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谋谋天下 > 第145章 一统天下(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三日晚,夜幕降临,天空漆黑如墨,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黑纱笼罩着。寒风呼啸而过,带来丝丝寒意,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伯颜站在营帐中,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他凝视着地图,心中反复权衡着各种战略方案。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终于下定决心,下达了一道至关重要的指令。

他命令右丞阿里海牙率领一部分精锐兵力,对阳逻堡发动猛烈的攻击。这是一场关键的战斗,胜负将直接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接到命令后,阿里海牙迅速集结军队,士气高昂地向着阳逻堡进发。他们如同一群饥饿的野狼,气势汹汹地扑向猎物。

刹那间,喊杀声如雷贯耳,响彻云霄。士兵们奋勇杀敌,刀光剑影交错,杀声、喊叫声、金铁交鸣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昂的战斗交响曲。

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战场。熊熊燃烧的火焰将黑夜染成了一片血红,仿佛是地狱之门被打开,无尽的杀戮和死亡在其中蔓延。

阿术亲自率领平章府的三千精锐骑兵,趁着夜幕的掩护,如同鬼魅一般悄然出动。他们沿着长江岸边,小心翼翼地前行,仿佛生怕惊醒了这沉睡的江水。

雪夜的掩护使得他们的行动更加隐蔽,马蹄声被积雪掩盖,队伍在黑暗中悄然前行,如同一支幽灵般的军队。他们沿着长江岸边,一路向西,悄无声息地行进了四十里,终于抵达了青山矶对岸。

青山矶位于今武汉东北长江南岸,这里的防御相对薄弱,是一个绝佳的渡江地点。阿术果断下令让舰队停泊下来,静静地等待着天明的到来。

次日清晨,天色逐渐亮了起来,晨曦透过云层洒在江面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芒。阿术站在船头,凝视着对岸,心中默默计算着渡江的时机。

当太阳终于完全升起,照亮了整个江面时,阿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前军的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奋力划动船桨,战船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艰难前行。

江面上,寒风呼啸,波涛汹涌,仿佛要将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吞噬。但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紧紧握住船桨,用尽全身力气,与风浪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

然而,宋军早有防备,水军在接到警报的瞬间,便迅速出击,如同猛虎下山般扑向元军的战船。一时间,江面上战云密布,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元军战船,密集的箭矢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寒光,无情地射向元军士兵。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整个江面都被这场激烈的战斗搅得一片混乱。宋军的战船灵活穿梭,士兵们手持弓箭,精准地射击,给元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元军死伤300余人,战船也有不少受损,江面上漂浮着残破的船板和士兵的尸体,场面惨烈至极。

但阿术并未退缩,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果决。他亲率后军继至,战船在江面上破浪前行,直奔战场。阿术身先士卒,手持长剑,站在船头,剑刃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他大声激励士兵:“今日之战,关乎我军大局,我等唯有奋勇向前,方能克敌制胜!”他的声音如同战鼓,激昂而有力,穿透了战场上的喧嚣,传入每一个士兵的耳中。

在他的鼓舞下,元军士气大振,士兵们眼中闪烁着决死的光芒,奋勇冲杀。他们不顾箭矢如雨,不顾身边的战友倒下,只顾向前冲锋。战船在江面上相互撞击,士兵们在船上短兵相接,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最终,在阿术的带领下,元军成功击败宋都统程鹏飞所率水军,缴获战船千余艘。这些战船如同战利品般漂浮在江面上,见证了元军的胜利。

阿术没有丝毫犹豫,他马上下令,利用这些战船迅速架起浮桥。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战船一艘艘连接起来,用绳索和木板固定,一座简易而坚固的浮桥很快在江面上搭建完成。浮桥如同一座钢铁巨龙,横跨江面,为大军开辟了一条通往对岸的道路。阿术站在浮桥上,望着对岸,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期待。他知道,这座浮桥将确保大军能够顺利渡江,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伯颜在得知阿术成功渡江的消息后,如获至宝,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他立刻督军强攻阳逻堡,决心一举突破宋军的防线。

与此同时,夏贵得到了元军已经渡江的紧急军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他惊恐万分。他深知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稍有迟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当机立断,率领着 300 艘战舰,像受惊的野兔一般,向东逃窜而去。

然而,这一举动却导致了宋军的军心大乱。其余的战舰上的士兵们看到主帅如此仓皇出逃,顿时失去了战斗的意志,纷纷四散奔逃。原本还算整齐的舰队,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如同一盘散沙。

元军见状,趁机猛攻阳逻堡。守城的王达和他的守城将士们虽然拼死抵抗,但面对如狼似虎的元军,他们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尽管他们浴血奋战,但终究寡不敌众,大部战死沙场。

最终,朱禩孙率领着残部,狼狈不堪地退回了江陵(今属湖北荆沙)。至此,鄂州的江防体系彻底瓦解,元军的胜利已成定局。

元军如同一群饥饿而凶猛的狼群,迅速包围了鄂州城。他们的目光锐利如刀,四处搜寻着可以攻击的目标,不放过任何一个破绽。

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宋军的战舰被焚烧了整整 3000 艘,熊熊烈火照亮了整个江面,仿佛要将江水都点燃一般。这些战舰原本是宋军的重要防线,如今却在元军的火攻中化为灰烬,宋军的士气也随之受到了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元军还切断了汉阳与鄂州之间的联系,使得两城之间的支援变得异常困难。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鄂州城和汉阳城的守军们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元军的强大攻势。

面对如此绝境,两城的守军们无奈之下纷纷请求投降。他们深知继续抵抗下去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破坏,而投降或许还能保住城中百姓的性命。

伯颜在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巩固后方的重要性,于是留下了 4 万兵力驻守鄂州,以确保元军的后方安全。

在安排好鄂州的防守之后,伯颜率领着主力部队继续沿着长江东进。鄂州的攻占,不仅让元军在长江流域站稳了脚跟,更为后续的进军铺平了道路。这一重要战役的胜利,成为了灭宋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元军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元十二年正月,伯颜站在军事地图前,目光如炬,仔细谋划着下一步的战略。他的手指轻轻滑过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和城池,心中盘算着每一个可能的行动方案。他知道,元军虽然在战场上屡屡得胜,但战争远未结束,前方还有诸多难关需要攻克。

他考虑到四川、湖南、江陵(今属湖北)等地尚未被攻克,这些地方如同钉子般揳在元军的后方,时刻威胁着元军的补给线和战略部署。为了保障元军后方的安全,他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他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4万镇守鄂州,这个战略要地的稳固对于元军的后续行动至关重要。阿里海牙接到命令后,迅速率军前往鄂州,加强防御,确保元军的后方无忧。

与此同时,伯颜自己则率领10余万大军,准备沿着长江东进。他深知,长江沿线的城池和郡县是宋朝的防御重点,要想顺利推进,必须采取灵活的策略。于是,他任命降将吕文焕为先锋。吕文焕曾在宋朝任职多年,对沿江的地形和人事极为熟悉。伯颜决定采用战抚兼施的策略,一方面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另一方面利用吕文焕的影响力进行招抚。

果然,由于沿江诸郡多系吕氏旧部,在吕文焕的影响下,看到吕文焕降元后的“待遇”,这些地方纷纷归降。元军所到之处,几乎未遇到太多抵抗。伯颜的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元军沿着长江一路东进,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然而,就在元军顺利推进之时,宋朝为了挽救危局,做出了紧急部署。贾似道奉命督师,率领13万大军,配备了2500艘战舰,于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至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一线,试图阻止元军的东进。宋军的战舰在江面上一字排开,旌旗招展,气势汹汹,仿佛要与元军决一死战。

然而,宋军内部却早已是人心惶惶,将帅各怀异志,心不齐。战斗一开始,一些将领便在关键时刻弃阵先逃,他们只顾自己的安危,不顾士兵的死活,导致诸军一触即溃。宋军的阵脚瞬间大乱,士兵们在混乱中四散奔逃,元军则趁势追击,宋军精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

这场惨烈的战斗,让宋朝的抵抗力量遭受了沉重打击,也为元军顺利东进扫除了巨大障碍。伯颜站在江边,望着宋军溃败的景象,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慨。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的强弱,更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元军继续东进,顺利抵达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江东运判孟之缙见元军势大,为求自保,开城投降。

三月,元军进至建康(今南京),宋沿江制置使赵溍惊恐不已,弃城逃遁。都统徐王荣等见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镇江知府洪起畏同样选择了弃城而逃,总管石祖忠选择投降。

与此同时,元军偏师进攻饶州(今江西波阳)、宁国府(今安徽宣城),两城无力抵抗,相继归降。广德军(今属安徽)、溧阳、常州(均属江苏)等地,见元军攻势迅猛,也纷纷归降,元军一路势如破竹。

刘秉忠与忽必烈为了更好地指挥这场战争,做出一系列安排。忽必烈命伯颜行省于建康,阿剌罕为参知政事;任命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的身份驻镇江(今属江苏),并下令各守营垒,暂时不要轻易冒进。同时,命令阿术率军进攻扬州(今属江苏),以阻止扬州的宋军可能的南援行动,从而切断宋军之间的联系,削弱他们的抵抗力量。

宋廷为了挽救这摇摇欲坠的江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相继发兵戍守银树、东坝(今江苏高淳东)、四安镇(今安徽广德东)、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南)、吴江(今属江苏)等要地,试图构建起一道防线。同时,命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张世杰从临安发兵三路北进抗元。

张世杰率领军队奋勇作战,先后成功收复广德、溧阳、常州等地,让宋军士气稍有提升。

阿里海牙则率军在荆江口击败宋湖北安抚副使兼知岳州高世杰,顺利占领岳州(今属湖南)(参见岳州之战)。随后,他乘胜追击,一举攻破沙市镇(今江陵东南),在城中展开屠杀,随后征降江陵(今属湖北),并成功招降澧州(今湖南澧县)、常德(今属湖南)、峡州、复州(今湖北宜昌、天门)、郢州等州,将这一大片区域纳入元军掌控之下。

阿里海牙用兵荆湖的胜利,极大地解除了伯颜进军临安的后顾之忧,让元军能够更加放心地朝着目标推进。

七月,张世杰与平江都统刘师勇、知泰州孙虎臣,率领着 1 万艘战舰,精心布阵。他们以十舟为一舫,再用铁索将这些战船相连,然后紧紧碇于江中,横列在焦山江面,形成了一道坚固的水上防线,意图与元军进行一场决战。

然而,元军阿术采用了水陆协同进击的战术,并配以猛烈的火攻。元军战船如箭般冲向宋军战船,火箭齐发,宋军战船纷纷起火。一时间,江面上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宋军大败,损失惨重。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陷入了极度的危险之中,仿佛一座风雨飘摇中的危楼,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而此时的宋朝,也已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生死存亡悬于一线。