑色胡须黑色面皮,却好似张飞。

这人是鄜延路的兵马总管刘延庆,那个白的是他三儿子刘光世,黑的是前锋大将王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